济南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课时课件(23张ppt)+视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课时课件(23张ppt)+视频+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1-04 19:07:27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八年级生物
师友互助
合作共赢
八年级生物学
听声辨动物
青蛙
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过程及特点。(重点)
2.通过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难点)




读阅课本57页,思考下列问题
两栖动物的生殖




内容
时间
方法
独立思考,答案标在课本上。
5分钟
青蛙在什么季节鸣叫?哪种蛙鸣叫?
2.青蛙的鸣叫和抱对有什么意义?
3.蛙的受精卵有怎样的特点?意义是什么?
4.青蛙的生殖特点是什么?
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鸣叫
鸣囊
抱对剌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在
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
青蛙的抱对行为有什么意义?
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
抱对
受精
鸣叫
抱对
青蛙生殖的特点:
受精
受精
展示学习成果:
体外
青蛙的生殖过程:
1
3
2
《蛙声十里出山泉》
两栖动物的发育




阅读课本58页内容,仔细观察图4.2-16思考以下问题:
时间
4分钟
1、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哪4个阶段
2、蝌蚪和青蛙有哪些差异?
3、青蛙的发育特点是什么?
青蛙的发育
1、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哪4个阶段?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展示学习成果:
4
3
2
1
比较
早期蝌蚪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
呼吸器官
水中
水中和潮湿的陆地





四肢

肺和皮肤
(蝌蚪PK青蛙)有哪些差异?




两栖动物的发育




有人说:“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该说法是否科学?试发表你的见解。

陆地
皮肤
“两栖动物”概念:
幼体生活在
中,用
呼吸;
成体既能生活在
中,又能生活

上,用
呼吸,兼用
辅助呼吸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青蛙
蟾蜍
蝾螈
大鲵
两栖动物
同学们!我们搬家是为了
找清水啊!
福建省连江县东湖镇
这····简直是”吃人”啊!
两栖动物的发育








结合板书识记本节重要知识点
3分钟
检测方法
抽查和达标检测题
两栖动物的发育








独立完成小试卷
5分钟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A
2.(1)B
C
E
A
(2)鳃、肺
(3)体外
(4)变态课时课题:
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重点)
2、通过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难点)
能力目标:
通过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重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首先,通过听声音来辨别是青蛙,利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青蛙是两栖动物来导入新课《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然后,分成两个板块逐一展开,这其中加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看视频、及PK活动等进行教学。完成两个板块后,利用青蛙的几张图片进行情感教育,利用对联、加深教育效果。最后小结(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由学生完成。接着,进行一个抢答小活动,最后,总之,这其中加入大量的学生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非常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教师与学生都快快乐乐的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教学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成果,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因为成功是成功之母。视频、图片、学生竞赛等小活动的融入,也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热爱生物课的情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麦克风、彩色粉笔、激光笔、课件以及小检测资料等。
学生准备:课本、红笔、蓝笔。
教学过程












邀请学生走进生物课堂(1分钟)
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相信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能通过师友互助,合作学习收获知识的果实。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呢?
生;有
亲近学生,唤起学生使之乐学。
创造情境明确目标(2分钟)
师:首先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听,
(播放视频)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师:青蛙属于哪一类动物?师: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例来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课题《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青蛙生:两栖动物
做游戏猜声音,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先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点是师:带着这些目标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只有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学生才知道该干什么。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10分钟)问题引导合作探究(12分钟)合作学习释疑解惑(3分钟)走进生活情感教育(3分钟)知识梳理建构提纲(3分钟)当堂训练巩固达标(6分钟)
知识点一:青蛙的生殖过渡语:师: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7页,带着屏幕中4个问题自主学习青蛙的生殖。要求在课本中圈画出问题的答案时间4分钟。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圈画关键词)。点拨:师:好,时间到,师:在上课开始我们听到了青蛙的鸣叫,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师:为什么只有雄蛙能鸣叫雌蛙不能?请看图片,找出雄蛙的特有结构。师:雄蛙的鸣叫,又有什么意义呢?师:吸引雌蛙是为了生殖的下一个环节抱对和受精。(请同学们继续看图片)抱对行为有什么意义?
师:非常好,那青蛙是如何完成受精的?在什么地方完成的?水中的受精卵有何特点?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视频。师:结合刚才看的视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师:好,那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青蛙的生殖过程:(板书)鸣叫
抱对
受精师:它的生殖特点呢?(板书)师:非常好,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识记有关青蛙的生殖知识点。知识点二:青蛙的生殖过渡语:师:好,停。大家背的都很认真,相信你们都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齐白石先生的国画,这幅画的名字是《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你看到青蛙了吗?是不是题不对图呢?那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青蛙的特殊发育过程:师:请同学们结合58页内容和图4.2—16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屏幕中的三个问题。要求把课本中相应的知识点圈画出来,时间4分钟。师:好,同学们停下来做好。为了更直观的认识青蛙的生殖过程,同时完善你们交流的结果我们来观看一个视频。师: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来总结一下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板书)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娃师:很好。那蝌蚪是先有外鳃还是先有内鳃?是先长后肢还是前肢?师:了解了从蝌蚪到青蛙的变化过程,我们来进行一个“pk”小活动。(开展“pk”小活动(蝌蚪pk成蛙)分“蝌蚪队”和“成蛙队”,看哪些小组说的好、快、准。师:通过刚才的PK成蛙对表现的更出色。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通过“pk”小活动,我们还可以看到蝌蚪和青蛙无论生活环境,还是形态、结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样的差异称为变态发育在课本中标记出变态发育的概念,1分钟记住概念过渡语:师:生活中有人说:师:非常好。那么谁可以确切的说一下什么样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呢?让我们看一段有关两栖动物的概念:看那些小组一分钟内能将这个概念记会。师:记会的小组请举手。来这个小组你来说什么是两栖动物。师:背的很准确,请坐。那么大家知道有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呢?师:很好,其实还有很多,像:大鲵,也叫娃娃鱼,还有蝾螈等等都是。师:我们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那么大家总结一下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有什么共同点呢?(板书)过渡语:师:大家通过学习知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那么水环境的好坏对青蛙有很大的影响。可是大家看看青蛙为什么搬家呢?青蛙又怎么进了菜盘呢?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青蛙呢?师:说的很好。那么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同学们请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写了一副对联,但需要大家来加一个横批。师:同学们你们真的很聪明。加的好!!!我们在关爱生命的同时,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结合板书和课本知识点来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3分钟后找小组提问。看那些小组掌握的最好。开始!师:时间到。来这个小组你给大家谈谈今天你都收获了那些知识?来这个小组你说说你的收获?师:这三个小组表现的很棒。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定收获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你会应用吗?好,合上课本。拿出你的测试卷。时间4分钟。开始师:好,时间到。现在小组内互换你的测试卷,参照屏幕中的答案给你的小组批改,错误的你用红笔给更正过来。选择题一个2分。填空题一个2分。在得分处得出总分。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师:好。得满分的同学举手!得16分以上的同学举手!
现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出错的题目,2分钟后教师点评容易出错的地方,并找同学讲解个别错题率较高的题。课堂达标作业见附页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小试卷.doc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小试卷.doc )
学生依据自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圈画主要知识点。生:不是,只有雄蛙。生:因为只有雄蛙才有鸣囊生:吸引雌蛙生:抱对剌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在
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样就会提高卵的受精率。
观看视频生:没有生:鸣叫、抱对、受精生:体外受精生:识记知识点生:没有生:不是生:学生依据探究题目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勾画主要知识点,小组长带领组员分析、讨论“屏幕中问题”的答案,
生:看视频生:精卵蝌蚪幼蛙成娃生:先外鳃生:先后肢生:依据屏幕表格进行抢答蝌蚪队:水中、无、游泳成蛙对:水中或潮湿的陆地肺皮肤辅助呼吸、有、游泳跳跃生:鼓掌生:识记变态发育概念生:1分钟后同位之间相互背诵生:不对。鳄鱼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它就是爬行类生:像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潮湿陆地上用肺呼吸。这样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生:蟾蜍也是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生:当地水的污染严重生:人类的捕杀生:保护水资源,使青蛙可以更好的生活。生:爱护青蛙,不乱捕杀它们。生:人人有责生:从我做起生:出声背诵本节课的知识点生1;我知道了青蛙的发育过程和发育特点。生2:我明白了青蛙在水中完成受精。生3:我知道了蝌蚪先长外鳃在长内鳃。生:合上课本,独立完成试卷中的练习题。
1.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及图片,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
中的主体地位。2、学生不能自学的和考试的重点知识通过合作小组来解决。3、看视频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共同总结梳理建构知识点,便于学生从整体把握知识点,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知识的落实指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通过小组内的探究交流,最后共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懂得集体的智慧胜过个人。利用表格让学生对蝌蚪和青蛙的区别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同时为学生下面的变态发育的概念做好铺垫加强知识的落实和巩固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观察、达到学以致用!利用“走进生活”,通过图片,揭开青蛙面临威胁的神秘面纱,同时也下面如何保护青蛙做好铺垫!利用“图片”和“对联”让学生理解保护青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通过课堂达标检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提高对自我学习效果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过程:鸣叫---抱对---受精
生殖   
    特点:体外受精
     (水中)
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发育  
特点:变态发育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学设计上,注意了教学环节和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注重了某些细节的设计,如:师生共同总结板书内容,PK活动的设计,补充对联等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和视野,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落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如:青蛙的图片及叫声、其它两栖动物的图片、视频介绍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不仅活跃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缩小了教材和生活的距离。
3、科学地运用过渡语,如图片之间的过度、图文之间的过度、文字与视频之间的过度、各知识点之间的过度等等,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连贯紧凑、富于层次感的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
4、
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节课采用了图片展示、补充对联、等小活动进行情感教育,效果很好。使学生认识到人和环境、人和动物、人和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存在的不足:
1.由于设计的内容环节较细,时间有些紧张。
2.个别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习惯,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
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小试卷
(满分20分)
时间5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选择题(2×5=10分)
1.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季青蛙高声鸣叫的意义是(  )
A.捕食害虫
B.吸引雌蛙
C.休息
D.鸣囔的特点
2.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是(

A.
受精卵→蝌蚪→成蛙 B.
受精卵→幼蛙→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2013聊城15)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小蝌蚪用鳃呼吸
B.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抱对
C.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
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
4
.(2013福州17)青蛙是两栖动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繁殖时出现抱对现象
B.发育类型为变态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
D.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5.(2014枣庄).“蛙满塘,谷满仓。”一只青蛙一天捕食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余只,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A.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
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
D.雌雄同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二、识图填空(2×5=10分)
下图是青蛙发育过程中某些阶段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发育过程的顺序是:D→_____________
______。
(2)图中的B用_______呼吸,A用
呼吸。
(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在水中进行,青蛙进行_______(填“体内”或“体外”)受精。
(4)蝌蚪的形态和结构与成蛙的区别很大,青蛙的发育方式为_______发育
两栖动物
PAGE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