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下生物第2章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27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八下生物第2章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27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1-05 14:41:13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温故知新】: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什么?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什么?
2.能量流动的途径是什么?
能量的传递形式是什么?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感悟导入】: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
复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物质循环的过程、
概念和特点。(重点、难点)
2.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和联系。(难点)
3.了解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问题探究一: 碳循环 【设疑】: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产物是什 么?
(2)从光合作用的公式看碳在大气中
以什么形式存在?
(3)光合作用后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
去哪里了?
可见碳在生物内以什么形式存在?
(4)呼吸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
二氧化碳氧气有机物(储存能量)水能量+++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储存能量)+光能叶绿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1)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
(2)大气中的碳存在形式:二氧化碳
补充说明:碳在自然界主要以碳酸盐、
煤、石油的形式存在
(3)碳在生物内的存在形式:有机物
(4)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设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仔细观察碳循环示意图,讨论
(1)碳进入生产者的途径是什么?
(2)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是什么?
(3)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哪些?
(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
循环形式是什么?
(5)碳在各生物体之间以什么形式传递?
(6)能将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
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成分是什么?
(7)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生物体内
的碳元素最终来源于什么?
【小结】
(1)碳进入生产者的途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3)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4)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
的循环形式:二氧化碳
(5)碳在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形式:
有机物
(6)能将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
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成分:生产者
(7)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生物体内的
碳元素最终来源于:二氧化碳
化石燃料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化石燃料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燃烧摄食
.【典型例题分析】推测下图①、②、③
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什么。

无机
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问题探究二: 物质循环的概念 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
1、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3、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问题探究三: 水循环和氮循环 问题探究四: 物质循环的特点
【进一步探究】
1.南极地区从未施用过DDT,但我国南极
考察队却从企鹅体内测到一定浓度的DDT,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地球上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
例如氧、水、碳和许多物质,亿万年来
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说明了物质
循环具有什么特点?
二氧
化碳水光合
作用生产者摄食初级
消费者摄食次级
消费者二氧化碳、能量散失呼吸作用呼吸
作用分解者呼吸作用残枝败叶遗体
粪便遗


便分解
作用光能二氧化碳、能量散失问题探究五: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联系相同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不同
点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周而复始,可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
A类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
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化学元素从 开始,经 、
、 又回到无机环境
的过程。
B类
3.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内碳元素的
最终来源是 。
周而复始生产者消费者无机环境分解者二氧化碳课堂达标检测C类
4.右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
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1) (填图中文字)能将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通过 (填生理过程)转化为
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
(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填字母)。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
若丁增重1 kg,则最少消耗甲 kg。
甲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A、B、D甲→乙→丙→丁125大力植树造林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
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
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
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

② 物质
循环概念无机
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特点碳

环周而复始碳的存在
形式
碳的循环
形式碳循环
示意图无机环境: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生物体:有机物无机环境和生物体之间:二氧化碳各生物体之间:有机物碳进入生产者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
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碳的循环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