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下第一章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1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八下第一章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1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1-08 09:0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课题:第一章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1课时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重、难点)
②分析米勒的模拟实验,说明有机小分子的生成条件(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与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证据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生命的化学进化学说的学习,认同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教学首先通过视频展示原始地球的环境,为学生的本节学习做出铺垫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由学生交流展示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引出化学进化学说。在化学进化学说和米勒实验的探究中,以问题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链条,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释疑解惑者,学生始终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学习,最后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小结,构建知识框架。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生命演化和米勒实验的视频
学生准备:学生查阅搜集各种生命演化的假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激趣导入课题5分钟
播放视频:原始地球。边观看边思考:原始地球是怎样的环境?与现在的地球环境相比有什么区别?教师过渡: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并进行小组交流。没有生命,没有氧气;逐渐形成原始大气和海洋。
教师剪辑相关视频,让学生对原始地球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同时为下面的教学进行铺垫。
交流辩论起源假说6分钟
教师让学生展示课前查阅的各种生命起源的假说。2、教师提出:交流你们对这些假说的看法,你最赞成哪一个观点小组进行辩论。小结并过渡:每个小组回答的都很好,可以看出在课前每一个小组都精心搜集各种资料,谢谢同学们!在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和思考中,我们大多数同学和多数学者的认为是相同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逐渐演变而来的。下面我们共同深入的了解一下化学进化学说。
各小组代表发言:1.神创论:女娲造人、上帝造人。2.自生论:腐草生萤、腐肉生蛆。生命是自然发生的。3.宇生论:陨石中发现生命基本元素。生命来自太空。4.热泉生态系统论:热泉为生命提供能量和物质。生命的起源与热泉有关。5.化学进化学说:非生命物质经过化学进化过程演变成原始生命。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辩论。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问题的能力,运用资料的分析能力,对资料的正确筛选能力,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合作探究化学进化学说12分钟
1、回顾“原始地球”的视频内容,结合教材,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原始地球的环境是怎样的?(2)原始大气是怎样形成的?原始大气成分有哪些?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什么气体?(3)原始海洋是怎样形成的?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读图5.1-2,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是由哪一位学者提出的?(2)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3)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包括哪些个阶段?(4)第一阶段中,原始大气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哪里?主要是原始大气中的哪些无机物的参与?生成物是什么?发生化学反应的场所是哪里?(5)第二阶段中的生成物是什么?与第一阶段的生成物有什么关系?发生的场所是哪里?生命起源中最关键、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哪一阶段?(6)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诞生的场所是哪里?为什么说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7)现在地球的环境条件下,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教师过渡:现在的地球环境已经不能再形成原始生命,我们如果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能不能形成原始生命呢?科学们也为此进行不懈的科学探索和实验。
(1)内部构造极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高温、闪电、紫外线等,后来逐渐形成原始大气,随着降雨形成了原始海洋。(2)火山喷发所释放出来的大量气体,逐渐形成包围着地球的原始大气。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没有氧气。(3)当原始地球表面温度下降以后,水蒸气凝结成雨水,地球上的水越积越多,形成了原始海洋。(1)前苏联学者,奥巴林提出。(2)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3)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独立的体系---原始生命。(4)高温、紫外线、闪电。水蒸气、氢、氨、甲烷等。无机小分子:氨基酸、核苷酸等。原始大气。(5)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原始海洋。最后一个阶段:独立的体系形成原始生命。(6)能够进行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值。原始海洋。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海洋中积累,有机大分子、独立的体系和原始生命都诞生于原始海洋。(7)不会在形成原始生命,现在的地球环境不具备原始生命形成的条件:高温、闪电、紫外线等。
结合视频和教材,对原始地球的环境和逐渐的变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化学进化的学习探究做好铺垫。化学进化学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链的形式,将知识层层分解、逐层深入、拓展提升、发散思维,最终突破这一个重难点。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给学生们提供通过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10分钟
1、教师播放视频“米勒实验”,思考:米勒模仿了原始地球的哪些环境和条件,结果如何?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在米勒的实验装置中,向密闭的实验装置内通入哪些气体,代表什么?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什么现象?(2)冷凝管可使反应后的气体与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这模拟了什么过程?
(3)米勒实验的现象和结论?(4)米勒的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哪个阶段?小结并过渡:米勒实验证明了化学进化论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有可能实现的。这是生命起源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自此以后,类似这方面的研究普遍的开展起来了。我国在生命起源的探究上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上问题上的这两个成就,并思考:这两个成就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哪个阶段?
学生观看视频,并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1)通入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甲烷、氨气、氢气,代表原始大气成分。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2)模拟降雨过程。(3)烧杯中无色透明的液体逐渐变成了暗褐色,经化学分析发现,这些液体中含有包括多种氨基酸在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4)米勒的实验支持了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支持生命起源: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通过对米勒实验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资料分析、迁移升华3分钟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课题,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科学事实。(1)1969年,美国发射的“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经研究揭示,月球表面有许多陨石坑,它们是在月球刚形成时被大量天体撞击造成的。这表明太阳系形成初期,天体碰撞频繁,地球也不例外。可以推测,那时地壳比较脆弱,到处火山爆发,地球表面温度极高,即使有少量的甲烷和氨放出,也会立即被高温和极强的紫外线辐射裂解为二氧化碳、氢气和氮气。(2)天文学家已发现数十种星级分子(存在于星际空间的分子),他们大多数是有机小分子物质。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陨石中含有氨基酸。以上资料是否支持化学进化学说?简要陈述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不支持。根据资料(1)推测,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氢气,没有甲烷和氨气,这样的原始大气在紫外线、闪电的作用下不会产生氨基酸。根据资料(2)推测,地球上最初的氨基酸可能是有陨石带到地球上的。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逻辑推理能力。
盘点收获9分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盘点一下你的收获,大家共享。2、当堂达标:A类:1.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是(
)A.没有水蒸气
B.没有氢气
C.没有氧气
D.没有甲烷(【目标】区别原始大气与下现在大气的组成
)2.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A、原始的海洋B、原始的陆地C、原始的大气D、原始地森林(【目标】生命起源的场所)3.原始生命的特征是(
)A.能进行光合作用
B.能进行呼吸作用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具有原始的新陈代谢作用并且能够进行繁殖(【目标】原始生命的特征)4、米勒实验证明了(
)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C、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
D、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目标】生命起源第一阶段的实验证据
)5.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A.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B.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C.从有机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目标】生命起源第二阶段的实验证据
)B类:1.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②生命起源于陆地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
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目标】生命起源的过程)2.原始地球条件下,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
(
)A.原始大气、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陆地C.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D.原始海洋、原始海洋(【目标】生命起源的过程)3、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是(
)A.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B.火山熔岩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C.紫外线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机物→原始生命(【目标】生命起源的过程)4.下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请尝试对他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_________等气体,模拟了_______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A装置里气体中不含有_______。(2)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__________为其提供能量。(3)B和C内的液体相当于____。
(4)米勒提出的问题________;他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
他搜集到的证据是___________;
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目标】分析米勒的模拟实验,说明有机小分子的生成条件)
学生从学习知识、方法、和途径多方面盘点收获。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