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课题:第二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用图文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结合常见的鱼缸,一盆花等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成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鱼缸;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5分钟)
播放视频2.与非洲草原上一头狮子的生活有关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这些因素统称为环境。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板书)出示学习目标,找一个学生读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观看视频并回答和荷花生活相关的因素有:水、温度、空气、水草、土壤、阳光、等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视频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使学生接触生态系统这个词。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预习展示(3分钟)
1.在一定的地域内,__与__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2.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_
__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_
、
、_
、_
等,它们为生物提供__、__和
_。3.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的不同,生物成分可以划分为_
_、_
_和__。4.
___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
学生进行预习展示,并提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
自主探究(一)(7分钟)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几个目标展开对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3页,完成助学自主完成下列题目。时间为3分钟。1.
下列哪些是生态系统(
)
(1)我们校园中的所有树木
(2)一块农田里的肥沃土壤
(3)一个长满杂草、木耳,聚集着蚂蚁、老鼠的阴湿山洼
(4)取自池塘中的一滴水
(5)微山湖
(6)家里有水草、有鱼的鱼缸;
(7)生物圈2.好,时间到了,同学们还有把握不准的问题吗?请同组同学交流一下并得出答案。3总结: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有这么好的学习效果.找一个学生把生态系统的概念写到黑板上。4.老师强调生态系统的概念的三个要素:①生物②环境③整体5.思考:我们枣庄十五中东校这个校区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为什么
自学课本53页完成相关题目。是生态系统的是:2,3,4,5,6,7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用具体的学生熟悉的校园让学生判断生态系统,进一步理解判断生态系统的概念。
通过自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学生共同判断我们校园是否是生态系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自主探究(二)9分钟
过渡: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还有我们的校园都是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自学课本54---55页,完成助学自主学习目标2的有关题目。
时间为5分钟。1.非生物成分(1)组成:____、____、____和____等。(2)作用:为生物提供______、______和_______2.生物成分(1)生产者:①组成主要指______,例如:_____②作用:利用光能,通过______,把_________制造成______,并将光能转变成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2)消费者:包括各种______分类:____、____、___(3)分解者:①种类:主要指_____、_____等营____生活的微生
物,例如:_______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体等含有的____分解成简单的____,归还到无机环境中。3.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的。让学生展示答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出示图片点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过渡:
刚才老师用美丽的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你能从下面这幅图中观察到哪些生物成分?投出图片。找学生分析回答问题。1.列出图中显现的生物成分。2.列出图中显现的非生物成分。3.哪些生态系统的成分没有在图中显现出来?
学生自学课本,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1)水、空气、阳光、土壤等(2)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2.绿色植物藻类植物光合作用
无机物
有机物
化学能(2)动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3)细菌、真菌腐生
蘑菇有机物
无机物3、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看图片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及作用。说出图片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看不到的成分是分解者。
鸟、鱼(消费者);草(生产者)水、土壤、阳光、空气(分解者)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通过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成分的理解。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分析,有利于学生对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和掌握。分析图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展示互动(7分钟)
过渡:大部分生态系统都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每种成分都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1.看森林生态系统里的大树、啄木鸟、蘑菇也都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你认为谁最重要?如果让你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你选择哪一个?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相互说说自己的理由,过会找几个同学给大家展示。2.通过同学们的辩论可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非常重要。特别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团结就是力量,以后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相互帮助,共同合作。3.让学生分析桌子上的鱼缸,快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桌子上的鱼缸是生态系统吗?为什么?②如果不是,怎样变成生态系统?③如果是放在什么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更长一些?每组找代表回答
以组为单位互相说说,三个学生用第一称给同学们展示大树、啄木鸟和蘑菇的重要作用。学生以组为单位观察自己组里的鱼缸并讨论有关问题。一组:不是生态系统,,因为没有生产者添加生产者能变成生态系统。二组:不是没有分解者,添加分解者变成生态系统三组:放在阳光下存活的时间更长。
通过扮演角色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5分钟)
过渡:
小小鱼缸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被称为生物圈一号,同学们听说过生物圈二号吗?下面同学们了解一下关于生物圈二号的有关知识吧!观看视频:生物圈2号为何失败为了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美国历时8年花费了近2亿美元建造了一个几乎完全密闭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1991年9月26日,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二号”。按照计划,他们将在里面呆上两年,如不发生严重意外,实验结束前是不能出来的。两年中除了提供第一批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外,其余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解决。能源,取自太阳能;氧气,由他们种植的植物制造;粮食,靠他们自己在里面种地获得。总之,他们必须设法保证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1993年6月26日科学家走出生物圈2号,停留共计21个月,未达到原先设计者的预订目标,最终宣告失败。
了解“生物圈二号”的有关知识。
开阔学生视野,更深层次的理解生态系统。
课堂小结(4分钟)
目前地球是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生态系统,请大家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善待我们的家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同学们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当堂达标(5分钟)
A类:1.生态系统的定义.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盐城大纵湖享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的盛誉。下列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湖中的水
B.清水大闸蟹C.湖中的芦苇
D.湿地风景区B类:1.“冬虫夏草”的形成是:在冬天昆虫感染了菌核,但仍然维持虫的形状,到次年春夏季时,菌核生长,有柄,外形似草,“冬虫夏草”是生态系统中的(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D.非生物成分2.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确定3.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成分,理论上至少还需具有(
)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C类:1.
如图,生态球是一个密闭的小型生态系统,球内空气占1\3,海水占2\3,底部有小石子,另有三条小虾和一些水藻类。请分析回答问题:(1)该生态球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因为球里有生物及生物生存的(
),为了使生态球里的生物存活较长时间,应将生态球放在(
)的环境下。(2)该生态球的生产者是(
),它能通过光合作用为小虾的生活提供有机物和(
)。(3)小虾以藻类植物为食,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4)该生态球中的腐生细菌能分解小虾的排泄物和其他有机物质,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的(
)。
A类: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2.生物圈3.DB类:1.B2.A3.CC类:1.(1)环境
有光(2)藻类
氧气(3)消费者(4)分解者
通过当堂达标巩固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阳光
空气
非生物成分
水
土壤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
作用:_________
生物成分
消费者
分解者
作用:________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用学生喜欢的非洲角马大迁徙中狮群的视频导入并提出问题:与一头狮子生活相关的生活因素有哪些呢?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本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观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补充。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节课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中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和表现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讲完生态系统后适时拓展“生物圈2号”,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本节课当堂训练,当堂达标,真正做到了“堂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