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1-09 08:3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通常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C.区域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之间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
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3.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回答4-6题:
4.划分Ⅰ、Ⅱ、Ⅲ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地貌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植被
5.对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资源调查时,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实地调查
6.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寒冷干燥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也有差异,据此回答7-8题。
7.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
8.
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明显的人类活动是
A.农业
B.工业
C.金融贸易
D.服务业
9.在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的规律是
A、水田为主的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农区牧业
10.“江南水乡”代表南方许多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水充沛
B.地形破碎
C.水网密布
D.土壤贫瘠
11.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1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3.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长江三角洲位于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43°N至48°N之间,我国东北地区中部。读下图,完成14-19题。
14.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A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
B
农业走向专业化、机械化
C
粮食商品率高
D
全球变暖
15.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A
都临海洋
B
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
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D
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16.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水热条件好,种植棉花、甜菜
B一年两熟到三熟
C
西部草原分布广,发展了畜牧业
D
湖面较宽,水产业较发达
17.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A.春小麦、高粱、玉米
B.大豆、甜菜、棉花
C.冬小麦、油菜、柑橘
D.春小麦、棉花、梨
18.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
长江三角洲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水
B长江三角洲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
C长江三角洲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
D长江三角洲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少
19.下列哪一个气候材料可以反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特征
20.“湖广熟,天下足”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产粮区,其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A.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
C.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D.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
21.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读下图,回答22-26题。
22.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23.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24.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该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26.甲图所示区域比乙图所示区域的粮食产量低,但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好
B.热量条件好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交通发达
27.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乙图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28.国家测绘局对大峡谷进行实地测量,测得大峡谷的极值深度为6009米,长度为504.6千米。科考人员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助于防灾减灾。回答29-30题。
29.遥感技术用于防灾减灾的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①旱情
②水灾
③滑坡
④农林病虫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根据上述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①区分阔叶林与针叶林②监测植物病害情况③区分落叶树与常绿树④监测草场退化情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31-32题:
31.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32.
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右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33-34题。
33.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34.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
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
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图.完成35-36题。
35.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图中标注的地理事物与实际分布不符的是
A.混交林
B.针叶林
C.水稻
D.冬小麦
36.在图示季节,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①河出现春汛
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
C.③地小麦黄熟
D.④城一年中人影最短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37-38题。
37.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38.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A所在地
A.海拔小于500米
B.海拔高于600米
C.海拔大于500米
D.海拔低于400米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读下图回答39-40题。
39.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影响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人为活动
40.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山
B.盆地
C.湖泊
D.城市
二、综合题
41.根据我国五个农业区域图(如图),回答:
(1)(4分)A、C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2)(双选4分)B地区淡水养殖产品其加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是


A.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
B.原料充足
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能源充足
(3)(4分)C地区粮食产量比B地区低,但粮食商品率却比B地区高的原因是
(4)(4分)D地区能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条件是

D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有



(5)(4分)请评价E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气候条件。
42.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1)(6分)图甲中反映的是
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等值线在A处分布有何特点:
;影响因素是

(2)(6分)图乙中B位于
省,图中的等值线的类型为

该等值线在B处向西北凸的主要原因是受
影响。
(3)(8分)图丙为我国积温分布图,图中D、E两处的地形名称分别是

,分析D、E两处较周围地区积温高的原因。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A
B
B
B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A
D
C
C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D
C
B
C
B
B
A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A
D
D
A
B
C
A
A
二、综合题
41.(1)A地是:低温(热量条件);C地是:低温(热量条件)
(2)BC
(3)C地区耕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故人均占有量比D地区多;
(4)有黄河水灌溉;降水少,多风沙,土地盐碱化。
(5)光照强,夏季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分不足。
42.(1)图中反映的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图;A处为大兴安岭东坡,此处等温线向北突出,反映气温较高;主要是由于大兴安岭东坡陡,寒冷的西北风越过山岭下降增温所致
(2)图中B位于山东省;等值线表示的是等降水量线;B位于泰山附近,由于处于泰山迎风坡,该地多地形雨等值线向西北凸出。
(3)D为渭河谷地(或关中盆地),E为汾河谷地,两地海拔较周围地区低,受地形的影响地势低,气温高,积温也高。

30°N
120°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