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
2014年3月1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内蒙古等地区出现了今年第一次沙尘暴天气。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反映出( )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
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小流域综合治理
C.设置沙障固沙
D.恢复植被
非洲的萨赫勒地带(下图)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3~4题。
3.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土壤污染
B.水土流失
C.湿地萎缩
D.土地沙化
4.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 )
①减小风的侵蚀力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保持土壤水分
④减轻流水冲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2015年度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计划指出,由于人为因素,从2005年8月到2015年8月,巴西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减少了约20平方千米,与400年前相比,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面积整整减少了一半。据此回答6~8题。
6.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减少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①自然灾害减少 ②全球降水增加 ③雪线上升 ④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⑤水土流失加剧 ⑥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④⑤⑥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③④
7.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居民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D.加强雨林区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8.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9~10题。
(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9.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10.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
二、综合题
11.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图(图Ⅰ)。
Ⅰ
材料二 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Ⅱ)。
材料三 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图Ⅲ)。
Ⅲ
(1)简述材料一中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单位:千克/(米2·年)]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材料三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材料二回答热带雨林中的土壤为什么—般比较贫瘠?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大约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原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的影响,以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密度的变化
(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答
案
一、选择题
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第2题,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所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植被。
答案:1.A 2.D
解析:第3题,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北部,位于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不适合发展耕种业,大片圈地租地进行不合理耕作容易导致土地沙化,故D项正确。第4题,收获后留茬的方法可以减少风力侵蚀,增加土壤肥力,保持土壤水分(类似于我国宁夏中卫的草方格沙障),故A项正确。当地降水较少,流水的冲刷作用并不明显。
答案:3.D 4.A
解析:蒙古国降水少,风沙危害比较严重,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有利于解决该地环境问题,D项正确。调整农作物熟制与当地生态环境无直接联系,A项错误;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广泛建设人工水域是在降水多的区域实施的措施,B、C项错误。
答案:D
解析:热带雨林大面积减少将使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进而加速全球变暖,导致雪线上升。
答案:C
解析: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有助于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A
解析:由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土壤是酸性的砖红壤,十分贫瘠;又因为雨林生态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但只要植被保护好,不会有严重的水土流失(沙漠也不会有),且不会缺水。
答案:A
解析:雨林生态系统的有机质主要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烈,养分易流失,故雨林生态系统中土壤非常贫瘠,地上植物体是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依据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知,a为地上植物体,b为土壤,c表示供给养分,d表示淋溶作用流失养分。
答案:9.A 10.B
二、综合题
11:解析:第(1)题,依据两地位置,结合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及成因分析即可。第(2)题,热带雨林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植物光合作用强而生物量大;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而生物量小。第(3)题,结合图Ⅱ作答。
答案:(1)乙、丙两地的气候类型均为热带雨林气候。乙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丙地位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加上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2)差异: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较小。原因: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降水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
(3)雨林储存的养分最多;枯枝落叶分解释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
12:解析:(1)根据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可知,1980—2008年草原退化程度逐渐加重,重度退化和荒漠的比例增大,说明该地存在草地退化问题;草地退化,生产力下降,加剧荒漠化进程。(2)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密度的变化可知,放牧强度越大,植被密度变化越大;随着时间的变化,放牧强度越大,植被密度越小,说明过度放牧是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危害: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