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人教版 必修3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1979年 深圳卫星照片2014深圳卫星照片1979到2014, 相隔35年的照片,
反应出深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城市规模扩大(原先是沿海小渔村,现在是我国第4大城市)
人口增加(几万人到现在的1000多万),
经济飞速发展(连续超过10年经济总量居全国前5)深圳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工业化 概念:
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个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工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
即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特征:
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
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
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 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工业化 城市化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带来 促进 推动 推动 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读图分析:位置:海陆位置——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得益于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地理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第一发展阶段第二发展阶段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①劳动力资源丰富—大量、廉价
②政策优势————改革开放
③地价优势————地价低廉
④侨乡优势————历史,下南洋
⑤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①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1979~1990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劳动密集型较慢低①改革开放带来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外来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1990年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使得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①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
②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水平提高)高新技术较快髙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城镇数量猛增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工业化促进城市发展,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⑴长三角地区崛起
⑵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3)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
(4)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市场腹地范围较小。(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原因:(1)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2)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3)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原因:深圳楼房密度大城中村(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2) 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3)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4)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5)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2、对策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珠江三角洲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增强整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②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保障外来员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