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1-09 09:0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图为“我国综合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五个能源基地中(  )
A.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
B.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加工和出口为主
C.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新能源发电、输电建设为重
D.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远,生产技术水平低
【答案】 A
【解析】 山西基地煤炭丰富,煤电、煤化工等综合开发前景广阔,A对。新疆基地油气资源丰富,以能源开采加工和东输为主,B错。西南基地交通运输不便,以水电开发、输电建设为重,C错。蒙东基地距离我国能源消费市场较近,生产技术水平较高,D错。
2.各能源基地地区环境问题及其调整方向是(  )
A.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全面转向第三产业
B.新疆水资源短缺,应兴建坎儿井保证矿区用水
C.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
D.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停止畜牧业发展
【答案】 C
【解析】 鄂尔多斯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草,实行放牧业,A错。新疆水资源短缺,应提高生产技术,发展节水工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B错。西南地区土壤侵蚀加剧,应保护并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C对。内蒙古草场退化面积增大,应合理发展畜牧业,D错。
3.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 B
【解析】 炼铝厂是动力导向型工业,因此应靠近能源丰富的地区布局。
4.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答案】 D
【解析】 变输煤为输电,燃烧发电,会造成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因此不能降低山西省内的环境污染。
读“内蒙古山路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完成5~6题。
5.产业链模式图中的①②分别为(  )
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供气、液化气站
C.供水、农田灌溉
D.钢材、轧钢厂
6.关于此产业链各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矸石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热电厂锅炉燃烧
B.热电厂的蒸汽可用于多晶硅的生产
C.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用作热电厂冷却水源
D.热电厂发电作为多晶硅生产的动力
【答案】 5.A 6.A
【解析】 从产业链模式图中可以看出,热电厂以煤炭和农业秸秆为燃料发电,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可以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厂的原料。
读“辽中南工业区略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辽中南工业区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
A.丰富的煤铁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
C.水资源供应充足
D.良好的农业基础
【答案】 C
【解析】 本地区水资源短缺。
8.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
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为企业培养人才
D.以重工业为主,发展高能耗产业
【答案】 D
【解析】 高能耗产业已不适宜本地区的发展要求。
二、综合题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形区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B地形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3)图中B地形区内的著名引水工程是________。为防止该区域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在煤炭开采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1)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2)该地形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地面植被稀少;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不合理采矿、过度樵采。
(3)引黄入晋 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避免由于煤炭开采而引起水土流失。
【解析】 第(1)题,考查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图中的A地形区为内蒙古高原,B地形区为黄土高原,C地形区为华北平原。第(2)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回答时要从两个方面回答。第(3)题,山西省水资源缺乏,特别是煤炭的开采与加工必须要消耗大量的水,所以,引黄入晋引水工程可以缓解山西省的水资源紧张问题。该区域在开采煤炭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会引起水土流失,所以在开采煤炭时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引起水土流失。
一、单项选择题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其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1~3题。
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水陆交通
D.煤炭资源
【答案】 A
【解析】 德国鲁尔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沛,且有莱茵河流经,故水资源丰富,而我国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较少,所以水资源匮乏。
2.山西省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素质
【答案】 C
【解析】 山西省与鲁尔区相比,市场、交通和劳动力素质都欠缺,但最主要的还是交通。
3.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整治措施正确的是(  )
A.增加原煤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D.增设水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答案】 B
【解析】 单纯靠增加原煤的产量,是不能很好地提高经济效益的。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4~5题。
4.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
【答案】 B
【解析】 该地能源丰富,资源开发初期适合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
5.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C.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答案】 D
【解析】 该模式扩大了生产规模,对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减轻了大气污染,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
由于对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据此回答6~7题。
6.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滞后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故资源型城市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应处于资源开采开始走向衰退阶段、城市经济增长还维持着高位时期,故图中④—⑤阶段符合题意。
7.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是(  )
A.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
B.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C.大力扶植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D.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削弱第三产业
【答案】 D
【解析】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故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应该削弱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综合题
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材料二 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山西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产业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是(  )
A.煤炭工业全部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2)有关山西省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一直呈上升趋势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3)山西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
A.小浪底
B.万家寨
C.三门峡
D.龙羊峡
(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过度开展土地复垦
C.小煤窑过度采煤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5)改革开放初期,山西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问题。
(6)你认为山西省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7)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B (2)B (3)B (4)D
(5)产业结构单一 生态环境
(6)①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领先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7)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