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7、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5 10:3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3张PPT。与伟人相约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 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茨威格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初一时,我们曾学过他的传记作品:——
《伟大的悲剧》。 斯蒂芬·茨威格:
代表作品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女子在弥留之际,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作家R诉说了她潜隐了一生的激情爱恋和情感痛苦。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高尔基评价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的庄园从50年代开始创作。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他不仅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列夫 · 托尔斯泰(1828~1910托尔斯泰的三部巨著托尔斯泰在创作中 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摄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1904年写信给日皇和沙皇反对日俄战争。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森林中,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界最美丽的坟墓”。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宁

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鲁迅
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陀思妥耶夫斯基名人眼中的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背景资料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
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
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读读写写脸颊 黝黑 粗糙 崎岖 平庸
滞留 愚钝 器宇 蒙昧 酒肆 jiá yǒu cū cāo qí qū yōng zhì dùn yǔ méng mèi sì读读写写缰绳 轩昂 胆怯 藏污纳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入木三分 jiāng shéng áng qiè gòu qún jīn chéng huáng rù字词补充鬈 广袤 犀利 禁锢 尴尬
炽热 髭髯 锃亮 甲胄 侏儒
quán mào xī jìn gù gān gà chì zī rán zèng zhòu rú字词补充一绺? 穹顶 屏住 粲然
粗制滥造 颔首低眉?
liǔ? qióng bǐng càn làn hàn鹤立鸡群(hè):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jīn):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尾(hàn):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huáng kǒng):惶恐不安.
成语解释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什么?课文明显地分为前后两部分,怎样分呢?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梳理结构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精研第一部分(1-5段) 第一部分第1段:须发的特点第2段:面部轮廓、结构第3段:面容表情第4段:长相第5段:给人的印象多毛、胡须浓密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长相平平、普通忧郁、愚钝、压抑拜访者失望之情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寻读文本 描摹文豪课文从哪几方面具体描写外貌 的?胡子眉毛头发额头皮肤鼻子耳朵嘴唇研读赏析(1-5)段:2、找出关于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思考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胡 子“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眉 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头 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额头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鼻 子“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耳朵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嘴唇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面部轮廓、结构 四方脸中间,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还有一句总体评价的话:
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研读赏析:突出了托尔斯泰外表
的, 、 特点?丑陋粗鄙平庸普通研读赏析: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特征的?品味写法 什么修辞手法脸庞多毛 ——植被多于空地
黝黑的脸膛 ——皱似树皮
眉毛 ——纠缠不清的树根
鬈发 ——泡沫
须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
大胡子 ——卷起的滔滔白浪 比喻夸张比喻、夸张
的效果效果: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巧妙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使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作用)研读赏析(6-9)段: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第7段:写托尔斯泰眼睛里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研读赏析(6-9)段: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思考:这些描写和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有什么异同?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眼睛眼 神“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眼睛2、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思考:这些描写和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有什么异同?相同点不同点比喻和夸张地运用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欲扬先抑修辞考题练习1、(辽宁中考)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2)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3)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4)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1)比喻(2)反问(3)排比(4)比喻
  B.(1)夸张(2)设问(3)排比(4)比喻
  C.(1)比喻(2)反问(3)排比(4)夸张
  D.(1)比喻(2)反问(3)夸张(4)夸张C修辞考题练习2、(四川泸州中考)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CC项不是设问,而是反问。
(区别:设问,自问自答;反问,不答。)修辞考题练习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紧实阶梯。(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
(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A拟人→比喻排比→比喻夸张→反问修辞考题练习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江流浩渺,山色迷蒙的优美画面。)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尊严高于生命。)
  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服。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色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D(区别:设问,自问自答;反问,不答。)设问→反问修辞考题练习5、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含着泪水,像一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悲凄地站着,舍不得老师离去。
  B.我终于走出了无垠的沙漠,可我的嘴唇干裂得像干涸的田野。
  C.“解剖”自己要不怕痛,不怕丑,不推过,不护短。
  D.通往山村的小路,弯弯曲曲,黑线一般。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把握句子前后关联的合理性。
A、“被雨水浇伤的禾苗”表达受伤害、受打击之意,与“依依不舍”的情境不合;
B、“干涸的”与“田野”前后矛盾;
D、比喻根本就不符合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修辞考题练习6、根据下面画线的句子,如果再写两句,语意表达最连贯得体的一项是( )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A.微笑是一首优美的诗;微笑是一钩明亮的新月。
  B.微笑是一幅优美的画面;还是一首动情的歌曲。
  C.微笑既是一幅优美的画面;又是一钩明亮的新月。
  D.微笑是一幅优美的画面;微笑是一钩明亮的新月。D所写句子和画线句子在句式上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必须使用“排比”修辞。即:每个分句要写成比喻句,整体上要构成排比句。品味语言仔细揣摩下列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的含意。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埕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俺饰郜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运用比喻,突出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夸张, 赞美了托尔斯泰对事物的全方位观察,也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丰富的感情。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对珠宝”指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珠宝”指托尔斯泰的眼睛,运用比喻的修辞。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人生的观察、研究,又经过自己的思想加工,并用他的笔表现出来,展示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敏锐犀利,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甚至引起统治当局的恐慌. 体验情感 我们体会到作者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托尔斯泰的_____ 之情吗? 崇敬、赞美1、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受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具有这样的一双慧眼的托尔斯泰,他幸福么?小组一起合作一下,并说出你的理由。合作探究 1、课文前半部分写托耳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受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全文看,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眼睛的精美。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他的崇敬、赞美之情。这样,形和神相衬托,相反相成,使人物的外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平庸丑陋
大众化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抑反衬说明扬眼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外貌丑美眼睛精美外貌丑陋(反衬)(欲扬先抑)形神形和神相衬托,相反相成,使人物的外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崇敬、赞美之情 人的美并不在于他的外表,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也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奥斯特洛夫斯基 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心灵的人,都像一块淤泥!
——罗曼·罗兰 2、具有这样的一双慧眼的托尔斯泰,他幸福么?小组一起合作一下,并说出你的理由。 托尔斯泰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 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教育。 在大学期间,他受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后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特别是对沙皇的暴政、教会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苦难等社会的阴暗都有深刻的认识,给予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并努力想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他的一切得不到别人,甚至是亲人的理解。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晚年的托尔斯泰更是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出走,受风寒而客死小站。资料链接“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是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幸。
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幸福”与“不幸”由眼知人犀利:法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丁?杜伽尔:“托尔斯泰是最具洞察力的作家,他的目光十分锐利,能够穿透生活的壁垒而发现隐含其中的真实。”
富有感情:高尔基:“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威力: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 。列夫 托尔斯泰外貌特征
(平庸甚至丑陋)多毛、须发浓密
面部 田野村夫的脸孔
忧郁、消沉
普通大众的脸非同寻常的眼睛
(敏察、深刻)犀利的目光
蕴藏丰富的感情欲扬先抑崇敬赞美(思想精神)墓志铭
---人生 最后的休止符请你为托尔斯泰
拟写一条墓志铭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示例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 “恕我不起来了!”示例“司汤达”的墓志铭
司汤达19世纪的法国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
米兰人阿里戈·贝尔长眠于此,他写过,爱过,活过.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2.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拓展积累
3、心灵纯洁的人,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4.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小结:托尔斯泰一生都处于矛盾和痛苦之中,到晚年终于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财产和贵族身份,甘愿做一个农民,最后病死在一个小站上。
他逝世后,被埋葬在一个荒郊野外“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中,这个土堆无人守护,也没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却被茨威格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托尔斯泰是一位及普通又不平凡的人,是一个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1、根据含义写成语。
A、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B、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C、惶恐不安。
D、心里苦闷,不快乐。
E、没有值得怀疑的。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郁郁寡欢无可置疑课堂巩固练习2、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A、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排比,对比。
极言托尔斯泰的平凡,更加反衬出他精神的伟大。
B、托尔斯泰做学生的时候,可能属于同龄人的混合体;当军官的时候,没法把他从战友里面分辨出来;而恢复乡间生活以后,他的样子和往常出现在舞台上的乡绅角色再吻合不过了。
排比.从多角度展示托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他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的一员,与全体俄罗斯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3、填空。
A、托尔斯泰是( )国著名的作家,代表作有( )、( )、( )等。
俄《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写一写,猜一猜 请用文字为自己“画”一幅肖像,对自己外貌中最突出的一点作重点刻画,可以是“眼睛”、“鼻子”、“嘴巴”或者是“脸上的一颗痣”等,并要在外貌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要求100字左右,而且不能写出自己的姓名。学以致用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她)是谁?
猜一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