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渔家傲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词活泼灵动,语言清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李清照::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志同道合,两人从事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平日“猜书斗茶”,生活甜美。前期:所做词,多写其悠闲生活。如《如梦令》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后期:所做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故国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词是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每一个曲调都 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 90字)和长调( 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文学常识——词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词的常识婉约派两大流派豪放派词的结构单调双调上阕下阕婉约易安 想 意 境 解 诗 意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听读朗读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读准字音jiēyīnmàn 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内容?能用一个字概括吗?初读感知梦 作者在梦中梦见了什么?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读懂诗意 读懂诗意 天边的云彩如同汹涌的波涛,与清晨的雾气连接成一派迷蒙壮观的景象。天快亮了,无数的星星闪烁,好像千帆竞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读懂诗意 读懂诗意 仿佛我的梦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读懂诗意 读懂诗意 我告诉天帝,路途遥远而天色已到黄昏,即使我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读懂诗意 读懂诗意自己正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经典翻译合作探究1.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本词首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本词首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嗟”“叹息、慨叹”彷徨忧虑的神态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谩”“空、徒然”怀才不遇奋力挣扎的苦闷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运用了比喻和用典(手法),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结合诗意分析)。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梦境”对现实的不满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对自由的渴望4.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鲜明的对照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李清照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人间”小结归纳——艺术风格
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李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空有卓越才华却未能找到光明的烦闷心情,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境辽阔浪漫色彩格调雄奇抒情 渔家傲
李清照豪迈情怀 浪漫梦境照应典故想象语言豪迈描述这首词中就充分表示李清照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
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
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是很少见的。 小结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
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
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
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个女子能做到忧国忧民是怎样的不易,一个女子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不能为国奉献又会遭到怎样的白眼。小 感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清照能无视所有人的眼光只在乎自己所在乎之事,她是勇敢的。
李清照的杰出,为她之后那些深闺中的女子照亮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她是一轮明月。小 感扩展延伸 早 期 作 品 婉 约 风 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婉 约 风 格 晚 期 作 品--醉花阴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相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diàn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红藕相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比较阅读——《一剪梅》说说《一剪梅》和《渔家傲》在词风上有什么不同?《一剪梅》写闺情幽怨,它是清新、含蓄、缠绵的,风格婉约
《渔家傲》则意境阔大,想象丰富,风格豪放
说说《一剪梅》和《渔家傲》在词风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