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一章 行星地球1、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
3、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4、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5、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6、地球具有怎么样的结构?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几种常见的天体 ①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②星云 实际上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猎户座气体星云 蟹状星云
螺旋状星云 ③行星④流星
上图:流星
上左图:流星雨
左图:恒星运动轨迹⑤卫星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千疮百孔的月球表面,可看
出月球历史上曾遭受无数次
陨石碰撞。 彗星核的表面是由凝结成冰的水加上干冰、尘埃、氨和岩石混杂而成。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76年。 ⑥彗星教师专享【知识经纬】 判断天体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地球属于自然天体,但组成地球的物质和环境单独拿出来则不
能作为天体,如在大气中飞行的飞机、天空中的白云等。人造
航天器在宇宙中运行时属于人造天体,但返回地面后就成为了
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外围大约是这个位置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阅读教材第4页活动1:观察下图,试回答各小题:地球与其他行星公转运动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说明地球在运动方面没有特殊之处。阅读第5页活动2,结合图表,回答各题: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进行比较,在物理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证明地球是颗普通行星。教师专享【知识经纬】
八大行星比较三、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适宜生命繁衍的星球,有什么条件?※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是:
①光照条件稳定:从地球产生到地球上有生物,在这段时间里,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各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互不干扰,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适合的温度
合适的大气
充足的水分0-100oC的温度范围温度变化不过分剧烈大气厚度、密度适中大气成分合适内部水汽释放原始海洋的形成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体积、质量适中漫长的演化过程收缩衰变致热 冷却、凝结、汇聚2、地球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水【思维风暴】火星能否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1、火星是地球的近邻,是与地球类似之处最多的行星,因色泽通红(氧化铁),称为火星。
2、火星上有昼夜,比地球一昼夜长40分钟。有四季,但表面温度比地球低,年最高250C,最低–1100C。
3、火星的直径只及地球的1/2,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0,也有大气但较稀薄,地心引力仅为地球的38%。
4、火星也具固态的岩石表面,但是荒芜的世界,地表沙丘、砾石遍布,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
5、火星的大气成分,CO2占95%,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 6、火星的低压下,水无法以液态存在,只在低海拔区可短暂存在。而冰倒是很多,如两极冰冠就包含大量的冰。 三月,NASA就声称,南极冠的冰假如全部融化,可覆盖整个星球达11米深。
在过去,火星表面存在过干净的水,甚至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但是,由于火星引力小,水蒸成气体,这些东西只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 。
。 日前,一些美国科学家们相信,人类自己完全可以将这颗红色星球改造成一颗充满蓬勃生命的“绿色星球”。尽管人类可能需要为此付出数十年的时间和无法估量的高昂代价。
请同学们思考:
1、要想使火星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2、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改良这些条件的呢?
3、人类探测火星的意义有哪些?方法之二是建造“超级温室气体工厂”,这些气体是由碳、氯和氟等组成的化合物,温室效应作用更强,这样的工厂可建在火星表面各个战略地点,使全球温度缓缓上升。当大气变厚后,它还可有效阻挡太空辐射光线对火星表面的照射,为将来“移民” 的地球生物体提供屏障。方法之一是造一面巨大镜子,让其在火星轨道上盘旋,把太阳光聚焦到火星极地的冰盖上,使其融化并释放出CO2 。当CO2增多后,可以引发温室效应,使火星表面趋暖。只有有了更厚、更暖的火星大气层,冻结在火星土壤中的冰才会融化,在火星上植树造林才会成为可能。当从地球上移植过去的树木和植物生长后,就会产生大量的氧气,使火星的大气渐渐与地球相似。
1.火星是地球上人类可以探索的最近行星 ,从长期来看, 火星是一个可供人们移居的星球。
2.大约40亿年以前, 火星与地球气候相似,也有河流、湖泊甚至可能还有海洋, 未知的原因使得火星变成今天这个模样。探索使火星的气候变化的原因,对保护地球的气候条件具有重大意义。
3.火星有一个巨大的臭氧洞, 太阳紫外线没遮拦地照射到火星上。火星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臭氧层一旦消失对地球的极端后果。
4.火星探测是许多新技术的试验场地。
5.由于历史的原因, 公众对火星探测的支持和共鸣是任何其它空间探测对象难以相比的,火星探测是进行国际合作的理想项目。【探火的意义】【巩固练习】
1、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可见的满天星星绝大多数是 ( A )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彗星
2.从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类地行星的结构特征上来看,地球是一颗( A )
A、普通的行星 B、特殊的行星
C、公转运动方向与其它行星相反的行星
D、体积、质量特别大的行星3、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依次为( A )
A、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B、金星、水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C、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D、水星、金星、地球、土星、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4、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B )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5、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A )
A、太阳 B、地球 C、金星 D、火星
6.“北京奥运星”的运行轨道介于( B )
A.地球和金星之间 B.火星和木星之间
C.木星和土星之间 D.地球和火星之间
7.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北京奥运星”的天体系统是( C )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宇宙
8、人类正设法探寻太空生命。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 B )
①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②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
③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
④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据此回答9~10题。
9.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并不是因为
( C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自转周期适宜,昼夜温差较小
C.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日照条件稳定,不断供应地球能量
10.能够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的是
( A )
A.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气条件和液态水
B.地球恰好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C.只有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利于生命形成、发展
D.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卫星绕转的大行星
二、综合题
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是太阳系模式的一部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_③ 。
(2)按照图中所示的顺序,图中④是 火 星,⑤是
木 星,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个 小行星 带。二、综合题
(3)按照天体分类,图中天体①~⑤均属_行星。在太阳系中有小行星、恒 星、行_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天体,其中心天体是_太阳_,其他天体都围绕它运转的原因是_
太阳的质量和体积巨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按结构特征分类,天体②属 类地 行星,天体⑤属 巨 行星。
?
课件42张PPT。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影响地球
——为地球提供能量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课标要求】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新课预习】一、太阳辐射影响地球1、太阳辐射以_______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________分之一。
2、太阳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
3、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_____资源。
4、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___、___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5、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降低而______。
6、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1、太阳辐射的概念约1.5亿KM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solar radiation)高温高压条件下,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1个氦原子核。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
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读一读:2太阳辐射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①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②生物的生长③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水泵④直接为我们生活和生产提供能源太阳能汽车思考:除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可直接使用的太阳能,地球上哪些能源也是来自于太阳辐射能的?⑤促进岩石产生风化现象。归纳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提供水运动能量提供大气运动能量提供生活主要能源提供转化矿物能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促进岩石产生风化 影响地理环境 影响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影响:过多的紫外线会杀伤地球生物。想一想:太阳辐射对我们的地球还有什么影响呢?分析第9页活动: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纬向分布
是否均匀?※坐标图的读图方法:
1明确图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
2归纳出随着横坐标代表指标的变化纵坐标代表指标的变化规律是什么。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何差异?(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 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3)有相关性。生物量与太阳辐射呈正相关,后者决定前者。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小。(4)从景观图上可以看出,热带雨林地区森林更茂密,叶阔,树冠较大。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森林较稀疏,叶小,树冠小。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 a、我国太阳年辐射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b、分析为什么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最少?
c、分析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多?
1.太阳辐射量分布不均衡;南少北多,东少西多;其中青藏高原最为丰富,四川盆地最为匮乏。
2.四川盆地(匮乏):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的水汽的量多,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的削弱了太阳辐射,太阳能资源缺乏。
3.青藏高原(丰富)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汽少,尘埃少,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思维风暴】太阳辐射强弱除了与纬度高低有关,还与哪
些因素有关?※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越大,
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短,被大气消弱的少,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2、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如1
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
阳辐射强。3、天气状况:晴朗天气,由于云层少而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阴雨天气,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4、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故太阳辐射强;反之,则少。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活动有那几种类型?分别出现在太阳的哪些圈层?2、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从里到外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2、太阳活动的概念太阳大气常有变化,甚至是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通称为太阳活动。3、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太阳活动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光 球 层黑 子太 阳 黑 子黑子—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 珥 耀 斑太阳风—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宇宙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阅读教材第11页活动,回答下列各题1985年—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1986年为极小值,后逐年增多,到1989年达到极大值,之后又逐年减少,1996年又达到极小值,之后到2000年逐年增多,两个极小值之间历经11年。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出有规律的起伏,虽然起伏程度不同,但起伏周期接近。从1705年峰值,到1980年峰值,期间275年,出现了26个峰值,也就是25个周期,可以算出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为11年,与(1)大致相同。导致这次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是有人恶意破坏呢,还是……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距地面80—500千米高度范围的大气,因受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大气中氧和氮分子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电离状态,所以叫电离层。探究结论:
①太阳活动爆发,扰动了电离层,干扰了无线电
短波通讯
②当太阳表面活动旺盛,特别是在太阳黑子极大期时,太阳表面的闪焰爆发次数也会增加,闪焰爆发时会辐射出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及高能量的质子和电子束。其中的高能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磁暴现象。③美丽的极光④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甚至引起自然灾害 课件14张PPT。第一章宇宙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一、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间距离(4)南北纬60°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2)千米。【探究1】距离相同的两经线段所跨的纬度差是否相同?
距离相同的两纬线段所跨的经度差是否相同?距离相同的两经线段所跨的纬度差
纬度差=距离/111
距离相同的两纬线段所跨的经度差
经度差=距离/111*cosa
与经度无关相同纬度越低,经度差越小不同1 【巩固练习】 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B两点间距离约为(1110km)
(2)C、D两点间的距离约为( D )
A.550千米 B.660千米
C.1100千米 D.277.5千米
2.图1-11为某地的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一架飞机从M点出发,以1110km/h的速度沿所在纬线飞行到N点,所用时间应为_2_小时。
(2)若飞机从M点出发,以1110km/h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C )
A.40°N,60°E B.50°N,120°E
C.40°N,100°E D.50°N,120°W [解析] 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纬线长度、经线长度的特点,非常典型。第(1)问考查了60°纬线的长度;第(2)问的计算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①根据经纬网上经、纬度数的变化,判断出M、N点的经纬度位置:M(60°N,80°W),N(60°N,40°W)。②M、N点所在的纬线是60°N,60°N上经度1°的实际距离为1/2×111千米,两地相差经度40°,其实际距离为1/2×40×111千米。然后根据飞机的速度去推算时间。③根据飞机的速度,它在经线上每小时飞越纬度10°,按题意,往北飞的时间为3小时,往南飞的时间为5小时。
[答案] (1)2 (2)C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图回答各题. 4.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
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
终位置 ( B )
A.回到M点 B.在M点的正东方
C.在M点正西方 D.在M点东南方
解析:主要考查经、纬线的长度,特别是纬线长度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在东西方向上前进相同的距离,纬度愈高跨过的经度数愈多,纬度愈低跨过的经度数愈少。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用于定位、导航。若在甲、乙两地GPS接收机显示的经纬度坐标显示为甲(69°22′24″N,76°22′40″E),乙(80°25′01″N,77°06′58″E)。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5、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 C )
A.820千米 B.1 020千米
C.1 220千米 D.1 420千米6、甲在乙地的( B )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7、晴朗的夜晚,同一时间两地观测到北极星的状况是( C )
A.两地都刚好露出地平线
B.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大于乙地
C.甲地看到的北极星仰角小于乙地
D.都看不到北极星解析:第(1)题,两地点经度相差很小,可模糊定在同一经线上。两地纬度相差约11度,同一经线上,每个纬度差的水平距离约为111 km。第(2)题,甲、乙两地同在北纬度,甲纬度小,在乙地南方;甲、乙两地同在东经度,甲地度数小,在乙地西方。综合判断甲在乙地的西南方。第(3)题,经度大致相同,同一时间北极星出现的方位大致相同;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8、
昆仑站(80°25′01″S,77°06′58″E)与中
山站(69°22′24″S,76°22′40″E)的直线距离约为( C )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
9、
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题。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B )A 3° B 5°
C 8° D 10°【解析】 我国陆地部分的最南端的省级行政中心海口大致在北纬20°,最北端的省级行政中心哈尔滨大约为46°N,两地垂直距离的纬度差为26°;由于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故选项B正确。课件16张PPT。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2)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一、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1)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东经,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小的在西面。
2 )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西经,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大的在西面(如图1 )
3 )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
两地经度和〈180°,东经度在东面;西经度在西面 (如图2)
两地经度和〉 180°,西经度在东面;东经度在西面(如图3 )
两地经度和= 180°,不分东西。
4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没有最东、最西地点。1 东西方位的确定:--劣弧原则①位于同一纬线上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ABCDEN说出A 在B的什么方位?1)两个相比较的地点越接近北极点的越北,反之越接近南极点的越南。如A和D
2)位于同一经线上两
点为正南、正北关系。
如A和C
3)北极点是地球上最北
地点,它四周都是南方,
南极则相反。2、南北方向的判定:ABCDN【特别提醒】
1.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是无限方向,只有比较才有东西之分;南北方向是绝对的,是有限方向。
2.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①看极点处的字或字母。
②看箭头所示的地球自转方向。若箭头是顺时针方向,则极点是南极;若箭头是逆时针方向,则极点是北极。
③看图中标注的经度度数。若东经度数沿顺时针方向增大,则极点为南极点;若东经度数沿逆时针方向增大,则极点为北极点。
④看极点及其附近的海陆分布。我们知道,南极地区是大陆,北极地区是大洋。3 南、北极点的判断方法是:【对点训练】
1.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
如果两人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D )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解析:甲向北行即沿经线前进,若其前进方向
保持不变,则只能到达北极而不能回到原出
发点(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是半圆)。乙沿赤
道向东行进且前进方向保持不变,能够回到原
出发点(因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且自成圆圈)。
解答本题除了注意经纬线的特点外,还应明确
地球上的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而南北方向是
有限方向。
答案:D确定图中各点的相对位置FA在D的____,
D在E的____,
A在E的____,
B在E的____,
A在F的____,
F在D的____.正北正西西北东北东北西北3、如下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
向判断B在A的 正东 方;B、C位于同一经线上,
根据极点判断C位于B的 正南 方(由以上两点可判
断C在A的 东南 方)。1 4、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A点位于C点的( B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1【解析】从图中易知A点的坐标是(15°W,15°S),而C点的坐标必须先根据70°S、60°S判断为南半球经纬网图,故经线170°,165°应该是东经,得出C点的坐标是(170°E,60°S)。 然后把A、C两点画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中(如下图所示),再根据劣弧法则判断出:A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B5、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
的是 ( B )课件22张PPT。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课标要求】
1、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昼夜交替和时差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四季更替和五带一、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1、地球的自转
2、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逆时针顺时针PSUN恒星PPE1E3E2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2)地球自转的周期(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读图思考】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
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合作探究】
1、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如何?
2、在地球表面上,自转线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在地球表面上,同纬度的地点相比,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地势越低,线速度越小。角速度都相同。1.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D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C )
3.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时
4.小李是一个天文爱好者,他于2008年6月10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某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第二天晚上,他想再次观测到该恒星,应于________(时间)观测( C )
A.19时3分56秒 B.20时
C.19时56分4秒 D.20时3分56秒5.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D )
A.与地球公转线速度相同
B.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2011年3月,有甲、乙、丙、丁四架
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
东飞行(如图)。据此回答6~7题。
6.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
的是 ( C )
A.甲 B.乙
C.丙 D.丁
7.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
正确的是 ( A )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各题。
8.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9.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
因是 ( A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10.关于图中a、b、c、d四点
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判定,
正确的是 ( C )
A.a>b>c>d
B.a C.a=b=c=d
D.a>c=d>b
2、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______的运动。
(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逆时针顺时针太阳( )S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公转速度较慢(4)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远日点
(7月初)近日点(1月初)【合作探究 】
北极熊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太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答案: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造成的,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多;而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探究活动】完成下表,比较自转和公转。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
度变化”,回答各题。10.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B )
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
11.当公转线速度为N时 ( D )
A.自转线速度变快 B.自转线速度变慢
C.公转角速度较快 D.公转角速度较慢读下表,完成12~13题。
12.表中X的天数是( A )
A.103 B.111 C.113 D.117
读下表,完成12~13题。
13.由表可知,纬度相同的地方,北半球的极昼期比南半球的极昼期长,其原因是( B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
C.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D.地球是不规则球体课件14张PPT。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4)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
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公转轨道平面)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66°34’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黄赤交角):23°26’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三个基本不变”“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对点训练】
读下图,回答各题。
1.假设图中β角数值变大,
则( A )
A.热带面积变大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寒带的范围将缩小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2.与图中α角数值相等的
纬线是( C )
A.南、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北极圈 D.日界线
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23o26′N0o23o26′S【探究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移动运动(P16)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历法)3、写下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节气(北半球)
图1:A 春分日 ;B 夏至日 ;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
图2:A 秋分日 ;B 冬至日 ;
C 春分日; D 夏至日。
图甲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
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
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乙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4.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C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5.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D )
A.① B.② C.③ D.④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6~8题。6.当地球公转由D向A
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
的文化现象是( B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7、当地球公转由 C 向 A 运动的过程中,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状况( D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变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8、当大家在享受国庆
假期的时候,地球公
转位置在图中哪个点
附近( C )。
A.A B.B C.C D.D
5.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四点所示日期:C 12月22日前后、D 3月21日前后,
节气对应是冬至日 、春分日。
(3)图中 A、B、C、D 四点,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
在_C_至_A 期间(填字母)。
(4)图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C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比较_快_。
(5)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_B_点和_D_点,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地球分别位于_C_点和_A_点(填字母)。
课件37张PPT。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5)昼夜交替与时差地球的自转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也不透明的球体昼夜现象地球自转昼
夜
交
替三、昼夜交替与时差②昼夜交替的产生 ①昼和夜的形成③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1、昼夜交替在上图中找出:晨线、昏线、昼弧、夜弧①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②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
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②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③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③ 计算:经度每隔15o ,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o ,地方时相差4分钟。④给长途铁路运输、远洋航海事业、国际交往带来困难。 (1)地方时2、时差算一算:地方时计算①100°E的地方时为5点,115°E的地方时为____点。
②100°W的地方时为5点,115°W的地方时为___点。
③30°W的地方时为5点,30°E的地方时为____点。
④30°E的地方时为5点,30°W的地方时为____点。
⑤30°W的地方时为5点,10°E的地方时为________。
64917:40※【规律总结】1、计算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经度差/1°
(符号:东加西减; 经度差:同减异加)
2、步骤:
①定差值:根据经度差定时间差;
②定东西:东经永远在西经的东边,即用过零时区的计算方法简便不易出错,直接相加减。
③定结果:【巩固练习】1、已知90°W地方时为2:00,则120°E的地方时为________。
解析:①定差值:两地的经度差为90°+120°=210°,时间差为210÷15=14小时
②定东西:120°E在90°W的东面。
③定结果: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120°E的地方时为2:00+14:00=16:0016:002、已知15°W地方时为22点,30°E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_____。
已知15°E地方时为1点,30°W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在处理计算结果时,一律采取24小时制,取值范围0≤M≤24.
若M>24,则M-24n,日期+n;
若M<0,则M+24n,日期-n
25点即次日1点—2点即前一天22点【对应训练】①30°W的地方时为9月15日20:00,则120°E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②90°E的地方时为9月15日1:00,则150°W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9月16日6点9月14日9点1.地方时的确定与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时间的计算(1)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
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
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
定,以下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零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2)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0o180o180o7.5oW7.5oE中时区15oE22.5oE东一区120oE东八区(2)区时①时区的划分: 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②.区时的计算
(1)计算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15°(得商+余数)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注: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2)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同减异加)。
(3)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
①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②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4)各时区中央经线的确定任意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15°×时区数,东时区则东经,西时区则西经。
例如:东九区的中央经线是_____.
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_____.
答案:135°E;75°W【巩固练习】①已知东二区区时为5:00,则110°E区时是_______。
②已知100°E地方时为3:00,则东九区区时为_______。10:005:20利用图示法巧解时间计算问题
运用图示法解答时间计算问题直观简洁,不易出错。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熟记经度和时区的分布规律。按下图记忆:
①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自西向东,西经度越来越小,东经度越来越大。②中时区在中间,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自西向东,西时区数由12逐渐到1,东时区数由1增大到12。③根据题意在图中标出已知地的经度和时间,未知地的经度等信息。
④计算。根据图中标注的信息求两地的经度差、时区差或时间差,然后进行计算。
例如:(1)当东八区为6月9日20时时,求东十区和西五区的区时。图解如下图。(2)当东八区为6月9日20时时,求35°W和125°E的地方时。图解如下: 世界各国的计时方法: (3)东部区时,例如朝鲜(东九区); (4)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0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印度(东5.5区)。 (2)统一区时 ,例如中国; 我国领土地跨5个时区,全国目前统一采用北京
所在的东8区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
时间。 (3)特别的计时方法 (1) 不同区时,例如美国;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山地时间太平洋时间东八区(4)夏令时 夏时制(Daylight Saving Time:DST),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在这一制度实行期间所采用的统一时间称为“夏令时间”。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目前全世界有近110个国家每年要实行夏令时。 自2011年3月27日开始俄罗斯永久使用夏令时,把时间拨快一小时,不再调回。 【随堂练习】
1.有关昼夜更替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昼夜更替的周期也是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
B.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约为23时56分
4秒
C.昼夜更替周期长于地球自转周期的原因是地球在自
转的同时还在做着相同方向的绕日公转
D.昼夜更替周期长于地球自转周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解析: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故昼夜更替的周期(太阳日)比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要长。答案:C2.下列有关地球昼和夜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晨昏线与经线不可能重合
B.如果没有地球自转就不会有昼和夜的产生
C.地球上昼夜更替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利于人类的
休养生息
D.地球上任何地点一天中昼和夜的时间之和都是12小时解析:春秋分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不是因为地球自转,任何地点1天昼夜之和为24小时。答案:C3、已知80°W的区时为5:00,则100°E 的地方时_16:40_。当地时间10月2日18时30分,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东一区)投票决定:巴西里约热
内卢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这意味着奥林匹
克盛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据此完各题。
3.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宣布里约热内卢成为2016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时,北京时间是( C )
A.10月2日1时30分 B.10月2日11时30分
C.10月3日1时30分 D.10月3日11时30分
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
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
5区)。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据
此回答下题。
4. 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D )
A. 19日12时 B. 19日19时
C. 18日12时 D. 18日19时
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示意M国的位置,把此完成下题。
5、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时时间的( A )A、8:00—9:00????
B 、11:00—12:00?C 、14:00—15:00???
D、17:00—18:00课件26张PPT。第三节 地球运动(6)
日期变更线与地转偏向力一、日期变更线——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原则上是180°经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0时经线。如下所示:
1、经线展开图2、极地投影图3、两种日界线的区别【特别提醒】过180°经线(国际日界线):日期变而时刻不变。过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自然日界线):日期、时刻均改变。极地俯视图中,空白表示6月5日,阴影表示6月6日,则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____月_____日____时。新一天占全世界的比例_____。2/3※总结:180°时间为M点,新一天占M小时,∴新一天占全世界的比例为M/24.巩固练习:当北京时间为8:00时,新一天占全球的______。1/26月6日6月5日180°0:002、下图以北极为中心,阴影部分是4月30日,指出表示北京5月1日2点应是: ( A )
3.北京时间为2008年3月1日的2点,此时与
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C )
A.一半 B. 三分之一
C. 四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当地时间10月2日18时30分,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
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东一区)投票决定:巴西里
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这意味着
奥林匹克盛会首次登陆南美大陆。据此完4~5题。
4.此时全球新旧一天的比例关系是( A )
A.11∶37 B.11∶16
C.3∶24 D.3∶27
5.若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则北京时间为10月1日( B )
A.24点 B.20点
C.12点 D.8点
6、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过5分钟后,越过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B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解析: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跟180度完全重合。也就是说,越过180度,有可能还在同一天的范围内,也有可能是前一天或者后一天(这艘船可能向东也可能向西航行)。再者,过5分钟后,时间肯定要加上5。答案:B如图所示,向东或向西过1800,日期不一定发生变化,关键看有没有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180°线,日期不变。向西越过180°线,日期不变。向东越过180°线,日期不变。向西或向东越过180°线,日期变一天。4、北京时间为2008年3月1日的2点,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C )
一半 B. 三分之一
C. 四分之一 D. 五分之一5、读“中心为北极的示意图”,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ON的经线为( C )A. 0° B. 180° C. 60°E D. 120°W3月21日3月22日 A. 10日2时 B. 11日2时
C. 10日12时 D. 11日12时6、9月10日在全球所占的范围共跨经度90°,则北京时间为( A )1、读右图,北京一游客乘飞机经10小时到达P
城,若想与当地时间—致,此游客应将手表
( )
A、日期增加一天,时针拨快7小时
B.日期减少一天,时针拨慢17小时
C.只将时针拨快17小时
D.只将时针拨慢7小时D 据报道,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
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当哈尔滨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结束与13日18时46分。读图3,完成9-11题。(2006年湖南文综)
9.图中阿拉斯加州的甲地和乙地( )
A.能够同时看到这次日偏食的全过程
B.乙地先看到日偏食,甲地后看到日
偏食
C.乙地能看到日偏食,甲地看不到日
偏食
D.乙地只能看到日偏食开始,甲地只
能看到日偏食的结束经典回眸日食是由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的,只有在地球上的一定的纬度地带,有限的时间内,才能看得到。哈尔滨的纬度与图中的乙地相当,乙地当然能看到日食,甲地纬度较哈尔滨高了近10度,看不到日食。当阿拉斯加州日偏食开始时(17时55分),甲地(150°W)已经入夜,因此,甲地看不到日偏食,而处于甲地西侧的乙地由于地方时晚于西10区区时,则能看到日偏食。C 据报道,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
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当哈尔滨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结束与13日18时46分。读图3,完成9-11题。(2006年湖南文综)
10.报道中的阿拉斯加地区使用的时间是
A.地方时 B.西10区的区时 ( )
C.西9区的区时 D.西8区的区时
11.阿拉斯加州能看到这次日偏食结束的
地区,其使用的区时与地方时相差约
A.0小时 B.1小时 ( )
C.2小时 D.3小时 经典回眸哈尔滨日食结束时间为14日10时57分,
此时美国阿拉斯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
分,则可算出两地相差18小时,而哈尔滨用的是东8区区时,可知阿拉斯加州所用时间为西10区区时。阿拉斯加州能看到这次日偏食结束的地区应在甲地西侧乙地附近,位于180°经线,其地方时与阿拉斯加州区时(西10区)相差约2小时。BC根据一页日历所提供的信息回答
(图中的时间指“北京时间”)4~5题。
4.日历所示的夏至时刻,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是A、B、C、D四处中的( ) A.23°26′N,93°30′E
B.32°26′S,93°30′W C.23°26′N,144°30′E
D.23°26′S,144°30′W5.在日历所示的日期前后,珠穆朗玛峰雪线的海拔高度将会( ) A.上升 B.下降 C.消失 D.不变解析:第4题,当北京时间为10时22分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故可由地方时计算方法求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第5题,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故夏至日前后,气温不断升高,因此珠峰雪线的海拔高度继续上升。CA某航空公司开通了加拿大多伦多(43°N,80°W)——泰国曼谷(13°N,100°E)的直达国际航班。
6.该航班飞机选择的是最短航线,若飞机时速为800千米每小时,则飞行时间约为( )
A.17小时 B.32小时 C.14小时 D.22小时 解析:最近航线即为大圆航线,两地在同一经线圈上,也就在大圆航线上,则最短航线就是沿经线圈过北极点的航线。此航线在经线上共跨124°,飞机速度为800km/小时,在经线上每跨1°相当于111km,经计算可知,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A有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03年5月17日11时2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内。读图回答2-3题。
2.若10分钟后该船通过了日界线,下列日期
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 )
A.5月18日10时30分 B.5月18日11时30分
C.5月17日11时30分 D.5月16日12时30分
3.此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北京日出比广州早
B.松花江洪水泛滥
C.黄淮海平原土壤淋盐
D.澳大利亚正值小麦收获季节解析:
第2题,轮船通过日界线时,日期应当加(或减)一天,而选项C日期没有变化,故不可能,因此选C。ADBC第3题,松花江洪水泛滥和黄淮海平原土壤淋盐均为7、8月份,澳大利亚种植冬小麦,当地秋季播种,春末收割。A7.下图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B )
8、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C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9、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 )
A.①③⑤⑧ B.①④⑤⑦ C.②③⑥⑦ D.②④⑥⑧
10.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
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
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A )。
A.北半球 B.赤道上
C.南半球 D.回归线上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
?
?
11、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D )
A.1/4 B.1/3 C.1/2 D.3/4
课件49张PPT。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四季更替和五带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的强弱太阳辐射能多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7)昼夜长短变化及计算1)昼夜长短的变化(定性分析)
2)昼夜长短的计算(定量计算)(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时空变化规律
春、秋分1.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③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④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南、北极圈上, 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极夜),南、北极各约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北极地区极昼天数多于南极地区,主要是因为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附近,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需时间较少,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极昼;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运行时间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教材14页活动)(2)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以上可概括为: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的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特别提醒] (1)太阳直射该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也可能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3.21赤道昼夜平分3、4、5月6.22北回归线昼长夜短6、7、8月9.23赤道昼夜平分9、10、11月12.22南回归线昼短夜长12、1、2月完成下列表格【课堂检测】1、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地方是( D )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上
2、太阳直射的地方( D )
A、昼夜等长 B、全都昼长夜短
C、昼最长、夜最短 D、除赤道外,昼长夜短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D )
A、a→b时,重庆的昼长缩短
B、b→c时,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C、c→d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
D、d节气出现时,全球昼夜平分
4、图中b季节出现时,下列城市的夜长最长的是( C )
A哈尔滨 B北京 C海口 D济南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当太阳直射在赤
道上时,地球公转在
____和_____位置。
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
6、当南半球昼最短、
夜最长时,地球公转处在图中_____位置。
7、从C→D,太阳直射点向_____(南或北)移动,上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南半球极昼或极夜的范围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昼夜等长A北昼渐长,夜渐短极昼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1、晨昏线找出晨线、昏线、昼弧、夜弧※晨昏线晨昏线的画法:
1、与光线垂直
2、平分赤道
3、二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一、晨昏线主要有六个特点
(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
(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
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
0°。
(3)晨昏线平分赤道。昼夜长短的计算(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
为0°~23°26′,春分日、秋分
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
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26′。也
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如图所示。
(5)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34′~90°,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小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二分二至日时光照图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夏至日二、晨线、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利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晨线和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线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线为昏线。如右图, 这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B线为将要进入白天的线,为晨线,BC线为将要进入黑夜的线,为昏线。 (2)地方时法:利用地方时判断晨线和昏线。因为赤道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若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则为晨线;若为18时,则为昏线。如下图,晨昏线与赤道交点A的地方时为6时,则AB为晨线;C为18时,则BC为昏线。(3)昼夜半球法: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晨昏线的判定(三)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图1中(阴影部分为黑夜)AB弧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BC弧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2)确定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如图2中BN地方时是6∶00,AN地方时是18∶00。(3)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北半球的冬至日。(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
度数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
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
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如图中i所在经线)。(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三、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4、利用昼夜长短判断纬度的高低 某一天昼夜长短的不同反映出各地的纬度的高低。昼长大于12小时的,昼越长,纬度越高;昼长小于12小时的,昼越短,纬度越高。如果一地大于12小时,一地小于12小时,比较两地与12小时的时间差,相差时间越大,纬度越高。
※简言之:纬度的高低就看当地︱昼长-12 ︱,绝对值越大,纬度越高,绝对值越小,纬度越低。1、计算出ABCD四点的昼长和日出、日落时间
A:24小时;0点;0点 B:16小时;4点;20点
C:12小时;6点;18点 D:8小时;8点;16点【巩固练习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为 晨 线,④为 昏 线(晨或昏).
(2)A地的昼长为 12 小时,日落时间为 18:00 ;B地昼长为 4 小时,日出时间为 10:00 。(3)日出、日落方位
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③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④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4)日影朝向
始终在太阳方位的相反方向,正午,直射点日影消失;直射点以北,日影朝北,直射点以南,日影朝南。极点例外,北极点日影都朝南;南极点日影都朝北(出现极昼时)。下图是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据此回答。3、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B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4、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甲是南极圈 B.丁可能是赤道
C.丁不可能是赤道 D.甲是回归线解析:第(1)题,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故乙、丙为南半球。第(2)题,乙、丁纬度相同,乙在南半球,丁在北半球,两地昼夜长短相反。第(3)题,丁地昼夜不平分,故不在赤道上。答案:(1)B (2)D (3)C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第5~6题。
5.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第5~6题。
6.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C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读下图,完成第7~8题。
7.下列四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8.②地日落时刻是( C )
A.16时 B.18时
C.20时 D.22时
9.下图为“12月22日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左侧画出太阳平行光线,并用阴影来表示夜半球。
(2)这一天,哈尔滨、海口、杭州三城市白昼由长到短排序是__海口、杭州、哈尔滨___。9.下图为“12月22日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这一天,A、B两地日出较早的是_ B _;B点的夜长为_12_ 小时。
(4)再过3个月,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等长_,北半球的季节是__春季_。
?
课件47张PPT。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通常用h表示。h①当h>0时,白天
②当h=0时,日出日落
(太阳位于晨昏线上)
③当h<0时,夜晚某地地方时12点时,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到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四季更替和五带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使得太阳辐射具有时空差异。
四季体现的是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的时间变化;五带体现的是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的空间变化。赤 道0023.5023.5066.5066.50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900900
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随堂练习】【巩固练习】
1、2017年春节期间(1月31日到2月6日),北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A )
A.越来越大 B.先变小后变大
C.越来越小 D.先变大后变小
2、北票在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B )
A.5月1日 B.7月1日
C.11月1日 D.2月1日
3、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最大值的地区是( C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
D.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4、6月22日到9月23日,海口(2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是( B )
A、低—高—低 B、高—低—高
C、高—低 D、低—高
5、图中四地,在6月22日这
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
排列正确的是( B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丙>丁>甲
D丁>丙>乙>甲※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之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同减异加)1、北票的地理坐标为(41°50′N,120°30′E),试求北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二分日:H=90°-41°50′=48°10′
冬至日:H=90°-(41°50′+23°26′)=24°44′
夏至日:H=90°-(41°50′-23°26′)=71°36′2、某天,杭州市(3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0°,那么秦皇岛(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C )
A、50° B、45° C、30° D、20°下图是位于120°E 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3—5题。
3、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A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下图是位于120°E 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3—5题。
4、三地的五带位置分别是( A )
A、北寒带、北温带、北温带
B、北寒带、北温带、热带
C、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D、北温带、北温带、热带
【高考链接】(2010·天津高考)读下图,回答下题。(1)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C )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
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2)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 ( D )[解析] (1)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时间为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时,纽约为4月30日7时10分;新加坡位于东七区,因此当北京时间为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时,新加坡为4月30日19时10分;伦敦位于零时区,当北京时间为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时,伦敦为2010年4月30日12时10分,正值正午前后;巴西利亚位于西三区,当北京时间为2010年4月30日20时10分时,巴西利亚为2010年4月30日9时10分。(2)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与其所处的纬度有关。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每年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春分和秋分前后,而图中的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巴西利亚纬度大约是15°S,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可两次达到90°,时间应是在12月22日前、12月22日后,而图中最大值出现在3月21日和9月23日;伦敦的纬度大约是50°N,位于北极圈以南,所以不会产生极夜现象,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不会为0°;纽约纬度约为40 °N,无太阳直射现象,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可以知道纽约每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约是73.5°,冬至日为最小值约是26.5°。[答案] (1)C (2)D
[例1]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回答(1)~(3)题。(1)S地的纬度 ( )
A.与M地相同 B.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低于M地
(2)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
时期 ( )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3)若R点沿直线RS ( )
A.上升,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解析] (1)从题目的条件看,R点因纬线m而存在,从题目所给图像看,R点所看到的纬线m是一条直线,故R点在纬线所在的平面上。S是R的地表垂直投影,故纬度与M、N相比,低于M、N ,故选项D正确。
通过图示可更加清楚:(2)由图知,晨昏线和纬线相交且切点在纬线北侧,故该地区位于北半球,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说明此时n以南为夜半球,北半球为夏半年,则这一时期越往北昼越长,故A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火险等级高,B对;巴西东南部为季风性湿润气候,该处雨季时北半球处于冬季,C错;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长江处于枯水期,D错。(3)若R点沿直线RS上升,说明R一定位于较m纬线纬度较高的纬线圈平面上,此时可看到m纬线显现向南弯曲的形状,而n曲线弯曲方向不变,则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故C正确,D错误。R点沿直线RS上升或下降,m、n的两交点间距不变。[答案] (1)D (2)B (3)C
[例3]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将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据此回答(1)~(2)题。(1)世博会开幕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
A.开普敦(18°32′E)
B.伦敦(经度0°)
C.惠灵顿(174°46′E)
D.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2)在世博会期间,P点移动方向是 ( )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
D.先向南,后向北,再向南[解析] 据题干时间材料知上海世界博览会于北京时间4月30日20时开幕,故此时12时经线为0度经线,0时经线为180°经线,P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又因P点盛行东南风,故P点在南半球,结合图示P点位于0度经线与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交点,故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伦敦(经度0°)。(2)据题干材料知上海世界博览会于北京时间4月30日20时开幕,起初P点在南极圈以南,后经184天,到夏至P点先到南极圈,秋分时到南极点,之后又要北移。[答案] (1)B (2)C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右图中
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
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
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而h=90°-纬度差,所以α=纬度差(同减异加)例如北京夏至日时太阳能热水器的合理倾角为______。16°34′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天安门广
场装修一新,使用下面路灯,可使太阳光线随时垂直照射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读图,完成各题。(1)α角在国庆日、春分日、夏至日、冬至日正午的大小分
别是值a、b、c和d,按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C )
A.a>b>c>d B.c>b>a>d
C.d>a>b>c D.d>c>b>a
(2)α角日变化幅度最大的那天是 ( B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解析:(1)图示太阳能电池板与灯杆的夹角(α)与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为180°,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α角越小,北京位于40°N,国庆日、春分日、夏至日、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关系为:β夏至日>β春分日>β国庆日>β冬至日,则α角在国庆日、春分日、夏至日、冬至日正午的大小分别为α冬至日>α国庆日>α春分日>α夏至日,即d>a>b>c。
(2)α角日变化幅度最大的一天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是夏至日。答案:(1)C (2)B7、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 )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38—39课件29张PPT。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特点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固体、液体气体
较快固体较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反射、折射)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物体先是上下颠簸,后前后颠簸。活动一:传播速度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较慢 2、当地震发生时,海洋上的船只会作上下颠簸。传播介质纵波——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固体活动一: 3、为什么可以通过地震波探测地底下的油气矿藏和古墓遗址?活动一:2、圈层的划分33千米处(大陆部分 )莫霍界面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地幔地核地壳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据此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可能是什么状态?地幔:横、纵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地核:横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说明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活动地壳由岩石组成,坚硬
厚薄不一,陆壳厚(33km),洋壳薄(6km),平均17km地幔(上、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
其余组成是固态地核(内、外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物质组成是液态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除了可以依靠地震波,我们还能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火山喷发的物质温泉、热泉其他……钻探得到的岩芯活动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
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
物
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是、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2000----3000千米2.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三、地球表层1、范围2、特点不断地变化着是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作用的界面,上至对流层,下至岩石圈100m深开放的系统,与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智利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遭受强烈地震,震级达8.8级。震源深度大约35千米,地震震中距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115公里。
材料二 (1)智利曾在1960年发生过9.5级大地震,试分析该国家地震多发的原因?
(2)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图示中的哪一层?地震时康塞普西翁的居民对震动的感觉是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B为_____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D+E______, F+G________________。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参考答案】
(1)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上地幔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4)地壳 地幔 地核
(5)由于纵波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
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因此可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中的外核可能为液态。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5~6题。
5.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 )
A 5千米处 B 17千米处 C 33千米处 D 2 900千米处
6.该地可能位于( )
A.40°N,116°E B.30°N,90°W
C.南极点 D.180°,0°右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
波速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
B.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月球表层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层
D.月球表层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层
3.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没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下题。 1.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火山灰是岩浆物质喷出地表在大气圈中冷却凝固而成的,然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经水圈、生物圈,终了圈层是岩石圈。4.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是_____层,C是____,
D是____层,E+D+C是_____,
F+E+D+C是_____,A+B+C合称_____。
(2)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3)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________层,在图中用字母________表示。
(4)莫霍面是字母_______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古登堡面是字母_______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解析】 第(1)题,由图中各圈层的深度及位置可判断A+B层为地壳,C为上地幔顶部,D为软流层,E+D+C是上地幔,F为下地幔,A+B+C是岩石圈。第(2)题,图示可知地壳厚薄不均,陆地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第(3)题,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第(4)题,根据两个界面所处的深度和位置判断。
【答案】 (1)地壳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 上地幔 地幔 岩石圈
(2)厚薄不均,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3)软流 D (4)B、C 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