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第2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课件+教案+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第2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课件+教案+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1-25 21:27:45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第1课时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学习目标】 明确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一、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①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②区域产业转移;③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成本、扩大④销售市场。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使生产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⑤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企业生产需要与有工业联系的其他企业打交道,与地方⑥服务行业打交道,以及其他的资金投入。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如东亚的⑦出口加工区是吸引产业转移的典型地区。
3.市场因素
企业开辟⑧国际市场,避开国家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限制,市场的不断变化,促进产业转移。
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⑨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⑩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进行产业的国际转移。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 劳动力和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回答1~2题。
1.这种产业迁移(  )
A.属于第三产业的迁移 B.属于技术导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 D
解析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有些企业会带来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如印染工业、皮革制造业等。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对促进内地经济发展、推动内地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
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廉价劳动力,内地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建造厂房地价低,是香港制造业迁移到内地的主要原因。
考查点二 市场因素及其他因素
读下图,回答3~4题。
3.近年来,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我国兴办汽车厂,其主要原因是我国(  )
A.技术水平高 B.原料丰富 C.地租廉价 D.市场广阔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汽车销售量在逐年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乘用车普及率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很低,说明我国的汽车销售市场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而吸引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投资办厂。
4.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跨国公司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B.转移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C.降低生产成本 D.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利于建厂
答案 C
解析 汽车组装一般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跨国公司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方法技巧练
框图法分析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2009年6月23日,由空中客车天津总装厂组装的首架空客A320飞机正式交付使用。据此完成(1)~(2)题。
(1)空中客车公司选择在我国建设欧洲之外的第一个总装线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  )
A.科技实力雄厚 B.消费市场广阔
C.土地价格低廉 D.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 B
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航空业发展十分迅速,航空消费市场广阔。
(2)空中客车公司落户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原因为该地区(  )
①制造业基础好 ②便捷的水陆交通 ③科教发达,人才众多 ④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空中客车A320的零部件众多,需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滨海新区制造业基础好,有利于零部件的生产;交通便利,有利于零部件的运输;空中客车组装工艺复杂,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平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方法技巧 
一、选择题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下表,完成1~2题。
发展阶段
时间
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
1991~1997年
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
1998~2001年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
2001~2003年
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
2003年~至今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答案 1.A 2.C 3.D
解析 该组试题考查产业转移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审题利用表格中的信息,分析整理即能得到答案。第1题,①、②阶段都是产品销往国外,所以是A。第2题,我国在国外建厂的例子有很多,原因不外乎就是加强本土化,接近市场,降低产品运费。第3题,在发达国家设置了研发中心,资料中还特意强调米兰是时尚之都,所以看重的是领先的技术。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4~6题。
4.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5.该产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导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6.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技术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价格 D.原料
答案 4.A 5.A 6.C
解析 从产业的时段和国家看,产业类型为劳动力导向型,转移的因素为劳动力,产业部门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式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下图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7~8题。
7.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国家区位因素是(  )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廉价劳动力
C.便利的交通 D.教育水平较高
8.中国正式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IT产业迅猛发展 B.自然资源丰富
C.便利的交通 D.消费市场广大
答案 7.D 8.A
解析 全球服务外包指的是公司通过签订服务外包协议/合同,将不属于核心业务的内部服务(如人力资源管理、IT服务、信息/数据处理、财务报表等)剥离出来,交给专业服务提供商,由其提供有偿专业服务,从而使自身得以专注于核心业务,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其转移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和信息网络支持。
二、综合题
9.读“某跨国公司家用电器工厂地理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跨国公司从1990年到2000年工厂生产布局的主要变化。
(2)分析影响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主要因素。
答案 (1)生产工厂由墨西哥(墨西哥城)转移到中国(上海);产品由以出口为主转为以内销为主(或将工厂设到市场所在国家)。
(2)占领中国市场;利用中国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解析 1990年该公司设在墨西哥城,其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根据箭头指示方向判断主要销往亚洲,一小部分内销,同时该公司所需劳动力主要来自国外;2000年该公司设在上海,其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国内,一小部分外销,该公司所需劳动力主要来自中国的各个地区。第(1)题,由以上分析,该公司的生产布局2000年和1990年相比主要变化归纳如下:生产工厂由墨西哥城转移到中国上海;产品由以出口为主转为以内销为主或者说将工厂设到市场所在国家。第(2)题,该公司的生产布局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靠近产品销售市场,并占领中国这一个大市场,同时也是为了利用中国大量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其生产成本。这两点就是中国吸引该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的主要因素。
第2课时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①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本国或地区的②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③升级时间,加快④工业化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⑤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促使不同⑥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
⑦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⑧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⑨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和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⑩地理景观,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伴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对象国或地区。对于我国,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分工与合作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1~2题。
1.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答案 C
解析 环渤海地区邻近韩国,承接了韩国产业的转移。
2.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答案 B
解析 c环节位于金字塔顶端,为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掌握,应当是附加值最高的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考查点二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和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4题。
材料一 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和发展其他产业。
材料二 目前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水平
环保门槛
珠三角
某市 
5 000万元
30万元左右
1 500元左右
禁引污染企业
粤北
某市
<5 000万元
2万元左右
500元左右
免征排污费
3.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 D.环境污染较轻
答案 A
解析 通过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招商门槛和环保门槛高,会将生产规模小和环境污染重的产业转移到粤北地区;土地价格和平均工资水平高,会将占有土地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转移到粤北地区。
4.“腾笼换鸟”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腾笼换鸟”有利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减少,也会将污染重的企业引入粤东、粤西和粤北,加重环境污染。
方法技巧练
列表整合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双选)(  )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原料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答案 (1)AC (2)CD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第(1)题,发达地区技术先进,资金雄厚,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而资源丰富,有着众多的廉价劳动力。第(2)题,目前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等两类企业,其仍然占据和享有高利润,但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亦是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过程,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好处。
方法技巧 
影响
地区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发展中国家
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的加工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一、选择题                
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答案 A
解析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
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 C
解析 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促进了沿海地区工业产值的增加;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环境有重大影响。
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结合下图完成3~5题。
3.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
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 C.研发力量强 D.生产成本低
4.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市场 C.接近研发中心 D.接近国际航空港
5.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
A.化工厂 B.食品厂 C.电子元件厂 D.家具厂
答案 3.D 4.B 5.C
解析 本题组以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的生产布局为背景,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电子产业的区位选择和布局的正确理解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3题,天津与北京相比:
第4题,从图中可知,第Ⅱ类供应商是指随M公司在天津设立的外资厂,其生产的原料和元配件主要是满足M公司的需求,也就是为了接近市场。第5题,M公司天津生产基地的产品是手机和GPS接收机,属于电子产品,因而其国内供应商最有可能是电子元件厂。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Ⅰ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Ⅱ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动力
7.根据生产布局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Ⅱ阶段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  )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8.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所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它们(  )
①消费文化的地理差异 ②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③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 ④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6.C 7.B 8.D
解析 该题组考查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第6题,贸易壁垒的存在使产品进入外国市场受阻,该公司在国外设立分厂,主要是为了占领市场,避开贸易壁垒。第7题,在海外设立分厂,会失去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第8题,向不同国家投放不同产品,主要是考虑消费文化、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
二、综合题
9.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解析 考查产业转移及影响分析。(1)提取资料图有效地理信息即可。(2)对N地区“影响”应该利弊两方面分析。
5.2产业转移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明白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
2、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看到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会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了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产业转移道路是曲折的,但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
2、日本产业转移原因分析。
3、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教学难点
1、汽车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等茶叶转移等案例分析,他是学生理解产业转移原因的关键。
2、正确理解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及如何避免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3、各种材料、数据分析。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计
意图
新课
导入
新课
讲授

课上
小结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万物皆动,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个企业也是这样,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其空间位置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那么产业转移是如何进行的,转移后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板书)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
(同学们先看教材中图5.7)
设疑:图中三个不同的企业,在我国选址建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别侧重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市场、原料与劳动力资源)
1.什么是产业转移:
2.产业转移的分类:
设疑:上图中的产业转移各属于哪一类?
3.最活跃的地区:东亚(包括哪些国家?)
(过渡)为什么日本、韩国要到国外建厂呢?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成为了他们的目的地呢?
(板书)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原因:为了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各个企业渴望怎么的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东亚地区是如何转移的?为什么?
〖活动点拨〗
1.工业化之初,资金、技术水平有限,只能依靠众多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劳动密集型产业曾现出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逐次转移的规律。
3.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回答是否定的,其一,中西部地区有大量劳动力资源;其二,处于政策要求,如纺织工业。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思考:
什么是内部交易成本?如何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活动点拨〗
1.优越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2.从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如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优惠条件等方面。
3.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如何影响产业转移的?
〖活动点拨〗
1.汽车的生产虽然已经实行了全球化,但是由于整车运输不便,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跨国公司要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市场广阔的区位。
2.我国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教师设疑:鼓励汽车进入家庭会不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呢?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其实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以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为例分析。
〖活动点拨〗
1.国家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达2美元。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
3.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
4.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
5.促进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
6.“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板书)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有何促进作用?
(1)发达国家:使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集中力量发展新的产业。
(2)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的转移,加快本国经济结构调整速度,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
(2)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
〖活动点拨〗
1.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国家或地区,依次应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从东亚来看,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我国大陆、朝鲜、蒙古。
2.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大。
3.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韩国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1)改变了地理景观
(2)产生环境污染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对于转移国:失业人口增加
(2)对于转移对象国:缓解就业压力
〖活动点拨〗
1.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2.
(1)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
(2)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经济实力强,有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基础,而东北地区则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工业基础。但是,重化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努力优化产业结构。
同学们,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要从转移国与被转移国两种角度去思考,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日新月异,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争取早日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引起学生兴趣
对比说明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加工后为我所用的能力。
辩证地看待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课后
作业
大连地区有没有产业转移的案例?这种转移对于大连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课后
反思
十.板书设计:
5.2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2.分类:
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3.市场因素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对于发达国家
(2)对于发展中国家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
(2)对同一种产品的不同生产过程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1)改变区域景观
(2)环境污染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转移国
(2)转移对象国
课件38张PPT。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第五章人教版 必修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
与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
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3、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廉价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政策优惠
交通便利p87 思考问题探讨:找出青岛、北京、深圳的位置: P87 思考 回答
1、 a、b、c的原料地均来自加工地之外的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加工地均在国内,产品市场在日本、欧美和中国广大地区。
(目的:为了选择原料供应、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最优区位,减少生产成本、扩大销售规模,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2、 a、 c 、 低廉的劳动力
b、 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3、a近原料供应地、产品销售市场
良港,交通方便
低廉、丰富、高素质的劳动力
老纺织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3、b、首都,社会、经济地位好
信息发达,科技力量雄厚
基本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技术密集型
机械工业体系
消费市场广阔
低廉、丰富、高素质的劳动力
3、c深圳
低廉、丰富、高素质的劳动力
交通便利
国家优惠政策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1、劳动力因素?
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国际范围内流动性很小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不同,成本差异大 企业在空间
不断转移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素质高的地区88页思考:
1、工业化之初,资金缺乏,技术、管理落后,但劳动力丰富且低廉。
2、按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次转移。
3、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4、否。西部的资源、国家的优惠政策。 如果仅从劳动力价格考虑,那么,企业为什么不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去? 20世纪80年代,办一个批文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跑几十个政府部门,盖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公章。2、内部交易成本投入产出相关产业服务行业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生产组织职工培训 从内部交易成本来看,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读图思考 因为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为了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就向社会消费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
1、区位条件优越,交通方便,运输成本就下降;工业基础良好,投资环境就比较有利,在生产组织、职工培训等投入的资金就少,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2、基础设施、服务、优惠政策。P89思考:3、市场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政策的不同导致市场受限制所生产产品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满足不了需要到其它国家和
地区投资建厂开辟国际市场据图思考P89思考题1、企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在当地生产。
当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当地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再发展的需求,就向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或国家进行产业转移。
目前,汽车的生产虽然实现了全球化,由于整车运输不便、运费偏高,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所以,……
2、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P89思考:4、其他影响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
土地租金
环境
原料
科技水平等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90页阅读:
设立研发机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与开发一体化,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更快捷地实施本土化战略。 上海的城市竞争力表现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影响力和国际化。 跨国公司空间发展的一般过程:出口产品 国外销售子公司 国外组装 国外产品生产 国外研发 全球经营小结: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丰富、
廉价、素质高内部交易成本低市场广大吸引最高利润企业生产转移目的促使国际
经济
形势
变化原生产
用地紧
张昂贵国家
政策
调整环


染 1、产品成本大幅提高,产品竞争力下降。
2、升值后,产品价格提高,销售量下降,出口主导型企业生产呈停滞或下降趋势,导致向海外投资,进行“现地生产”的浪潮日趋旺盛。
3、加速工业结构的调整。
4、使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数量的双重制约。P90活动:5、向日本北部、南部、海外扩散。
6、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向高层次化,传统工业在国内出现停滞或下降趋势而向海外转移生产据点,这会使国内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对发达国家来说: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 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P91 图分工与合作 不同阶段的产业
产品生产过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 一、二级发达国家:开发期、增长期。 三、四级欠发达国家:成熟期。 2、这部分转移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来料加工环节,生产附加值有限,大部分利润归发达国家归所有。 3、在外国企业的帮助下,学习工艺和产品创新技能,逐步升级制造能力,促使产业快速成长。P92思考: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
2)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看几个典型的例子1、水俣(yu)病事件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2、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3、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1)对转移国: 增加失业人口
2)对转移对象国:缓解就业压力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P93活动:1、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出现“产业空洞化”问题,国内由于生产困难,造成裁减员工,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此外,外迁或外建导致企业生产技术的下降,削弱产品的竞争力。
2、(1)当时是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期,两国经济工业基础较薄弱,由于轻工业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恢复易见效,两国都具有大量高素质低廉的劳动力,所以……。(2)不正确。珠三角、浙江能源、原材料缺乏,没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基础,今后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础的技术改造,开拓高新技术工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东北属老工业基地,工业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今后工业发展方向应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