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防卫[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身体的防卫[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3-07 20: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第三节: 身体的防卫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先了解几个基本概念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4、非特异性免疫
5、特异性免疫
6、抗原
7、抗体 8、记忆细胞
9、体液免疫
10、细胞免疫11、自然免疫
12、人工免疫
13、人工自动免疫
14、人工被动免疫
15、计划免疫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是防止病原体入侵人体)
组成 :
皮肤 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胃腺 分泌胃酸,杀死入侵的病菌。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摆动,可清除空气中的
异物和病菌。
泪液——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
使病菌溶解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2、人体第二道防线 是吞噬细胞对突破屏障侵入人体的微生物
进行吞食和消化。组成 :溶菌酶、吞噬细胞 (是一种白细胞)
功能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属特异性免疫) 是对吞噬细胞不能吞噬的病原体,血液中 的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消灭病原体。4、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 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是对病原体的抵抗, 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 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5、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6、抗原:进入人体后能使淋巴细胞产生免疫
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如:细菌、病毒、异物等。(移植器官、花
粉、异种动物血清、衰老变异细胞)7、抗体和记忆细胞:
是B淋巴细胞在抗原剌激下产生的特异性
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能使病原菌凝集、中和毒素.
(一种抗体只能对抗相应的某种病原体)
8、记忆细胞:淋巴细胞都有免疫记忆功能。9、体液免疫:P79
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
消灭。(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凝集
抗原、中和毒素)
10、细胞免疫:P79
抗原进入体后被相应的T淋巴细胞消灭。
(是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直接或间
接地消灭、清除抗原。)一、对微生物的抵抗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A、皮肤的屏障作用;C、胃酸能杀死病原体作用;D、体液(泪液、唾液、分泌
物中所含溶菌酶)的杀菌
作用;B、呼吸道黏液能黏附病原体;抵抗已侵入体内的病原体: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①②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第 二 道防线)第 一 道 防 线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 :
是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 .
皮肤呼吸道、口腔和胃等保护屏障能抵挡和杀死与人接触的大多数病菌。
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2、第二道防线 :
是吞噬细胞对突破屏障侵入人体的微生物进行吞食和消化。
例如,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如脾脏、淋巴结等)中含有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第 二 道 防 线 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因此把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叫做非特异性免疫。P87 (77)第一、二道防线 (属非特异性免疫)3、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属特异性免疫) 是对吞噬细胞不能吞噬的病原体,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
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抗原:进入人体后能使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
体外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如:细菌、病毒、异物等。(移植器官、花
粉、异种动物血清、衰老变异细胞)抗体:是B淋巴细胞在抗原剌激下产生的特异性
蛋白质,能使病原菌凝集、中和毒素。
一种抗体只能对抗相应的某种病原体。
淋巴细胞都有免疫记忆功能。抗原和抗体 P77[思考]: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抗原)的? 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等等。
有三种方式方式2方式3方式1、 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很快地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作用加以清除。
例如,天花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等人病好以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里,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
记忆细胞:2、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参与的主要细胞分别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1)体液免疫:主要通过B淋巴细胞完成.
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
(抗原 抗体)产生(2)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淋巴细胞完成. 精计精练P151 抗原进入人体后,被相应的T淋巴细胞消灭。
(直接免疫或释放淋巴因子) (P79)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思考:P79
1、当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剌激人体产生抗体和
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P77---78.产生
抗体,消灭抗原.
2、移植器官是一种抗原,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免
疫反应,从而遭到排斥.特异性免疫分为 1、自然免疫:是通过自然感染在机体里产生抗体。
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了。
由于机体感染了某种疾病因而获得了对该疾病的免疫力。此种免疫可以保持很久,甚至终身。又如,胎儿经母体胎盘、初生婴儿经初乳获得的抗体,可使其在出生后的短时期内(一般六个月)不容易得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等,这也属自然免疫。
 二、特殊的防病措施 P79人工免疫自然免疫 P79 则是指人体经过预防接种后所获得的免疫。免疫期可持续几个月至几年,对传染病的预防起很大作用;或者人体经注射抗体以获得对抗传染病的能力,均称“人工免疫”。后者有效期短,一般2~3个星期。多用于治疗或暂时预防某些传染病。 2、人工免疫:用人工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或其他抗原物质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或注射抗体获得的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预防接种)P79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体)P79(2)人工免疫分为:(1)概念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直接注射抗体,使人体获得的免疫。人工免疫一般分为:人工自动免疫:
是指给人体接种抗原物质,使人体自动产生
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作为抗原的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的共同特点是毒性已减弱或失去,而仍保留有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能力。)
人工被动免疫:
是指给人体注入现成的抗体或淋巴因子而使人体具有免疫力的方法。一般用血清注射。P90讨论:1、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结核杆菌。
2、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白色颗粒状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病毒。 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 免疫,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P893、百白破疫苗:是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合一疫苗,用来预防这三种疾病。
百日咳是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容易侵犯5岁以下儿童,引起严重阵发性咳嗽,影响呼吸和进食。对婴幼儿有很大的危害。
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鼻、咽喉部产生白膜,阻塞呼吸,并且分泌的毒素会引起心肌炎或神经炎,死亡率高达10% 。
破伤风杆菌侵入深部伤口,在这种无氧气的状态下极易繁殖、释放大量毒素,引起破伤风。患者牙关紧闭、肌肉收缩、僵直。
4、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可以预防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5、白破二联疫苗:百白破疫苗必须连续打三针,即3个月时注射第一针,以后每隔一个月注射一针。三针连续注射后,才会产生足够的抗体。这些抗体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不能终生免疫,所以在一段时期后还要打加强针。由于大年龄儿童或成人对百日咳菌苗的副反应较大,故7岁起加强用疫苗不再含有百日咳细菌成分,而改用白破二联制剂。
6、乙肝疫苗:目前使用的有乙肝血源疫苗和基因工程乙肝苗两种,均用于预防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7、乙脑疫苗:乙脑疫苗系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冻干制成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8、流脑菌苗:系用A群脑膜炎双球菌,以化学方法提取多糖抗原冻干制成。专供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所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之用。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三、人体的免疫功能1、免疫的抗感染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
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
2、免疫监视的功能.(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
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3、自我稳定的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
及损伤的细胞)
当上述功能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例如,当第一个方面的功能过高时,对进入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等会发生过敏反应;当第二个方面的功能异常时,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当第三个方面的功能异常时,会对正常的自身细胞发生反应,而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过敏反应的机理B淋巴细胞过敏原抗体某些细胞化学物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平滑肌收缩等局部红肿、喷嚏、哮喘甚至休克等过敏反应产生附着在刺激导致释放再次刺激花粉、牛奶、青霉素等药物 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症,由艾滋病病毒(HIV)引
起。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
触、血液和精液、母婴。免疫能力异常人体会出现的病变:P81过敏反应:如:青霉素过敏
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HIV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
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
?被HIV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等)不会感染艾滋病。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中国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从2006年3月1日 起实施。
据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05
年最新评估显示,中国现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
条例的内容: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同时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2、未经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等到信息。
3、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或
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
疗。
4、艾滋病防治知识将纳入大中学校有关课程,政府
部门宣传宣传防艾知识不力将受到处罚。
5、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场所的
经营者应当在公共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
全套以售设施。如果未能做到,条例中明确将受
到不同程度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