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学案
开题:
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有一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形容什么地方的景色?
复习引入:
填入关键词:
一只绵羊 一群绵羊 所有生物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如:生物个体 + →
新课:
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 ,生物群落和
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2、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 和 两大类。其中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等类型。占地球表面71%的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它又可以分为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等。
3、 填表:
生态系统的类型 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4、 生态系统中最复杂的是哪个类型?说说理由。
5、 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各有些什么特征?
6、 人为因素最强的是哪种生态类型?请说说此类型的特征。
7、 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可能是哪种?
针对性练习1: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泰山林区 B、黄河中的鲤鱼 C、大明湖中的各种生物 D、草原上的全部羊
2、下列哪组生态学概念能正确地表示彼此的大小关系( )
A、 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 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 生物体→群落→种群→生物圈→生态系统
D、 生物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
3、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家,这就是 ,它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 的表面。厚度大约为 。生物圈给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其中包括 、 、 和 ,以及适宜的 和一定的 。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1、生态系统中, (绿色植物)能通过 作用制造有机物给自己,同时也给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
2、生态系统中, (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从植物取得有机物以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 生态系统中, (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分解动植物尸体等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4、 填表:生态系统的成分
森林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系统 生物类别 生态成分
各种树木、花草等
松鼠、鸟、虫、野兽等
细菌、真菌等
无机环境
针对性练习2: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原因是( )
A、能开花结果 B、自身消耗能量少
C、总在食物链的开端 D、能利用太阳光制造有机物
2、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是( )
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蛇捕食青蛙 D、兔吃草
3、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
4、欧美国家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态球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闭,内装有水和两三条小鱼,底部有珊瑚、沙子等,并生着一些水藻,妙在里面的小鱼、水藻常年都是活的。试回答:
(1)此生态球应放在 有的地方。
(2)此生态系统中除小鱼(或小虾)和水藻外,还应包括 和 。
(3)此球内的小鱼和水藻能常年生存的原因是 。
巩固练习:
1、老鼠对人类有害并被列为“四害”之一,对它应( )
A、想尽办法赶尽杀绝 B、任其自然,不加控制
C、大力保护并减少其天敌的数量 D、设法控制其数量,减少危害
2、鲁迅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茶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1)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三种昆虫和三种植物的名称 。
(2)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 因素和 因素。
其中,前者包括 ,后者包括 。
(3)在该环境中,属于生产者的有 ,属于消费者的有 。
创新与探究:
1、 黑暗的洞穴中有鱼、虾和甲虫等动物 ,但是没有绿色的植物,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据你提出的理由,能说明海洋中较深的地方为什么很难找到绿色的植物吗?
2、生物圈Ⅱ号
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为了验证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为了与地球生物圈――科学家称它为“生物圈Ⅰ号”相区别,人们将这座建筑称为“生物圈Ⅱ号”。“生物圈Ⅱ号”几乎是完全密封的,占地12000平方米,容积达141600立方,由80000要白漆钢梁和6000块玻璃组成,里面有微型的森林、沙漠、农田、海洋和溪流,还有猪、牛、鸡等家畜家禽,以及供人居住的房子。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来控制射入的阳光,调节各区所需的温度。
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Ⅱ号”,他们计划在里面呆上两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猪养鸭,耕种收获,过冲破 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科学家们要设法使这个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遗憾的是,一年以后,“生物圈Ⅱ号”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粮食严重减产,科学家在里面无法再生活下去,不得不提前撤出,这次探索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计划,但是它用事实告诉了人们,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
提出问题:
1、“生物圈Ⅱ号”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什么生存条件?
2、“生物圈Ⅱ号”的失败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探究过程:
1、 阅读并查找相关资料。
2、 分析总结其生存的基本条件。
生活环境:
食物:
3、 讨论失败的原因:
4、 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
课外阅读:
澳洲“三害”
野兔:二百多年前,澳大利亚并没有兔子,1859年,墨尔本动物园引进了24只欧洲家兔供人欣赏。1863年,动物园遭到火灾,关兔子的木笼被烧,幸存的兔子流落于田野,在澳洲优越的自然条件下迅速繁殖,最后变为野兔。五六十年后,野兔破坏庄稼,危害牧场,成为一害。
蛙:澳大利亚种有大量甘蔗,为消灭危害甘蔗的一种甲虫,从国外引进了一种体重达三四斤的蛙。这种“新移民”很快帮助农民消灭了甘蔗害虫。但是害虫减少后,这种蛙就大量地吃庄稼的益虫。它们还从肛门里喷出一种毒汁,不仅伤害人,而且伤害动物,使它们失去生命,成为澳洲第一害。
仙人掌:一种观赏植物,在非洲是大自然的宠儿。当它倍被引入澳大利亚后,它们到处蔓延,侵占土地,以至于一些肥沃的土地被它们侵占,不能种植牧草和庄稼。被农民称为“恶魔”,成为一害。
因此,人类处于生态系统中,要特别维持生态平衡。任意地破坏,盲目引进,管理的失当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损失。人类的活动必须在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进行。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