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假如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大量减少1、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大量减少观察这个生态系统,这里有多少条食物链?生态平衡1、涵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把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保持相对稳定。
(结构上的平衡)2、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功能上的平衡)3、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
出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
(输出和输入物质数量上的平衡)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调节能力越强。2、生物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多。3、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的自动
调节能力就越强、越稳定。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
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就会被破坏。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
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1、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因素:
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
2004年08月13日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5日22:31 新华网四川丹巴发生特大泥石流 1人死亡,50人失踪,另有71人被困。这是灾情最严重的水卡子村损毁严重的民房。 四川雅安雨城区北郊乡沙溪村清理受灾现场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27日16:53 新华网 大暴雨袭击,致使山洪暴发,并诱发两处山体滑坡。
截至27日12时,已确认13人死亡、8人失踪。 我们仍然处在沙尘暴的威胁之下,沙尘暴只是一个符号,真正威胁我们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2005-4-21 14:37 国内 东方网北方沙尘暴千里奔袭申城 2、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人类活动
造成的环境污染等。(1)、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包括:A、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对石
油海洋的过度开发造成植被破坏。B、对某些动物的过度围猎造成食物链破坏。(2)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指: 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生活废水、
汽车排放尾气而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2、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影响:(1)破坏植被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2)食物链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3)污染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危害。3、生态因素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
作用,人为因素可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2、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003年8月26日,坐落于长江三峡库尾的重庆一家化工总厂排放的废水排入龙溪河,河水顿时变色。由于排污口距长江干流仅200米,对长江水质造成污染。 三门峡大坝出水口处的水质污染十分严重(2005年1月9日摄, 新华社发) 2004年5月初,四川省一家造纸企业违规偷排、超标排放造纸黑液,致使长江上游美丽的沱江遭到严重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近90万元。2004年5月6日,养鱼户黄晓明拎着污染致死的鱼。 3、环境保护:1、措施:A、自然保护B、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防治(1)十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标)(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建立环境污染监测机构,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1.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
黄河的凌汛 三江平原的沼泽
华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我国鱼类资源锐减
2.为保持生态平衡,最好的做法是
不动森林一草一木
农区禁止捕杀青蛙
禁止在陡坡和半干旱地区砍伐
把草原开垦成耕地,可提高利用率
3.在南极地区,能量损失最小的是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企鹅-虎鲸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须鲸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海豹
浮游植物—鳞虾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鸟兽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比海水高出百万倍。鸟兽的运动和人类的食用,使得DDT全球都有,连从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都发现有DDT的存在。浮游生物→鱼→鸟、兽农药(DDT)使用农药,会使有毒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分析并思考: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人会中毒。资料:日本的水俣病是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的典型例子。
1953年,日本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才查明,此病是由该市60Km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水体→硅藻等浮游植物 →食硅藻的水生昆虫及其幼虫 → 石斑鱼 → 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鲶鱼体内含汞量达到10—20mg/kg,最高达50—60mg/kg,比原来含汞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人或猫吃了鲶鱼,就会出现汞中毒日本的水俣病患者可见人类的活动会通过食物链而影响生态系统。 讨论问题:
(1)、为什么城市中的汽车要使用不含铅的汽油?这对城市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2)、当人类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3)在维持动态的生态平衡中,你应该怎样做?可见人类的活动会通过食物链而影响生态系统。 人是生态系统的一员,人类在生活与生产活动中,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会带来不良后果 ,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