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2-07 13: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组成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由于
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交错分布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结论:营养途径越多,食物链越短,
----越稳定分析思考:
如果大量捕杀蛇,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讨论:
右图生态系统中若大量捕杀兔会怎样?讨论:
  森林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比较,哪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为什么?讨论: 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但一旦遭到严重破坏,要想再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哪种生态系统更难?二、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因素:
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
2004年08月13日 我们仍然处在沙尘暴的威胁之下,沙尘暴只是一个符号,真正威胁我们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印度洋海啸思考:影响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讨论:森林的作用防风固沙 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2003年8月26日,坐落于长江三峡库尾的重庆一家化工总厂排放的废水排入龙溪河,河水顿时变色。由于排污口距长江干流仅200米,对长江水质造成污染。 2004年5月初,四川省一家造纸企业违规偷排、超标排放造纸黑液,致使长江上游美丽的沱江遭到严重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近90万元。2004年5月6日,养鱼户黄晓明拎着污染致死的鱼。 鸟兽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比海水高出百万倍。鸟兽的运动和人类的食用,使得DDT全球都有,连从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都发现有DDT的存在。浮游生物→鱼→鸟、兽农药(DDT)使用农药,会使有毒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分析并思考: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资料:日本的水俣病是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的典型例子。
1953年,日本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 的“狂猫症”和人的“水俣病”,成群的 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 全身骨痛难忍。直到1965年才查明,此 病是由该市60Km以外的一家公司排出含 汞废水进入水体引起的。汞在水体中沿着 食物链逐级富集,水体→硅藻等浮游植物 →食硅藻的水生昆虫及其幼虫 → 石斑鱼 → 肉食性鲟鱼和鲶鱼→人或猫,鲶鱼体内 含汞量达到10—20mg/kg,最高达50—60mg/kg,比原来含汞水中的汞浓度高1万—10万倍,人或猫吃了鲶鱼,就会出现汞中毒日本的水俣病患者 课堂练习
一、选择
1.在一阴湿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这里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这是一个
A. 食物网 B. 生物圈 C. 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A. 土地 B.农民 C. 水稻 D. 青蛙
3.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环境
4.下列食物网中,共有几条食物链
肉食鱼类 浮游动物 虾鱼 水生植物
A.3条 B. 4条 C. 5条 D 6条
5.下列属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蛇捕食青蛙D.兔吃草1.为保持生态平衡,最好的做法是
A、不动森林一草一木  
B、农区禁止捕杀青蛙  
C、禁止在陡坡和半干旱地区砍伐  
D、把草原开垦成耕地,可提高利用率
2.在南极地区,能量损失最小的是
A、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企鹅-虎鲸   
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须鲸
C、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海豹  
D、浮游植物—鳞虾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请善待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