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2-24 14:32:00

文档简介

课 题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日 期
考纲
教学目标
认知
目标
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
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
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
技能目标
情感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地心说,日心说,星云说,地球的形成和诞生。
课程资源
Ppt,视频
教学程序
复习:(七年级科学第三章“地球和宇宙”)
图片:太阳系
师: 请按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九大行星的名称。
生答:水、金、地球、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问: 其中最大的两颗行星是?
生答:木、土
问: 木、土星有何最显著的特点?
生答:都是固体的核心和几千万米厚的由氢气和氦气组成的大气层,并且有光环。
师: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个小行星,它和其他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一样,按一定的轨道绕着太阳公转。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的天体,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在整个宇宙中,目前人们能观察到的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有10多亿个。
新课
引入: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的诞生与太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认识这些问题,人们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板书: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图: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
问: 结合这个体系,你能说说最开始人们的认识是怎样的吗?
生答:地心说
讲解:人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根据这种感觉,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转动的。在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
板书:地心说:地球为中心------希腊 托勒密
介绍:地心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相吻合,得到占统治地位的教廷的竭力支持。因而“地心说”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填空:“地心说”的核心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转动的。
介绍: 托勒密全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并利用前人积累和他自己长期观测得到的数据,写成了8卷本的《伟大论》。在书中,他把亚里士多德的9层天扩大为11层天,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和净火天。托勒密设想,各行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圆周的圆心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日月行星除作上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一周。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托勒密提出的行星体系学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首先,它肯定了大地是一个悬空着的没有支柱的球体。其次,从恒星天体上区分出行星和日月是离我们较近的一群天体,这是把太阳系从众星中识别出来的关键性一步。
至于教会利用和维护“地心说”,那是托勒密死后一千多年的事情了。教会之所以维护“地心说”,只是想歪曲它以证明“地心说”与基督教《圣经》中描绘的天堂、人间和地狱的说法相吻合。应该说明的是托勒密的宇宙学说同宗教本来并没有怎么样必然的联系。
讨论: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呢?
生答:
讲解:地球绕太阳公转,因为运动是相对的,所以地上的人们选地球为参照物时,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太阳是运动的。同时一球也以一定的速度绕地轴自西向东转,人们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则太阳是自东向西转,所以人们以为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运动的相对性的角度来看这并没有本质上的错误。
图: 哥白尼的宇宙体系
问: 这是个更为进步的体系,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答:哥白尼的日心说
问: 你知道什么是日心说吗?
生答: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
板书:日心说:太阳为中心------波兰 哥白尼
填空:“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的核心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绕太阳转动的。
介绍:“日心说”
哥白尼约在1515年前,撰写了一篇题为《浅说》的论文,他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中以下七点:
(1)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的共同的中心。(2)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3)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4)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5)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6)在空中看到的太阳运动是由于地球同时几种运动引起的。(7)行星的运动,也是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了。此外,哥白尼还描述了太阳、月球、三颗行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和两颗内行星(金星、水星)的视运动。书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从而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
哥白尼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测,收集了大批资料,在1533年完成了《天体运行论》。在《天体运行论》中,他先后论述了“宇宙是球形”、“大地也是球形”、“天体的运动是均匀匀永恒之圆周运动或复合运动”、“天体的这种旋转运动对于球来说是固有的性质,天体的球体形状也正是旋转作用本身造成的”。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还详细讲解了地球的三种运动(自转、公转、赤纬运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现象:风差现象、月球运动、行星运动及金星、水星的纬度偏高和轨道平面的倾角。
《天体运行论》的诞生使当时所知道的太阳系内天体位置和运动状况更为完整了。
设疑:日心说的提出有何意义呢?请阅读书本P6—P7
学生阅读:
生答:
屏幕:日心说的意义: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现象,为后人认识太阳系进而认识地球的起源奠定了基础;“日心说”推翻了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给了神权统治者沉重一击。
视频:九大行星绕日公转
问: 从中能否得出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
生答:
屏幕: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是:
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的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
设疑:太阳系中九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与太阳系的形成有关吗?有谁知道?
生答:(有些学生喜欢天文学,可以让学生讲,如果没有学生了解那么就由教师来介绍)
介绍:假设和推理: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是被动挤压在一起的一个“原始火球”,宇宙是在这个大火球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宇宙星际空间普遍存在极其稀薄的物质,由于分布不均匀而往往分裂成团块,并向中心凝聚,成为弥漫星云。弥漫星云在逐步凝聚收缩过程中进一步分裂,变成体积和质量更小而密度却更高的小球状星云。星云很庞大,半径大多达十几光年。它的原物质自由地向中心坠落,收缩进行得相当快。随着快要收缩过程的进行,星云内部的密度迅速增大,温度快速升高,气压也相应增强,随之下落的速度和小球状体的收缩速度减缓,开始时先由极其稀薄的物质凝聚成星云并进一步收缩成原恒星,然后原恒星才发展成为恒星。
因为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所以我们推测,太阳系是由一片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通过对行星运动特点和星云的观察后提出的一种学说。
板书: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屏幕: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片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注意:1、星云学说能描述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但还有很多现象无法解释,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2、除了“星云说”外,还有“灾变说”等许多学说描述太阳系的形成。
3、“灾变说”认为地球等行星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
小结: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
练习:PPT
板书设计: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地心说:地球为中心------希腊 托勒密
日心说:太阳为中心------波兰 哥白尼
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起源
星云说:康德-----拉普拉斯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我这堂课发生了哪些教学事件?
我对这些教学事件的归因?
别人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我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课件46张PPT。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宇宙是物质的时空物质运动宇宙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 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周长约为4万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1、地球的形状:2、大小:回忆:太阳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约为1500万℃。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常见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日饵等。 太阳黑子:周期约为11年。(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围绕着我们运动吗?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整个宇宙由环绕着地球的七个同心球壳组成,太阳、月亮、行 星和恒星分别处在不同的球壳上,它们都围绕地球做完美的圆周运动。”这样,空 间的位置是绝对的,地球的地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每个物体都有它的天然位置。 亚里士多德把宇宙空间分为“月上”和“月下”两部分、天上的物体就在天然位置上, 它们随天球做圆周运动,月下和地面附近物体的天然位置是地心,它们之所以做落体运动,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到达自己的天然位置。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地球转动的。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 日心说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挪向太阳,这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实际上却是一项非凡的创举。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材料,运用当时正在发展中的三角学的成就,分析了行星、太阳、地球之间的关系,计算了行星轨道的相对大小和倾角等,“安排”出一个比较和谐而有秩序的太阳系。这比起地心说,不仅在结构上优美和谐得多,而且计算简单。更重要的是,哥白尼的计算与实际观测资料能更好地吻合。因此,日心说最终代替了地心说。“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的意义: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现象,为后人认识太阳系进而认识地球的起源奠定了基础。“日心说”推翻了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给了神权统治者沉重一击。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讨论:运动是相对的,地球上的人们选地球为参照物时,地球是静止的,太阳是运动的。
地球也以一定的速度绕地轴自西向东运动,人们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则太阳是自东向西运动,所以人们以为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山。二、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起源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1.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2.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3.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4.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5.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6.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冥王星小行星带太阳系的组成木星大红斑大红斑土星光环光环的组成
——由许多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流星 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76年太

系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99.86%九大行星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冥远日行星 彗星彗核、彗发、彗尾流星体 、流星、流星群、陨石等太阳系的组成读图 “太阳系示意图” P6
1.谈谈你对太阳系的认识
a.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它集中了太阳系 99.86%的质量.
b.太阳系各天体的运动是按照一定轨道有规律的绕太阳公转的,各天体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2.说一说按照与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依次写下九大行星的名称.
3.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是什么,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木星、土星。它们为固体外为大气层,并且都有光环九大行星特征比较 18世纪,天文学家对太阳系的研究中,发现许多行星的运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和太阳自转方向一致,九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 结论:这些行星公转的特点如果与太阳系形成有关,就可以作为推论太阳系形成的依据。“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九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直径大多十几光年 人们把宇宙中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物质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一: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太阳系的形成二: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圆盘太阳系的形成三: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太阳系的形成四:中心部分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
圆环部分形成一颗颗行星及卫星太阳系的形成太 阳 系 家 族 诞 生了 ! 关于太阳系的形成还有哪些学说? “灾变说”认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灾变说”由于缺乏证据而逐渐被抛弃,20世纪中期以来兴起的新星云说则得到公认。 我们的太阳系可能形成于 密集而活跃的星云活动 一个由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对一块中国发现的球粒状碳质陨石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为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一个争论提供了新的佐证——恒星的剧烈爆炸最终导致了太阳和太阳系行星的形成。 新的理论认为,太阳系是在一个密集的星云中诞生的,这个星云中充满了巨大而短命的恒星体,这些恒星的爆发释放出极强的能量和辐射。当一颗恒星的核能用尽时,它就到达了生命中的最后阶段——超新星。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课堂练习希腊科学家( )创立了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 )创立了日心说。
下列关于“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B、太阳系是由多块星云收缩,形成太阳和九大行星
C、太阳系是由星系爆炸形成的
D、太阳系是由星系分离出来的宇宙体系认识过程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现代人类对宇宙体系的认识太阳系的形成证据——太阳和九大行星运行同向性共面性星云说星云的组成和特点太阳的形成——一块星云收缩地球的形成——剩余星云收缩其它假说(如灾变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