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生物与环境[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复习生物与环境[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3-17 21: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同一种群的生物个体,虽然年龄、性别、形态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是指共同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个群落中的生物之间,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有三类:营养关系、成境关系、助布关系。 是指地球上任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影响植被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中,对生物特别是植被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和降水。 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和生理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的分类
①非生物因素:阳光、土壤、水、空气
②生物因素:同一种群内个体和群落内不同种生物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生存所需要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组成的一个整体。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各种关系彼此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①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②具有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其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自动调节能力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不一样。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外来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主要有两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两个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 天气是某地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如冷暖、干湿、风雨、阴晴等;气候是某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描述的是大气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征;
而气候描述的是某地大气多年来的平均特征。 气温表示大气的冷热状况,是大气状态描述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白天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而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均温(一天内各时刻温度的平均值)
月均温(月内每天日均温的平均值
年均温(年内每月月均温的平均值)温度较差表示法常用日较差和年较差,
日较差是一天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
年较差则是一年最热月均温和最冷月均温的差。湿
度 湿度表示的是大气的潮湿程度,它表示大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它是形成云、雾、露、霜、雨和冰雹等天气现象的重要条件,是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 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露和霜。 降水量是一种表示降水强度的方法,指各种降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单位是毫米。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而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大范围内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显著变化。 季风的成因:主要是因为海水的比热比陆地上的泥土、砂、石的比热大。 我国的气温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按积温不同,我国分为六个温度带。 由于受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年均降水量为650毫米左右。但具有以下特点:①季节间的不均匀;②年际间的不稳定;③地区间的不平衡。根据干湿度的不同,我国分为四个干湿区。 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
D、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
B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整个校园
B.校园里的全部菊花
C.校园里的全体师生
D.校园里的全部生物A3、下列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田鼠→蛇→鹰
C、植物→鹿→山羊→狼
D、植物→田鼠→蛇→鹰
4、在一个成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D B 5、下列大气状况属于天气的是( )
A、阴转多云
B、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
C、夏季高温多雨干旱
D、冬季气温很低A 6.2003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共同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下列表述属于某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
A.浙江省明天晴到多云
B.金华市今天白天最高气温为28—30℃
C.衢州市明天偏东风一到二级
D.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多风、少云、少雨D7.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1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D8.右图是一个稻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①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________________等;
②该生态系统中还缺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③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__________;
④图中所列的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__________;
⑤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其中流动的是_______和________;
⑥能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个
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叫_____因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藻类、水稻、杂草分解者群落物质能量生态9.如图所示,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制作的一个封闭生态瓶(瓶中生物生长良好),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
(2)该生态瓶放置在明亮的窗台上
(天气晴朗并不采用其它光源),那么生态瓶中
早晨时水溶液的pH______傍晚时水溶液的pH。
(填“>”或“=”或“<”)
金鱼藻、绿萍>1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的示意图(c为某种植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项系统中3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
(2)A和B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图中15年内曲线变化,说甲该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__________。食物关系自动调节能力11.某乡有一池塘,塘中生长着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多种鱼虾;后来,由于池塘附近办了一家小型化工厂,经常把污水排人池塘中,结果使池塘水质恶化;各种水生生生物先后死亡。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的这种变化说明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遭到破坏。
(2)造成这种破坏的原因是:化工厂的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对池塘水质的影响超过了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属于_______因素的破坏造成的。
(3)要恢复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首先要恢复的成分是__________。自动调节生态平衡人为生产者12. 据报道:全球有四个沙尘暴中心:澳大利亚、北美、非洲和亚洲中部。我国是沙尘暴的频发地区,来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的沙尘暴多次袭击西北地区。据此回答:
(1) 我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从生态因素分析,目的是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中________因素;
(2) 为搞好酉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我国政府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强调树种和草种的多样性,其目的是增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能力。
(3) “西气东输”工程已于今年10月1日全线投产。来自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正源东进4000公里,成为上海等东中部省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为新疆每年带来10亿元的财政收入,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非生物自动调节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