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1)[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案1)[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8-16 00: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九年级(下)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是第四章的第一节内容,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它自然的引出本节所要讨论的对象——环境问题。本课时主要介绍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人口问题,围绕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及人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通过人与环境之间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人与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本节是第四章的一条总脉,为下面几节的学习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建立人类社会发展受到环境制约,走科学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价值观念。
2.重点、难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兼有的内容
3.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
通过“对话”讨论来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4.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歌曲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阅读材料:联合国将“人口、发展与环境”定为21世纪第一个“世界人口日”的主题。资料表明,人口的快速增长、过度消费、浪费和资源匮乏正在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饮用水的短缺,土地的过度开垦和农作物的减产使人与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阿拜德在2001年“世界人口日”致词中说,生活在地球上的几十亿人拥有同样的梦想:安全的生活、充裕的空间、……我们只有有限的时间来纠正
威胁地球的不平衡,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生活在哪里,每一
个人都有这份责任。 (健康报2001.07.11)
动画展示:热带雨林、全球沙漠化、垃圾场、清澈的河流和被工业污
染的河流
设计意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展现给同学们的是草原上如
诗如画般的美景,牧羊姑娘愉快的心情。而阅读材料和动画展示马上
使人联想到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的呼吁。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形
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立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新课教学
作准备。
(二)新课教学
活动:讨论并模拟环境与人类的对话----谈谈你对人类和环境关系的
认识。
环境:我是人类的家园,为你们提供生存和活动的空间。离开了我们,
人类将无法生存。
人类:我们依赖于环境而生存,我们通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影响和改变着你们。
环境:你们改变着我们,可你们不顾环境的感受和承受能力,无节制的排放垃圾,使我们不堪重负,总有一天我们会变成一个垃圾场。
人类:那你们不也经常会沙尘暴,使我们无法正常生活;泥石流冲毁我们的房屋等。
环境:因为人类不合理开发土地、乱砍伐森林,使我们表面的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地生产力下降。黄土高原就是例子,原本,这里的森林约有4.8亿亩,覆盖率为53%,由于先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开垦,致使今天这里43万平方千米的高原上,形成了沟壑纵横、茫茫荒原的景象。
环境:人类认为自己作为改造环境的主要因素,有着“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有能力与自然相抗衡,你们却忽略了环境的承载力以致于环境破坏的种种恶果附加在你们的身上。
人类:原来我们影响和改变着你们,与此同时,你们也总将这些影响
和变化反作用于我们。
环境:我们还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人类:我们得到环境提供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通过新陈代谢归还给环境了。
环境:尽管我们象一个巨大的仓库,存储了丰富的资源,但地球上人口的急剧增长,总有一天会被你们用完的。
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你们的开发潜力是无限的。
教师:通过你们的对话,总结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了各种资源,同时也要接纳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
人类: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生活和生产等活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同时,环境也总将这些影响和变化反作用于人类。
环境:当人类的改造能力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时,环境就会被破坏。
由此可知,人类和环境是对立和统一的。
人类: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能否定了环境的影响,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应保护好环境。人类发展与环境要相适应。
教师总结:人类社会在与环境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不断向前发展。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必须从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还必须占据含有媒质的一定空间;同时,人类新陈代谢和活动的产物也要排放到环境中去。环境还具有容纳、清除、改变这种代谢产物的能力,能不断把人类代谢和活动的产物在特定条件下更新。因此,人类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离开这个特定的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但这恰好体现了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从对立面看,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的对立面而存在,按照自己的规律发生与发展的。所以,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从统一方面看,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环境的塑造者。由上得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其哲学含义为对立统一关系。
思考: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并回答:
图中A是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
B是 。
C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物质和能量,发展了生产力,而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
D 。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设问:那现在人类发展有没有与环境相适应?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1.人口问题 2.环境问题
先来了解人口问题:
读图探究:读世界人口在最近几个世纪的增长曲线图,描述出你
所获得的信息。
(1) 公元前1000年,人口增长缓慢,最近几十年,人
口急剧增长
(2)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
(3) 人口问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世界人口在最近几个世纪急剧增长?
(1) 世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 发展中国家由于主权独立、政治解放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而导致生活环境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所致。
学生举例:如(1)曾给人类造成不尽灾难的天花,已在本世纪被
人类彻底灭绝。
(2)青霉素和各类抗生素的发明,使许多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的防治。
(3)营养学和卫生学的进展使人类找到了改善营养、增强体质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婴儿、孕妇和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同时,人口平均寿命却在不断延长。
总结:医学科学在本世纪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在短短100
年里完成了医学史上95%以上的发明和发现,使导致人口大量
死亡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抑制。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科学进步
改善了人的健康状况,减少了人的机体遭受疾病侵害的广度与
频度,延长了人的个体生命存在和持续的时间,成为人口增长
的主要根源。科学在促发人口增长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抑
制人口出生率的种种可供选择的手段。安全便捷的避孕手段,
正是由于科技的进步到了最近百年才逐渐出现。相信没有避孕
药具,地球上的人口肯定会更多。
思维发散:如果你是一位预测家,再过50年、100年之后,地球上的人口将会是多少?
联合国人口基金在《1999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对世界人口增长进行了预测,认为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60亿增长到73至107亿之间,最可能的是89亿。该预测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34亿,相当于1966年世界人口总和,具体将达到多少,取决于未来人口生育率的高低。世界人口可以达到: 1999年 60亿, 2013年 70亿, 2028年 80亿, 2054年 90亿。
这种“爆炸式”增长令人悚然而思。如果不设法扭转这种快速增长
势头,地球村将容纳不下它的居民。我国人口学家表示,人口、资源、
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过大的人口群体为了生
存和经济发展过度利用自然资源,这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
隐患。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说,1900年世界平均每天只消耗几千桶石
油,而今天人类平均每天消耗7200万桶石油。人类对金属的使用也从
每年的2000万吨上升到现今的12亿吨。其它自然资源消耗也是如此。
思维拓展: 假若你是一位宣传大使,现在你身在一个人口增长过快的
国家,你打算怎样做?请你为它们设计一些宣传口号,让
人们能认识到人口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总结: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个主要矛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收集资料,模拟人类与环境的“对话”使学生能从世界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来说明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会不断加大;学会用获得的信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用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加深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通过对世界人口在最近几个世纪的增长曲线图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所获得信息的整理加工能力。通过发散思维使学生明白人口、资
源、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生小结)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知识点,加深印象。
(四)巩固练习:
1.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
  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C.地球上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2.读图探究:读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回答问题。
从图上看出,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与人口增长大致成________
比例关系。
3.阅读下列数据表,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并叙述我国人口增长
的特点。
年份 数量/亿 年份 数量/亿
1955 6.15 1980 9.87
1960 6.62 1985 10.50
1965 7.25 1990 11.33
1970 8.30 1995 12.00
1975 9.24 2000 12.95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整
理的能力。结合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更全面的反映出人类与环境之间问题日趋严峻。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
自然规律,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促进
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五)作业布置:
1. 作业本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你的所见所闻,用你最擅长的
方式(诗歌、绘画、歌曲等)来表达你是如何理解世界人
口问题的。
3.社会调查:本地区人口及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露创造才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及开阔视野。 “社会调查”作业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社会、
关注乡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设计反思】
本节内容是学生较为了解和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参
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老师只起引导和
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本
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知识的落实,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
阐述正确的观点。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能较深入的了解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有助于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人
口观、资源观和发展观,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
自评:让学生搜集人类和环境关系的信息,然后对信息加工、整理,进行交流,展示了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步步深入,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消极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观察、探索与思考,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在学生代表发言时注重了学生对学 生的评价,及时的给出指导与肯定。 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提问,提高学生激疑、设疑、知困并解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活动中时,由于时间有限,问题的讨论没能深入展开仍然没有做到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相关链接】
相关网站:新课程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