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课时)
1、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是 或 。
原子
分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再由分子构成物质
B. 分子既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为了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们进行了无数的实验。他们用原子模型来表示原子,并通过实验来不断地修正模型。
我们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看到单个的原子。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实心球的模型能否代表原子的真实结构?原子是否还可以再分?
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一种模型代表了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一个阶段。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下面介绍的几种原子结构模型简明形象地表示出了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并逐步深化的演变过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①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
③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年)
②汤姆生原子模型
(1897年)
④波尔原子模型
(1913年)
⑤现代模型
(20世纪20年代以来)
实心球模型
西瓜模型
行星绕太阳模型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
有待同学们将来去发展、充实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近代科学原子论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电子是一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发现原子中有1个核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α粒子轰击原子.swf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分层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丹麦物理学家波尔
(N.Bohr,1885~1962)
氢原子的行星绕太阳模型.swf
试验中发现:电子出现在不同区域的次数不同,像“云雾”一样。
从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电子云.swf
2、原子结构
①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与核外带 电的 构成。
正
原子核
负
电子
②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若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则原子核带3个单位正电荷,所以原子 。
不带电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与原子核的体积比有多大?
课本第9页
原子半径:10-10米
原子核半径:10-15米-10-14米
把原子比喻成万人体育场,则原子核像1粒米
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你能建立一个氦原子的模型吗?(用图表示)
课本第9页
++
-
-
原子核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方法:用 的粒子撞出、打碎核
高能量
2、构成:原子核由更小两种粒子——
和 构成。质子带 电,
中子 电。
质子
中子
正
不带
3、继续研究质子和中子发现它们由更小的 构成。
夸克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课本第10页
原子的质量有多大,怎样计算?
4、几个重要概念:
①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②质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
③中子数: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④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课本第10页的表
在一个原子中,哪些项目的数目总是相等的?
2. 不是每个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中子
(氢原子核中不含中子)
3. 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近,但并不一定相等。
4. 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电荷数(质子数)
不相等。
1.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 (-)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不带电)
1、一杯水由许多 构成。
2、一个水分子由 和 构
成。
3、原子由 和核外按一定轨道运动
的 构成。
4、原子核由 和 构成。
5、质子由 构成。
水分子
读课本第11页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2个氢原子
1个氧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夸克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B.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
构成
D. 对原子而言,核内质子数必等于
核外电子数
D
作业
1、同步练习第3节(一)、(二);
2、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