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3-11 17:10:00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化学的新时代是从原子论开始的”
——恩格斯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西瓜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原子的半径:10-10米
原子核有多大?
原子核的半径:10-15—10-14米
原子核大小与核外电子运动范围
(原子大小)的比较。
三、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1、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
和中子构成的。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几个重要概念:
1.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2. 质子数: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
3. 中子数: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4. 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数
氢原子
1
1
0
1
氦原子
2
2
2
2
碳原子
6
6
8
6
氮原子
7
7
7
7
铝原子
13
13
14
13
硫原子
16
16
17
16
氯原子
17
17
20
17
铁原子
26
26
30
26
1.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 (+) (-)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不带电)
2. 不是每个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中子
(氢原子核中不含中子)
3. 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近,但并不一定相等。
4. 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电荷数(质子数)
不相等。
结论:
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在探索和研究中……
1、同种原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以及中子数都是一定的。而不同原子中其核外电子数和原子核内质子数以及中子数都可能不同。为了分类我们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2、质子数也就是原子核内所带的电荷数目也称为核电荷数。
3、同类元素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例:见课本中氧的三种原子。
三、元素和同位素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内中子数
核电荷数



H
1
1
H
2
1
H
3
1
常见元素的同位素及其符号和用途
元素
同位素(符号)
用途
氢(H)
H、D、T
D、T制造氢弹的原料,D2O可作核反应堆中的中子减速剂
碳(C)
C 12 、C13、
C14
C12—原子量的标准
C14—考古学中测定年代
氧(O)
O 16 、O17、
O18


铀(U)
U234、U235、
U238
U235—制造原子弹和核反应堆的燃料
示踪
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用质子、中子、α粒子轰击原子核,可以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例如用α粒子轰击铝原子核,可发生下面的核反应,其中反应生成物就是磷的放射性同位素.用人工方法得到的放射性同位素已经在工农业、医疗卫生和和科学研究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是沿着以下三个方向展开的.
①.利用它的射线  医学诊断、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沙眼或裂纹等。α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以用来消除机器在运转中因摩擦而产生的有害静电.
②.利用它核反应放出巨大能量。例核潜艇、原子弹、氢弹。
③.利用它的示踪性。免疫研究、古董鉴定、测定年代、化学分析。
4、原子的同位素的应用
四、离子
各类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1、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化学性质稳定。
+2
2
He
Ne
+10
2 8
2、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Na
+11
2 8 1
Mg
+12
2 8 2
+11
2 8
+12
2 8
3、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8
2 8
Cl
+17
2 8 7
+17
2 8 8
O
+8
2 6
实验: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金属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钠+氯气 → 氯化钠

+
氯原子
氯离子
钠原子
钠离子
得1e-
失 1e-
静电作用
氯化钠
反应的微观解释: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阳离子
原子或原子团失去电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带正电——阳离子。
阳离子:H+、Na+、Mg2+、Al3+、NH4+
2. 阴离子
原子或原子团得到电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带负电——阴离子。
阴离子:F-、O2-、S2-、Cl-、SO42-
3.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在离子构成的物质中,由阴阳离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
构成,则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
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4、离子跟原子的比较
区别 原子 离子
联系
结构
电性
表示法
相互转
化关系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用元素符号
表示:Na S
用离子符号
表示:Na+
用离子符号
表示:S2-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得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失电子
阳离子 阴离子
课后练习答案:
一、1 0 1
1 1 1
1 2 1
二、7 7
15 15
12 12
三、A
四、道尔顿 汤姆生
五、1、4 原子
2 离子
3、5 分子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
2.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氢原子和氧原子 D.以上都不是
C
3.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内的质子数等于 中子数
B.同种原子内的质子数相同
C.含有相同中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原子
D.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
4.在二氧化碳中含有( )
A.氢氧两种元素 B.氧分子
C.三个原子 D.两个氧元素
5.A 、B两原子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们是( );若中子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它们是( ),若A 、B两个简单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则它们可能是( )
A
同位素原子
不同元素的原子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或同种元素的两种离子
5.原子变成离子后,一定会发生变化的
是( )
A.质量 B.中子数
C.质子数 D.核外电子数
6.下列微粒中,质子数比电子数多的是( )
A.阳离子 B.阴离子
C.分子 D.原子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