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一.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用来
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化学符号
二.元素符号的意义
1、 (宏观)一种元素
2、 (微观)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3、 (宏观)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 质,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比如:氢元素符号H的意义
1 .(宏观)表示氢元素
2. (微观)表示一个氢原子
1.(宏观)表示铜元素
2. (微观)表示一个铜原子
3. (宏观)表示金属铜(这种物质)
再比如:铜元素符号Cu的意义
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只有微观含义)
(个数在前,1可省略)
3个铁原子
一个硫原子
n个钾原子
3Fe
S
nK
2N
2个氮原子
元素符号前带上化学计量数后仅表示原子
个数
说说以下符号的意义:
O 2O
Fe 3Fe
表示氧元素
表示一个氧原子
表示2个氧原子
表示铁元素
表示一个铁原子
表示金属铁
表示3个铁原子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例如:
H2和2H中数字“2”就有不同的含义,
H2中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2H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化学符号周围存在许多数字,
数字的位置不同,其含义也不同。
三.书写元素符号的注意事项
1.只有一个字母的,字母大写。
例 氢——H 氧——O 碳——C
2.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
例 铜——Cu 锌——Zn 氯——Cl
元素名称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荷电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自主学习】
结合元素周期表完成书本18页的表 (注意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硫 氯 氩 钾 钙 锰 铁
核电荷数 16 17 18 19 20 25 26
元素符号
S
Cl
Ar
K
Ca
Mn
Fe
元素名称 铜 锌 金 银 碘 钡 汞
核电荷数 29 30 79 47 53 56 80
元素符号
Cu
Zn
Au
Ag
I
Ba
Hg
铅
82
Pb
元素周期表
按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该元素的原子原子核所含的质子数)排列的.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的列称为族.
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个横行(周期)。
周期数与 相同。
2、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个纵行, 个族。主族数于 相同。
3、原子序数在数值上与 相同。
电子层数
质子数
7
P139
18
16
最外层电子数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1、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如何排列的?
2、设计活动:从元素周期表上查找以下元素,填表: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单质类别
6 6
7
12 Mg
14
16 非金属
18 氩
20
47 108
其他
碳
C
12
非金属
氮
N
7
14
非金属
镁
12
24
金属
硅
Si
14
28
非金属
硫
S
16
32
Ar
18
40
非金属
钙
Ca
20
40
金属
银
Ag
47
金属
根据元素周期表还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P19
元素周期表可以横着(按周期)读:一格接一格,从左到右,元素逐渐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一列是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周期表也可以竖着(按族)读: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练习: 观察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1)第3周期第VII族的元素名称是 ,元素符号为 。
(2)原子系数为56的元素的名称为 ,处于第 周期第 族,是一种
元素。
(3)在核电荷数为3~20的元素中与钠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元素有 。
(4)同一周期中的元素从左向右原子系数依次 。
氯
Cl
钡
6
IIA
金属
锂(Li)和钾(K)
递增
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 )
A.MN B. CA
C. mg D. Zn
D
练一练
2.“2N”表示的意义是( ) A.表示两个氮元素 B.表示两种氮元素 C.表示两个氮原子 D. 既表示两个氮元素,又表示两个氮原子
C
3.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小写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 A.钠、镁、铝 B.氮、氖、汞 C.镁、银、汞 D.锰、铜、钠
C
4.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用来表示宏观意义,又能表示微观意义的是( )
A.2Zn B.mO C. 5S D. C
D
5.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2O B.2O2 C.CO2 D.O2
A
6.地壳里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A.Al>Fe>Ca B.Fe>Ca>Al C.O>Si>Al D.Si>O>Al
C
7.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矿物质成分如下:
Ca: 20, K: 39,Mg: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Mg、Zn、F是指———( ) A.单质 B.元素 C.金属离子 D.分子
B
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根据下图写出元素原子半径变化规律?
1、同一族元素原子的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2、同一周期中,元素原子的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少(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元素的命名与发现
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在命名时部有一定的含义,或是为了纪念发现为地点、发现者的祖国,或是为了纪念某科学家,或是借用星宿名和神名,或是为了表示这一元素为某一特性
1.以地名命名
2.以人名命名
钔—拉丁文意是“门捷列夫
锘—拉丁文意是“诺贝尔
锗(Ge,德国)
钋(Po,居里夫人为纪念她的故乡波兰而命名
锔(Cm,纪念著名化学家居里夫妇)
3.以神名命名
钷—拉丁文意是“普罗米修斯 ”
钒—拉丁文意是“凡娜迪丝”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4.以星宿命名
硒—拉丁文意是“月亮”
碲—拉丁文意是“地球”
氦—拉丁文意是“太阳”
5.以元素特性命名
镭—拉丁文意是“射线”
碘—拉丁文意是“紫色
氮—拉丁文意是“不能维持生命
我国化学元素的命名和符号
我国近代化学的先驱人物徐寿(1818-1884),在他1872年翻译出版的《化学鉴原》等书中,曾对当时已发现的60种元素反复推敲,取谐音为主,音译为辅,加以金属、非金属偏旁创立了钾、锂、镁、钠、氧等今天在使用的化学元素名称。在旧中国时代,没有得到统一。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修订出版了《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在这个《原则》中明确规定:"元素定名用字,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但应避免同音字。元素的名称用一个字表示。在普通情况下为气态者,从气;液态者,从水;固态的金属元素,从金;固态的非金属元素,从石"。这样,我国的化学元素的名称才呈现了今天的情况。
元素的中文名称与元素的分类
元素中文名称的偏旁标示了元素的种类,这是汉字的的优点。“气”字头的表示常温下为气态的非金属元素,如氢、氟、氯、氮、氧等都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氵”旁的表示常温下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如溴是液态非金属元素;“石”旁的表示常温下为固态的非金属元素,如碘、碳、硫、磷等都是固志的非金属元素;“钅”旁的表示金属元素,如铁、铜、钾、钙、镁等都是固态金属元素(液态金属汞是个例外)。这样,我们只要知道元素的中文名称,就可以判断它属于金属还是非金属,也可以知道这种元素在常温时的状态。
元素符号的发展历史
1、早期的人们对已发现的元素和化合物冠以不同的符号,往往着眼于事物的外部现象,如图1到了金丹术时期,他们为了保密,常常采用一些令人费解的隐语和比喻如图2。
2、19世纪道尔顿用圆圈配以不同的图案和字母来表示各种元素
元素符号的发展历史
3、1818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提出用元素拉丁文开头字母作为元素符号的建议。直到1860年各国化学家商定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召开了一个代表大会,制定和通过了国际上统一的化学元素符号,这些符号一直沿用到今天。
元素符号的发展历史
如氧元素拉丁文为“Oxygenium”取其第一个字母“O”代表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