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土壤[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保护土壤[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5-14 13:40:00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第三章第六节
汪日旺
如果说
土壤是水
那万物便是鱼儿
是水滋润着鱼儿
如果说
土壤是老师
那万物便是学生
是老师栽培了学生
如果说
土壤是母亲
那万物便是儿子
是母亲给予儿子生命
如果你认为
土壤只是一堆垃圾
没有华丽的外装
没有鲜艳的颜色
那你错了
那是因为
她把她的一切献给了万物
献给了苍生…
土壤资源
读 图
耕地
森林
未利用的土壤
草地
土壤资源
思考:我国的土壤资源丰富吗?
土地类型 国土总
面积 陆地总面积 耕地总面积、 高产耕地总面积
土地面积 966万平方千米 877万平方千米 137万平方千米 29.4万平方千米
占国土总面积的比
______
91.39%
计 算
土壤资源
读 表
温州市现状八大类用地面积表(公顷)



位 耕
地 园
地 林
地 牧

地 居

矿 交


地 水
域 未


地 总





260039
37276
615650
44
54972
8941
134939
113715
1225576



30127
8069
54149
0
8788
1494
23513
14025
140165
思考:温州、乐清的土壤资源丰富吗?
破坏土壤
无机污染物
破坏土壤
过度开发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与保护
一二组的同学说出引起土壤污染的污染物
三四组的同学提出防止对应的土壤污染和
保护土壤的措施
你问我答:
过度开发
我想说.....
如果我是镇长…
谢谢大家!
专家诊所…
文字材料一、来自世界各地的地球环境报告表明:在
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都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100~400年
的漫长岁月。因此,世界每年损失土壤的量已超过新土
壤形成量。据统计,全球土壤流失量现已增加到每年
254亿吨,其中印度为47亿吨,中国为43亿吨,前苏联
为25亿吨,美国为17亿吨。仅这四国土壤的流失量已达
132亿吨,超过世界总量的二分之一。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造成土壤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提出一些保护土壤不被流失的措施。教学设计 教案
课 题 第6节 保护土壤 日 期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土壤资源地基本状况。2、知道影响土壤资源保护地因素。3、体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重难点 保护土壤的情感体验
【引入】一首赞美土壤的诗,请同学们读.从中体会土壤资源对我们的重要性.一、土壤是重要的资源1.分析世界土壤的形式.2、我国的情况:我国陆地总面积约87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1、39%。【讨论】我们温州、乐清、白石的土壤丰富吗?【小结】土壤资源是有限的,然而有些人却对这有限的土壤,肆意破坏,对这位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给以践踏。下面我们就去见证一下。二、土壤污染与保护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污染: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有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造成生物污染。即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土壤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失去其原有的土壤功能。【思考】1、会引起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还有哪些?--核反应给土壤带来的辐射性污染、工业废气带来的化学污染、重金属的任意排放。2、防止土壤污染和保护土壤课采取说明措施?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都是影响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土流失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我国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沙漠化现象严重,主要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一带。我国盐渍化耕地约为10万平方千米。【小结】
轶事记录 关于土壤的污染与保护,学生讲得最多的是沙尘暴。看来,学生还是比较关心身边的情况。
课后反思 这节内容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有关土壤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我国的有关情况,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多讲,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http://www. E-mian:bsedu@ Tel:0571-88910155 Fax:0571-88910955第6节 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土壤资源的基本状况
     2、知道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3、体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教学过程:
***************************************
课堂引入:展示材料:
材料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这种情景在现代是很难见到了。目前,有许多人出于种种目的,肆意破坏土壤,请列举破坏土壤资源的事例。并请提出两条保护土壤的措施。
材料二、1998至今,我国西北、华北、华东、北方等地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突发性的灾害几乎袭击了大半个中国,就我国而言,已有33.4万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已经沙漠化的有17.6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沙漠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3.3%,而且还在一天天扩大。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教师活动:介绍我国陆地面积和耕地面积。
学生活动:①讨论引起土壤污染的原因;
     ②提出土壤保护的措施。
教师小结:①土壤资源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②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都影响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材料三:据科学资料得知,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达30%以上,那么这个地区农牧业生产就比较稳定,试从植物蒸腾作用的角度分析其中道理。
解析: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所以,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温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因此,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答: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降低空气温度。森林覆盖面积大,可调节气候,减少干旱,农牧业生产就会比较稳定。)
课堂练习:
1、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以下有四种餐具,从保护环境角度看,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是(  )
A、瓷器餐具   B、塑料餐具    C、淀粉餐具  D、不锈钢餐具
2、下列关于各种土壤的描述中,属于美国北部沙漠土壤特征的是( )
 A、形成于湿润的热带气候条件下,表土层厚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
 B、形成于干旱、没有植被的地区,经常沙漠化,土壤贫瘠
 C、形成终年寒冷之地,土壤贫瘠
 D、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并富含有机物
作业:作业本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了《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全文如下:
2005年,国土资源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学习贯彻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取得明显进步,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新成效。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参与宏观调控的工作。研究提出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明确以建设促保护等一系列新举措。继续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加强地质工作。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不断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正式启动。不断推进海洋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不断提高测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12208.27万公顷(18.31亿亩);园地1154.90万公顷(1.73亿亩);林地23574.11万公顷(35.36亿亩);牧草地26214.38万公顷(39.32亿亩);其他农用地2553.09万公顷(3.83亿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601.51万公顷(3.90亿亩);交通运输用地230.85万公顷(0.35亿亩);水利设施用地359.87万公顷(0.54亿亩);其余为未利用地。与2004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0.30%,园地面积增加2.31%,林地面积增加0.30%,牧草地面积减少0.21%,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增加1.1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3.37%,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0.26%。
2005年全国耕地净减少36.16万公顷(542.4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3.87万公顷(208.1万亩),另外,查出往年已经建设但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面积7.34万公顷(110.1万亩);灾毁耕地5.35万公顷(80.2万亩);生态退耕39.04万公顷(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3万公顷(18.5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0.67万公顷(460.0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为建设占用耕地的144.56%。
全年新增建设用地43.2万公顷。其中,新增独立工矿(包括各类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15.11万公顷,新增城镇建设用地9.82万公顷,新增村庄建设用地6.66万公顷,新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10.76万公顷。
切实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明确各省(区、市)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会同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六部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下发《关于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和《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全年共备案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326个,项目建设总规模129.12万公顷,其中,位于粮食主产区项目个数和建设规模分别占47%和53%。下发《关于开展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基础工作的通知》,采用更加严格措施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全国存量用地调查,查明到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土地7.20万公顷(107.93万亩),空闲土地5.48万公顷(82.24万亩),批而未供土地13.56万公顷(203.44万亩),三类土地总量为26.24万公顷(393.61万亩),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切实执行建设用地“六个不报批”和“八个必须”要求,核减建设用地4631.9公顷。总结和大力推广100个节约集约用地典型,制订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新政策。从严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严格审核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24个。
土地管理为经济建设服务。全年审批建设用地34.68万公顷,其中国务院批准用地14.93万公顷,省级批准用地19.75万公顷;工矿仓储、住宅等分批次建设用地16.00万公顷,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等单独选址建设用地18.68万公顷。
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建设明显加强。《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已正式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方案。18个省(区、市)开展土地更新调查,1526个县(市)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市市区地籍调查完成82.24%。国有土地使用证发证率达76.38%,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率达33.19%,集体土地使用证发证率达70.69%。25个省(区、市)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13个通过验收。
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和制度。继续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覆盖面。继续完善国有土地出让制度。全国共出让土地面积16.32万公顷,出让价款5505.15亿元。其中,招拍挂出让面积和出让价款分别为5.72万公顷和3920.09亿元,分别占出让总面积和总价款的35.06%和71.21%。加强土地储备制度建设。加强土地市场监测和地价管理。根据1000多个县(市、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结果,土地供应来源结构56%属于存量用地,44%属于新增用地;用途结构43.33%属于工矿仓储用地,30.56%属于房地产开发用地,26.11%属于其他用地;房地产开发用地中,商业服务业用房占29.2%,普通商品住宅占48.7%,经济适用房占9.3%,高档公寓占0.2%,其他住房占12.6%。系统提出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政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