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生电》第一课时说课稿
余新中学 朱文平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本节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条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探究和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教材地位:本课时内容是8年级科学第四册第四章第五节,是在学习了由电生磁的基础上编排起承上的作用。此外电磁感应现象还于人们的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心理已初步成熟,对课本出现的科学知识有简单的了解、对科学探究实验方案设计已掌握的较好。年龄的增长,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积极性与以前相比已有较大的差距,课堂的氛围估计不会太热烈。
三:教学目标
通过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和教材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明确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和感应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使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知道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重点是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难点是导体切割磁感线因为磁感线不是实际存在而是一个虚拟的物理模型。
四:教学设想
1.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总结。既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学生的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形成分析、观察、概括、总结的自我探究的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到“会学知识”。
3.教学手段
实验和多媒体相结合,实验既是科学教学最基本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离开实验的科学教学,好比无水之原。利用多媒体能形象、生动展现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理解,同时也节省很多时间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人:重新演示奥斯忒实验,启发学生,引出新课,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又一次体会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及逆向思维。这种创设物理情景,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简单介绍电和磁现象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这样做拉近了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对科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用时3分钟)
2.重难点突破。“电磁感应”实验刚开始我想采用学生分组实验,这样有更多的同学能动手实验,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后来,我去实验室调查发现由于受器材的限制,不能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只能采用演示实验。新课标指出:在演示实验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力求体现探究与综合的特点,因此。我作了如下设计:
a.先引导学生分析,设计实验放方案,然后小组内讨论,同时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b.学生实验方案班级内交流。全班共同讨论,教师也参与,对不足的进行补充,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c.根据学生实验方案,请同学上台进行演示,并记录观察等
d.学生小组分析刚才实验结果请同学回答 ,教师进行适当的电评。(用时21)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时间用子这个环节呢?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让学生对问题看得更彻底,也是为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对控制变量的理解,为学生长远的生存需要作准备。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并不是喊口号,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而不是教师满堂灌,要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就应该让学生去说、去做、去分析、去讨论,要先想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就应该尊重他们,允许学生表现自我。
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借助多媒体说明,它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课堂节省宝贵的时间。
4.课堂练习:1、2两题是基础性练习。主要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反馈。第三题是应用性练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生活中
5.小节:采用让学生回顾总结,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方面总结,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本,这是为了巩固当天所学过的知识,进一步落实双基。
把电动机和电流表连接成闭合电路,转动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把电和磁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上面环节共用时43分钟,留2分钟作为课堂机动时间,因为学生是有思想的,课堂的过程始终是动态的,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是不一样的。
以上是我对磁生电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从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渗透方法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