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课题:第六章免疫与健康1课时
课 型:复习课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形成以下概念:
1. 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2. 免疫系统可抵抗病原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
3. 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难点、重点)
(2)说出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3)能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重点)
(4)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5)理解安全用药的常识。(重点)
(6)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计划免疫的学习,认识到计划免疫对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3)通过对艾滋病的全面了解,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4)关注并认同安全用药。
(5)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本章命题特点:
1. 从命题题型上分析
(1)主要因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传染病的判断、流行的基本环节、免疫的分类、功能、三道防线、计划免疫等;
(2)以识图分析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免疫、安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2. 从命题内容上分析
主要集中在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的种类和功能、安全用药等方面。
3. 从命题角度上分析
(1)以具体的背景材料为载体,考查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以具体实例为载体,考查人体的免疫类型、免疫的功能。
(3)以免疫过程示意图、药品说明书等为载体,考查免疫和安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实施“教师精讲”——“学生精练”——“信息反馈矫正”——“强化训练”的复习操作流程:
1. 提前安排复习:在课前安排学生自主复习七年级生物教材第六章的全部内容,先完成本章导学案。
2. 课前认定目标:复习课前指导学生明确本专题的复习目标。
3. 教师精讲:对复习内容进行知识梳理,指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选择利用近2年全国生物结业考试的试题进行典型示例,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4. 强化练习:教师选择利用近2年全国生物结业考试的试题部分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5. 反馈矫正:在强化练习中及时捕捉学生复习中知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加于矫正。并利用课堂小结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学法指导:在本专题复习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倾听点拨、知识回顾、现场练习、课后巩固等来开展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编印本章导学案;2.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完成本章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景
导入复习
2分钟
过渡:珍爱生命,增进健康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具有很多病原体的环境里,但为什么我们没有时刻患病呢?
讲述:人们身体的健康与免疫有关。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体内都潜伏着很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只要我们的抵抗力不足以抑制它们,它们便会发作,而我们就会生病。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复习: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教师板书课题: 免疫与健康)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我们人类有抵抗力或者说有免疫功能。
通过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也更好地导入课题。
环节二目标导学
2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复习目标,注明重难点。
阅读明确学习任务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
环节三
知识回顾与梳理
8分钟
过渡:同学们完成了老师课前发的本章的导学案了吗?下面给同学们展示的机会。
(要求:请同学先背2分钟,先自我检查,然后同学们之间互相检查,最后老师提问)
提醒学生:先背自己还没有记住的。
被提问的学生到讲台前,使用空白导学案,回答教师提到的导学案中的填空题。
学生开始背诵。
小组之间学生相互提问回答。
学生回答。
通过此环节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与落实情况
环节四
基础知识大比拼25分钟
知识点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过渡:日常生活中,同样是吃了鱼虾等食物,有的人会出现过敏现象。当有些病人需要器官移植时,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器官。在流感流行期间,有的人始终很健康的生活、工作、学习,而有的人却未能幸免。大家是否还记得打预防针的经历吧。这些现象都与人体的什么功能有关呢?
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人体的免疫功能。
提出问题:
1.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分
别是什么?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内容。
三道防线
组成
作用
免疫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病原体、杀菌、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特异性免疫
【特别提醒】两个易错字:黏膜的“黏”和吞噬的“噬”。
2.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比较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概念
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是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
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防御作用
后天获得的,通常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只有与病原体作过斗争的人才具有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
作用强度、时间及范围
强度弱、时间短、范围广
强度强、时间长、范围窄(针对性强)
结构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核免疫器官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得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两者均与遗传有关,且互相配合,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3. 什么是抗原?抗原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抗体?
4.抗原与抗体有什么不同?二者有何关系呢?
【特别提醒】抗原不只包括病原体,还包括花粉、异种动物血清、被移植的器官、衰老死亡的异常细胞等。
5.什么是免疫?免疫的功能有哪些呢?
教师小结免疫的功能:
防御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功能正常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功能过高
出现过敏反应。例如对药物、食物、花粉的过敏
出现自我免疫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
出现排斥反应。例如,器官移植
功能过低
免疫缺陷综合症。例如,艾滋病
肿瘤形成
【特别提醒】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的,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益;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某些疾病。
6. 什么是计划免疫?
【特别提醒】(1)计划免疫应用了特异性免疫的原理。(2)凡是有抗体产生的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3)疫苗都是抗原。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如卡介苗、糖丸等。(4)计划免疫只能预防传染病,不能预防所有的疾病。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思考题:
1.受伤的小狗经常用舌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的作用,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2.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吃虾时会产生过敏反应,从免疫角度来看,这是免疫的什么功能起反应?
3.进行异体移植往往会发生排异反应,异体移植的器官在免疫学上相当于什么?
4. 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甲型肝炎吗?
练习:
1. 人体的某部位出现炎症时,白细胞增多,这种现象在生理上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
A.抗原 B.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
2. 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属于( )
A.抗原和抗体 B.抗体和抗原
C.抗原和抗原 D.抗体和抗体
知识点二、传染病及其预防
过渡:大家知道,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眼睛的疾病,但是二者的病因却大不一样。前者是由于患者自身眼部结构变化引起的,不能传染;后者是由于外来的致病细菌或者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传染病具有哪些特征,应该怎样预防呢?
叙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传染病及其预防。
提出问题:
1.什么是传染病?
教师拓展:病原体是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抗原是从免疫角度分析。
【技巧点拨】判断某一疾病是否为传染病,要看它是否具备三大要素:(1)由病原体引起;(2)具有传染性;(3)具有流行性。
传染病有哪些特点?
2.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类型?
类型
病原体侵入部位
主要传播途径
举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
飞沫、空气
麻疹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黏膜
饮水、食物
甲型肝炎
血液传染病
血液
吸血的动物
疟疾
体表传染病
皮肤
接触传播
狂犬病
要求学生补全表格内容。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3.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
【特别提醒】(1)传染源≠病原体:传染源是患病者或病原体携带者;病原体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 (2)传染性最强≠发病中期:传染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3)患传染病的人肯定是传染源,但健康的人也可能是传染源,如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并没有表现临床症状,但能传染艾滋病。
4.如何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技巧点拨】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判断方法:(1)控制传染源:一般会提到治疗、隔离,甚至杀死、深埋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指对传播媒介采取的措施,比如洗手、杀灭蚊虫等;(3)保护易感人群:一般采取使其远离病区或者采取增强其抵抗力的措施,如注射疫苗,加强锻炼等。
5.艾滋病的全称是什么?
6.艾滋病是怎样传播的?应怎样预防?
小结: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因此我们要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爱和尊重艾滋病患者。通过自己的行为努力构建一个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思考题:
1. 夏天,有的动物受伤后,伤口会腐烂,有的时候会发现有蛆虫在里面,蛆虫是病原体吗?
2. 和患有肝炎的病人一起生活,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健康人也会患上肝炎,因此,肝炎病人属于病原体。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练习:
1. 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源②病原体③传播途径④传染病⑤易感人群
A.④③①② B. ②⑤①④
C.④⑤③② D.④①③②
2.下列途径不会造成艾滋病传播的是( )
A.不正当的性行为 B.注射毒品 C.母婴传播 D.握手
知识点三、安全用药
过渡:生病吃药,这是生活中的平常事。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使用合理,可以预防疾病;反之,则可能危害健康。有资料显示我国有约3亿人滥用药物,药品不良反应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脑猝死之后的第四大杀手,全球死亡病例中,1/3属滥用药物造成的,由此可见,安全用药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如何安全用药呢?下面来一起复习:安全用药。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处方药呢?什么是非处方药呢?
2.怎样快准确地识别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呢?
3. 什么是安全用药呢?
4. 用药之前,我们应该了解药物的哪些情况?
师生共同总结:使用说明书中药物的
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
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贮藏条件等对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用药前应引起我们足够关注。 小结:人患病是难免的,但主要还是要做好预防,一旦患病应学会安全用药,维护好身体的健康。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思考题:
1. 丽丽感冒了,妈妈找出自己上次感冒时剩下的药,让丽丽服用,你认为妈妈的做法是否合理?应该怎么做?
2. 小明每天都喝板蓝根冲剂,说是预防感冒,同学们劝他咨询一下医生,小明说板蓝根冲剂是非处方药,没有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他这种认识对吗?为什么?
3. 李明11岁了,身高增长特别快,妈妈每天都给他吃维生素D,说这样能促进李明身体长高,妈妈的做法对吗?
练习:
1.下列关于“OT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人可自行判断和使用的药品
B.病人不需要处方就能购买的药品
C.剂量较大、服药天数长,需医师
指导的药品
D.不需要医嘱就能服用的药品
2. 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安全用药是指( )
A.减少药物的服用剂量
B.减少药物的服用种类
C.选择价格高的药物
D.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恰当的药物品
种、剂量和服用时间
学生回答:这些都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学生填写表格内容。
3. 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其作用是产生抗体,清除抗原,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称为抗体。
4.抗原是进入人体的病菌或异物;抗体是身体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物质。抗体必须由抗原刺激才能产生。
学生填写表格内容。
生5答: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具有防御、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功能。
6. 计划免疫就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
学生讨论回答:
1.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作用。
2. 防御功能过强。3.抗原。
4. 不能。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具有专一性。
独立完成练习题目
↓
老师展示答案后,自己核对
↓
有争议的问题重点讲评
答案: 1. C 2. B
学生听讲,并思考。
学生回答:
1.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
2. 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四类。
学生填写表格。
3.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4.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5.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6.主要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阻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1.伤口腐烂后苍蝇在其体内产卵,孵化出蛆虫,而不是因为蛆虫繁殖引起伤口腐烂。因此,伤口腐烂不属于传染病,蛆虫也不属于病原体。
2.不正确。肝炎病人能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答案:1. D 2. D
学生静听,思考。
生1答: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处方即可以购买,并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用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生2答:OTC是非处方药的标示。无OTC的药品,属于处方药。
生3答: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1. 妈妈的做法不合理。应该询问医生,看丽丽是否能够继续服用。
2. 不正确。“是要三分毒”,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对人体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非处方药也应该按照规定的方法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3. 不对。维生素对人体有诸多益处,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但过多频繁地使用往往会引起中毒,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答案: 1. C 2. D
借助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同时也很自然地导入要复习的内容。
问题导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来,主动构建知识,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注意规范汉字的书写。
利用表格对比的方法,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异同进行比较,并且很清晰地表明了二者与人体三道防线之间的关系。
通过表格对比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抗体与抗原的关系。
进一步解析学生容易相混的地方。
让学生全面了解“免疫”的功能。
辨析学生易混点。
通过思考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扫清学生知识上的盲点。
通过典型题目,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通过两种疾病的比较,很自然导入“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复习。
教给学生判断是否是传染病的技巧。
通过表格对比,学生很掌握传染病的类型有关知识。
通过“教师强调”,辨析学生易混点。
部分同学对什么是传染源和病原体搞不清楚,老师很有必要进行辨析。
怎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考试的重点,教给学生做此类题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对艾滋病的全面了解,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
通过典型习题,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用数据引出用药不当造成的严重后果,使学生对安全用药更加重视。
通过生活化的情景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如何安全用药。
通过典型题目,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环节五
课堂小结
5分钟
过渡:今天我们复习了第六章《免疫与健康》。内容比较多,下面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学习回顾。
学生听讲,并做笔记。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系统掌握免疫与健康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环节六
能力提升 5分钟
A类题:
1.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俗话说“便宜无好药” B.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C.服药剂量越大,疗效越快 D.久病成医,用药不用看说明
2.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志分别是( )
A.OTC与ABA B.CTK与R C.R与OTC D.R与PGA
3. 艾滋病令人可怕,就是因为艾滋病病毒破坏了人体的( )
A.运动系统 B.神经系统 C.消化系统 D.免疫系统
B类题:
4.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
B.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剌激产生的 C.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D.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5.下列各项物质或结构中,属于抗原的是( ) ①输入到A 型血患者体内的B型血细胞? 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疫苗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C类题:
6.在人类漫长的岁月里,传染病曾夺去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在与之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对传染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有了充分的认识。
(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 。
(2)细菌感染人体后,人体血液中的_____细胞数目会显著增多,吞噬病菌,这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3)人类采用接种“牛痘"的方法消灭了天花。接种到人体内的“牛痘”在免疫学上被称为 ,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4)每年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请列举一种切断流感传播途径的方法 。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学生做练习,并互相批阅。 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评。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参考答案:BCDCA 8. (1)病原体(2)白 二(3)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4) 讲究卫生、开窗通风、屋内消毒等
板书设计:
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
教学反思:
优点:
1. 复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讲练结合,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加强了对学生所复习知识的落实情况的检查。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复习中老师提出要求和布置任务后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独立复习、合作探究,来完成知识的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规范了学生的书写。
3.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循环出现、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度,不同的知识呈现方式不同。
4. 注重复习方法指导。整堂课通过多种方式的呈现,包含了列表比较、归纳总结等多种复习方法。同时通过技巧点拨,学生较好地做题的方法与技巧。
5. 通过教师强调,辨析学生知识上的易错点和易混点。
5. 注意实践训练。教学过程中凸现重要概念,同一知识点用不同方式的习题呈现,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内化知识。
不足之处:复习课的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课教学中,虽然注重了这方面,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在习题的选择、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努力的方向。部分学生准备不够充分,督促学生不够;有些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还不透彻,课后还要加强辅导,督促落实。
附:《免疫与健康》导学案:
人体的免疫功能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组成:由________和_______。
作用:阻挡侵________入人体,而且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还有________作用。
第二道防线
①组成:溶菌酶和________。
②作用:溶菌酶使________溶解,吞噬和消灭________。
注意: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______和_____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叫做______免疫。
第三道防线
①组成:________(如淋巴细胞)和_______(如脾脏、淋巴结核胸腺)。
②作用:体内产生_______,消灭________。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能够刺激________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________,叫抗体。
抗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_______,是________获得的针对_______种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称为_______免疫。
(4)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______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_______,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______,获得______功能。
(5)人体免疫功能:_______ 、_______和 ________。
二、传染病与预防
1. 传染病:指由_______引起的,能在_______之间传播的疾病。
2. 传染病的特点:_______、________。
3. 传染病的类型: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传染病。
4. 传染病的预防
(1)流行的三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艾滋病
(1)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毒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3)传播途径:患者和带病毒者的________、精液、________、乳汁等。
(4)有效预防措施:养成的生活方式________和良好的________,阻断________。
三、安全用药
1. 概念: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________,尽量避免药物对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 药物:分为________与非处方药(简称________。)
3. 注意事项: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的________、适应症、________、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贮藏条件等。
附:枣庄市第37中学2014年6月7年级生物第六章质量过关测试题
班级________学号 姓名_______(满分5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曾经感染过腮腺炎病毒的人,可对此病产生终生免疫。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 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
C. 患过腮腺炎的人,对其他疾病也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
D. 对患腮腺炎的病人要及时治疗并隔离,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2.“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叙述或做法正确的是
A.吸毒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极度兴奋,可以少量使用毒品
B.感冒后,服用的药物价格越高,剂量越大,疗效越好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D.有人吃鱼、虾会出现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抗体
3. 2013年枣庄市成功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的复验,在创卫复验活动中,全市上下进行卫生大扫除,清洁环境,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卫生大扫除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 A和C
4.今年春季多地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卫生部门要求幼儿园要做好课室和幼儿用具的消毒卫生工作,尽量减少病例传播。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消灭病原体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保护易感人群
5.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症。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能刺激人体( )
A.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 B.产生抗体,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C.产生抗原,获得特异性免疫 D.产生抗原,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6. 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属于( )
A.抗原和抗体 B.抗体和抗原 C.抗原和抗原 D.抗体和抗体
7.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这是因为疫苗( )
A.能直接杀灭病原体 B.能促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C.本身是抗体,能特异性吞噬抗原 D.是一种抗生素,注射后能增强抵抗力
8. 药物包装盒上的“OTC”表示的该药物属于( )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口服药 D.注射药
9.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 B.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会得此病
C.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 D.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10.小明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分别属于( )
A.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 特异性免疫
C.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 特异性免疫
11. 卫生部规定每年12有5—6日及次年1月5—6日为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日”,要求4 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 )
A.抗体 B.抗原 C.病原体 D.杀菌物质
12. 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此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B.皮肤黏膜的某些附属物阻挡和清除异物
C.某些人吃鱼、虾后引起过敏 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
13. 服用非处方药时,看药品使用说明书中的项目应包括( )
①功能与主治②用法与用量③规格④生产日期与有效期⑤注意事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4. 不小心被狗咬伤后,要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的狂犬疫苗和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抗原 保护易感者 B.抗原 控制传染源
C.抗体 保护易感者 D.抗体 控制传染源
15. 以下是人体与免疫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其中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吞噬细胞 B.溶菌酶、吞噬细胞
C.抗体、淋巴细胞 D.黏膜、杀菌物质
二、非选择题(每个1分,共20分)
16.(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以来,在上海等地区发生了由H7N9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已知H7N9禽流感主要传染途径为人与带病禽畜接触传播,商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有关专家建议普通人预防禽流感应做到:(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3)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3)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伤口,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等。
(1)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引起禽流感的 。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H7N9型禽流感的禽类属于 。
(2)专家建议普通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建议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这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属于 .
(3)从传染病类型来看,H7N9型禽流感和普通流行性感冒一样,属于 传染病。
(4)如果成功研制H7N9型禽流感疫苗,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在此过程中,注射进入人体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受到刺激的 细胞产生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其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 免疫。
17. (8分)2013年春,流感家族中的以为不速之客﹣H7N9不期而至,拨动着中国内地民众的神经.H7N8型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截止5月16日16时,全国已确诊130人,36人死亡,72人痊愈.迄今为止,没有迹象表明H7N9病毒已发生人际间传播,目前没有疫苗.据国家疾控中心网站介绍,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1)H7N9病毒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属于该病的 。
(2)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看,对临床确诊为H7N9型禽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这属于 ;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这属于 。
(3)若H7N9型禽流感疫苗研发成功,那么注射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属于 ,它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4)为防治H7N9型禽流感,某些同学自己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上印有“OTC”字样,这种药属于 药(填“处方”或“非处方”)。
(5)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易感高危人群是 。
A.医生 B.农民 C.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者 D.司机
18.(5分)入春以来,一种叫H7N9新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给我国养禽业带来巨大灾难,而且该病毒能使人致病、致死。各地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已控制了H7N9的进一步蔓延。请据此回答:
(2)不少地方焚烧或活埋病鸡,此措施属于 。
(3)H7N9疫苗尚未研究成功。某地现有一批H1N1禽流感疫苗,该地能否用H1N1疫苗来预防H7N9禽流感呢?请你帮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①取健康小白鼠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如图所示:
②在甲组体内注射 ;乙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给两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感染H7N9的活禽提取液,然后观察两组小白鼠健康状况。
【预测结果】甲组小白鼠 ,乙组小白鼠 。(填患病或不患病)
【实验结论】H1N1疫苗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其原因是注射H1N1疫苗获得的免疫属 免疫。
枣庄市第37中学2014年6月7年级生物第六章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BBA 6-10 BBBDB 11-15 ABDAC
二、非选择题 16. (1)病原体;传染源;(2)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3)呼吸道;(4)淋巴;抗体;特异性
17.(1)病原体 (2)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3)抗原 特异性免疫(4)非处方(5)C
18.(1)控制传染源 (2)H1N1疫苗 患病 患病 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