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周末培优第20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周末培优第20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12-13 10:1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试时间:50分钟,总分:70分)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热带雨林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
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D
2.在四个编号①、②、③、④的生态系统中,它们的非生物成分和日照状况无太大区别。其中的生物成分如下表所示: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种群数越多,营养级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根据表中信息可知,③中的种群数最少,营养级结构最简单,故稳定性最低,①中的种群数最多,且营养级结构最复杂,故稳定性最高,故选A
3.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B.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C.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D.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也会越强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保持正常动态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A正确;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B正确;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C正确;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恢复力稳定性会越弱,D错误。
4.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答案】C
【解析】小生态瓶应该是一个密闭的环境,包含生成系统的成分,并且放在光下,有能量的输入,故选C。
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时,常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使用固体培养基来培养酵母菌
D.“制作生态缸”时,制作的生态缸必须是封闭且透明的,并给予适宜的光照
【答案】C
6.下图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或同一生态系统内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则生态系统a~d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若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Y可表示物种丰富度
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生态系统的a~d种群中d一定是生产者
④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为d→c→b→a,Y可表示生物量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C
7.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其根本原因在于
A.受到较多的人为干扰
B.生物种类比较单一
C.土地中积累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
D.非生物因素常常不稳定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生物种类多,则营养结构复杂,稳定性高。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B
9.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以下方法错误的是
A.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要有严格的要求,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
B.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C.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应将生态缸放置在直射光下
D.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
【答案】C
【解析】生态缸应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为防止温度过高,一定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10.某湖泊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A.如图所示调节方式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B.在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调节方式,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
C.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仍旧可能修复
D.如图调节方式不是生态系统主要的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十分少见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湖泊污染后导致鱼死亡,鱼腐烂后使污染加重,使生态系统更不稳定,A正确;图示为正反馈调节,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为负反馈调节,B错误;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仍旧可能修复,C正确;生态系统的主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而图示为正反馈调节,D正确。
11.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
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
C.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D.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
【答案】B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可人工大量引入外来物种
B.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高
C.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答案】A
【解析】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态,如部分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A错误;生物多样性丰富,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强,B正确;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
13.下列关于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合理搭配瓶内生物与非生物的成分
B.按合适的比例放入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C.生态瓶要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D.定期向瓶内投放食物,通入洁净空气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一定要合理搭配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A正确;生态瓶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B正确;生态瓶应放置在散射光下,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使生态系统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C正确;生态瓶应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D错误。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单一,抵抗力稳定性弱
B.湖泊的水体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草原上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强抵抗力稳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物种数量越少,抵抗力稳定性越弱,A正确;湖泊的水体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C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15.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该河流的AB段上,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
B.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
D.BC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16.(8分)如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食品工厂会向河流排污(含大量有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高山、河流、村庄中的生物分别属于不同的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除了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还有_______________。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____________能力。
(3)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份无机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采集、调查;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开装置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5)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物种组成 工厂、村庄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自我调节
(3)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无机盐
(4)取样器取样 偏小
(5)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分)
17.(8分)某条河流发源于高山湖泊,流经村庄、冶炼工厂(常年向河流中排放污水)等地后进入大河,回答下列问题:
(1)某兴趣小组进行的物种丰富度调査结果为:高山湖泊>大河>冶炼工厂附近河流。可见河流具备一定的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调节机制)。
(2)环保部门的研究人员在冶炼工厂下游200至2 000米的河道中调査,发现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存在有藻类、水草、浮游动物以及多种鱼类,并测定相关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种群
藻类
浮游动物
A
B
C
重金属含量(mg/kg鲜重)
0.0057
0.065
0.0068
0.071
0.87
“A、B、C”表示三种不同生物,其中最可能代表水草的是:______,B和C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______。浮游动物和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3)重金属能够沿着食物链富集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自我调节 负反馈
(2)A 捕食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分)
(3)重金属吸收后不能利用、不能分解、不易排出(2分)
18.(8分)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__________成分,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要有________________成分。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适当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4)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8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生产者 垂直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3)自我调节能力
(4)水中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植物提供了氮、磷等无机盐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3分)
19.(8分)养殖业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但近年来养殖业污水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很多地方鼓励建造人工湿地以处理污水。人工湿地内,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请回答:
(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该人工湿地地势高低不平,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这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演替指的是_____________。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防止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对该湿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对一些个体微小、数量多的小动物,常采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8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
(2)水平结构 次生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分)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分)
(3)目测估计法
20.(8分)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含有粪便、饲料残渣的废水既破坏生态环境,又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技术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废水处理流程图。氧化塘中生活着风车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游藻类、圆田螺、细菌等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 成分。
(2)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主要的原 因是_____。
(3)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这是因为_____。
(4)厌氧池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
(5)氧化塘中的_____等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的CO2、磷酸盐、氨盐等营养物质供藻类生长。
【答案】(8分,每空1分)
(1)太阳能 化学能 生产者
(2)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3)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外界浓度过高微生物失水
(5)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