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概念模型的建构(P88问题探讨)概念模型的建构 从群落的演替可以看出,一定的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哪些生物能够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变着无机环境。在环境条件大体相同的地方,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往往也相近或相似。这些都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思考 :如图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角,请用所学生物知识判断:一只熊猫、保护区所有熊猫、保护区所有生物、保护区分别属于什么?
菜市场上有鸡、鸭、鱼等动物,也有各种青菜,还有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那么上述生物与非生物是否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P88)旁栏思考题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二、生态系统的范围: 可大可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
还可以分出很多个生态系统,例如:三、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
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
(盐分不同)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植被分布)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1、分布:
2、主要特点:
3、生物的特征:
植物:
动物:
4、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湿润、较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以乔木为主,也有灌木和草本植物树栖和攀爬种类多①人类的资源宝库 ,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业产品; ②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③改善生态环境,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1、分布:
2、主要特点:
3、生物的特征:
植物:
动物:
4、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群落结构较简单,受降雨量影响,不同季节或不同年份,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不同季节的景观大不相同;以草本为主,也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很少见大多具有穴居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两栖类和水生生物很少见。①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②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①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在调节气候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
②蕴藏丰富的生物资源(食用价值、药用
阶段价值和工业价值等)海洋生态系统1、分布:
2、主要特点:
3、生物的特征:
4、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
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海洋生物主要受阳光、温度和盐度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浮游生物多,浅海中有大型的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在200米以内的水层中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农田生态系统1、分布:
2、主要特点:
3、生物的特征:农垦地区;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主要成员是人种植的各种作物,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因此,人的作用非常突出;动植物种类稀少,群落结构单一,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主要成员。但人们如果不加强控制和管理,勤于播种、施肥、灌溉、除草、治虫,农田
生态系统将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
物很快会被杂草和其它植物所取代。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1、概念:
2、主要特点: 城市居民和周围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 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
土地、水体、大气都被人类活动所改造,住房、工业、企业、交通都是“人造”的;
能量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在物质和能量上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既有高度的依赖性又有强烈的干扰性。四、生态系统的结构1 组成成分
2 营养结构四、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1、图中除了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2、作为自养型的生物有哪些?3、作为异养型的动物有哪些?4、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枝败叶到哪了?3.提示: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提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提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图5-2这样的简化模型。 四、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类:无机环境作用:组成成份:为生物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物质——水 空气 无机盐能量——阳光 热能 地位;必备成份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自养型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 组成成份:作用:3.消费者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传播地位;非必备成份组成成份:作用:地位:4.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生态系统的不可缺少的成分(1)除绿色植物外,还有哪些生物是生产者?
(2)有人说:“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微生物都是分解者。”这种说法有何不妥?试举例说明。
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蜣螂)——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思考题生态系统的成分间关系非生物的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帮助传粉、受精、种子传播遗体遗体光能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教材P90 图5—3(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2、营养级1、食物链第四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三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生 产 者四级消费者第五营养级注意事项: 草→食草昆虫→青蛙 → 蛇 → 鹰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处在第几位即为第几营养级。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3.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
4. 分解者不参与该种食物链的组成。
5.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吃泥巴(主要指浮游植物)”
这两句谚语是否构成食物链?
请说明理由!否是3、食物网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二)食物链和食物网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在这个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92、在这个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蝗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草→兔→狐等4条3、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为____________
猫头鹰的营养级可以有_______________草本植物三、四、五、六4、属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蛇、吃虫的鸟、青蛙、猫头鹰5、狐与猫头鹰的关系________;兔与狐的关系_______;
猫头鹰与蛇的关系_____________。竞争捕食捕食、竞争注意事项: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
所食的动物。
2、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处在第几位即为第几营养
级。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3、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一定
是不同的,总是差一级 。
4、箭头所示方向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还表示
捕食关系。
5、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6、分解者不属于任何一个营养级。
7、在食物链中某种生物数量改变,会影响相邻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变化,但在食物网中不一定。(二)食物链和食物网思考:在P91图5-4和5-5中,若蝗虫消失,对生态系统分别有何影响?提示:
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捕食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而建立寄生链:通过寄生关系建立腐生链: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捕食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及其地位光合作用三进一出一进三出一进二出二进一出捕食遗体、残骸遗体、残骸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课件39张PPT。生态系统的结构 请思考: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及周围无机环境共同
形成什么?种群群 落个 体种 群群 落生态系统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
的一个群体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的系统
问题探讨: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模型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从组成看: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无机环境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2、从功能看: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3、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包括人)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还可以分出很多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等,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类型(二)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含有大量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些成分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思考:一个生态系统,它应该包含那些组
成成分呢?池塘生态系统图解Ⅰ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Ⅱ生产者Ⅲ消费者Ⅳ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次级消费者
初级消费者生产者非生物的能量(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自养生物,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主要成分)
异养生物——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异养生物——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蚯蚓等。
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为各种生物提供物质、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必备成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蘑菇青霉分解者这些是蚯蚓排出的粪便思考:如果没有分解者,自然界会出现什么局面?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1)生产者: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方面看属于自养型,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够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生物类群。绝大多数进行光合作用,如绿色植物;少数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
(2)消费者: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方面看属于异养型,虽存在着不同的级别,但它是生态系统的非必要成分。主要是指各种动物;另外有些寄生细菌,它们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小型消费者”的角色,故寄生细菌也属于消费者。 (3)分解者:从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方面看属于异养型,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也包括一些腐食性动物,如蚯蚓、蝇、蜣螂等,它们都能分解残枝败叶、尸体、粪便等有机物。
总之,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是:无机环境为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消费者加快物质和能量在群落中的流动;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将生物遗体、排泄物等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够将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态系统的成分间关系非生物的物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帮助传粉、受精、种子传播遗体遗体光能紧密联系 缺一不可1.腐生:从死的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大多数细菌、酵母菌、蘑菇等。
2.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中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菌、蛔虫等。寄生细菌能引起寄主发病的又叫病原菌。(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几条食物链?
(2)最长的食物链是哪一条?
(3)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共占有几个营养级?处在哪 几个营养级上?
(4)该食物网中,吃虫的鸟与青蛙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种间关系?在猫头鹰和蛇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种间关系?4个营养级,分别是三、四、五、六9条3.提示: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提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提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图5-2这样的简化模型。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生
产
者遗体、粪便等分解者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2)营养级(1)食物链第四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三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生 产 者四级消费者第五营养级三、食物链和食物网动动脑请写出谚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提示: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1.食物网: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的复杂营养结构1 食物网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2 最长的食物链是哪一条?4 哪些动物占有两个以上营养级?3 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哪些?食物链和食物网(3)食物网
请借助你今天的午餐,说出一条以你为终点的食物链。2. 营养级(1)捕食食物链:
(2)腐生食物链:
碎屑食物链:
(3)寄生食物链:3、食物链的种类:树生物碎屑 鱼虾等碎食性动物
小型肉食动物 大型肉食动物腐生菌
藻类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捕食关系总结生态系统
的成分食物链(网)
(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练习一、填充题
在稻→稻纵卷叶螟→赤眼蜂这条食物链中,共有_____种消费者,_____个营养级。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是_________。二三赤眼蜂稻纵卷叶螟二.选择题:1、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
营养级 ( ) A.第五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对水稻→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
描述是 ( )
A.水稻是生产者 B.鼠是初级消费者
C.蛇是次级消费者 D.鹰属于第三营养级BD3、下列哪组生物可和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
A.水藻、鸟
B.小鱼、大鱼
C.小草、昆虫、细菌
D.水藻、虾C4、对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四个营养级,两个次级消费者B.有三个营养级,一个生产者
C.食虫鸟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有三个营养级,三个消费者
C5、下图的南极生态系统中,包括______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生物属于三级消费者,_____________生物占有
两个营养级。假设大鱼
全部死亡,则
磷虾数目将
___________。虎鲸、企鹅、海豹虎鲸、海豹5增多6.下图表示某草地上草、虫、鸟三类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依次是鸟、虫、草
B.a点时丙数量的上升主要是食物的增加
C.b点时丙的下降主要是天敌的减少
D.生态系统崩溃的原因最可能是鸟类的锐减D(1)、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
有____条。
(2).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
,只属于次级
消费者的生物是 ____。
(3)、猫头鹰占有____个营养级。
(4)、蟾蜍和蜘蛛的关系既是____,又是____。
(5)、吃虫鸟与蟾蜍之间的关系是____。
(6)、吃虫鸟如果因某种原因而减少,则蟾蜍
的数量可能是____。蜘蛛5吃草籽鸟、昆虫?? 猫头鹰
蛇
吃虫鸟
吃草籽鸟
蟾蜍
蜘蛛
昆虫
草
4捕食竞争竞争增加7、请依图回答:8、下图为阿拉斯加苔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分析:
(1)在此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还必须有????? ? 存在。
(2)由于此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结构简单,所以????? ? 能力小,若? ?? ?? 受到根本性破坏,则此生态系统将崩溃。
(3)前苏联核实验曾把从137Cs等放射性元素,释放到空中,以后铯被地衣吸收并积累在体内,结果受污染最重的生物是???????? ? 。
(4)写出一条表示爱斯基摩人占第三营养级的食物链????????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自动调节地衣(或生产者) 爱斯基摩人 地衣→ 驯鹿→爱斯基摩人 课件15张PPT。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温故知新同种所有+无机环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1生态系统的结构 自主学习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类型
3、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一.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类型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生
态系统
的
类
型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二.生态系统的成分猪笼草菟丝子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吗?不是。不是。如蓝藻、硝化细菌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不是。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细菌都是分解者吗?不是。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关系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无机环境捕食分解作用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是一个生态系统必不可少成分。1.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
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
成复杂营养结构。
3.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4.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
级消费者。。。三.食物链和食物网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4、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差一级)。 3、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1、捕食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注意:2.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吃泥巴(主要指浮游植物)。”
这句谚语是否构成食物链?问题1:
此食物网中有食物链多少条?______,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____个营养级9条草g食草昆虫g蜘蛛g青蛙g蛇 g猫头鹰 草g食草昆虫g青蛙g蛇g猫头鹰 草g食草昆虫g蜘蛛g吃虫的鸟g猫头鹰 问题2:此食物链中,占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 , 鹰占有___________ 4 个营养级.蛙、鸟3、4、5、6问题3: 青蛙与鸟是_________ 关系. 蛙与蛇是 ________关系.蛇与猫头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竞争捕食竞争和捕食问题4: 蛙大量死亡后, 吃虫鸟的数量________,蜘蛛 、食草昆虫的数量____________ 鼠的数量____________。 增 多增 高,减 少处于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生物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种内斗争加剧),最后趋于稳定。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捕食关系总结生态系统
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24张PPT。温故而知新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两方面?
2.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初级消费者是如何获取能量和如何分配能量?质疑: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
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1.能量的源头 :
2.起点:
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渠道:
5.能量散失的形式:
太阳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热能思考: 生产者
(植物)呼吸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呼吸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呼吸呼吸分 解 者呼吸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全过程结论:每个营养级都有未利用的部分2.初级消费者如何获得能量?
获得的能量有哪些去路?
次级消费者呢?3.每一个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是否相同? 能量的去路是否相同?最高营养级呢?思考: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哪些去处?( 三)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能不能从下一个营养级反向流向上一个营养级?为什么?
2.第二营养级获得第一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第三营养级获得第二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多大范围内?
3.流入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向后一个营养级?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吗?
每个营养级同化能量=下一个营养级同化能量+呼吸消耗能量+分解者释放能量+未被利用能量思考: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单向流动:生产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初级消费者不循环,不可逆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渐减少的能量金字塔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思考:迁移创新:1.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根据林德曼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 1. 如D鱼体重增加1kg,所需
浮游植物约________ 。 1000kg2.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3.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动图解,回答问题。①图中D表示_________。
②能量在逐级递减中,传递率按20%计算,若狐获得的能量是8千焦,传递给狼的能量为_____千焦,狼获得的能量中,草应供给这条食物链的能量为______千焦。
③图中各营养级通过A___ __作用被消耗,通过B________利用,而B又通过C____ _____被消耗。太阳能 1.6 200 呼吸 分解者 呼吸作用
(四)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能不能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 质疑:思考:锄去农田中的杂草,修去树木的侧枝,目的是什么?
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
能量流动的数量
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的途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第二营
能量流动 养级→‥‥‥第五营养级
单向流动不循环
能量流动的特点
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
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研究的目的
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本课小结1.人们常用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 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 )A课堂练习: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内伴随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C3.(多选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BD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4.森林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如果黄雀增加体重10克,按理论计算,最多需要蝉( )A.10克 B.100克 C.1000克 D.10000克C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据
图回答:(1)图中a1代表
(2)图中a2代表
(3)a3<a2的原因是
(4)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上看,一个
营养级的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只
有 ,因此,一个食物链一般 不能超过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从第一营养级流动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所以a3<a2; 10%-20% 五个营养级 课件26张PPT。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是顺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主渠道进行循环流动的。前面讲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不同的,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的。而物质循环是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出现,是循环流动的。那么,生态系统中物质到底是怎样循环的呢?引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
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
又叫生物地化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
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2、物质循环的特点水循环: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
重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
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
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
氮循环:
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
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
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
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
复循环。 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
和生物体中,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
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
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循环还与生命活
动紧密相联。亿万年来,在地球的生物圈
和大气圈中,碳通过生命的新陈代谢,往
复循环、生生不息。
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
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
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
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
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
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碳的循环过程 碳的作用:
糖、脂肪、蛋白质、核酸都是构成生
物体的基本物质,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
碳元素。碳元素大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
有生命。 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即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 碳的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 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
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这部
分“C”暂时脱离循环,一经开采运到地面
燃烧,仍可产生CO2再返回碳循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进入生物群落
碳出入生物 把CO2合成有机物
群落的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碳出生物群落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特点:(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键和食物网的渠道实
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
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
特点
范围
联系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
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反复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具全球生物圈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
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识图作答:课堂练习:(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CO2的方式。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形式进行循环。
(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
__ ___ 和大气之间的循环。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微生物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燃烧 CO2绿色植物课件31张PPT。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生态学研究的新领域。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体现其价值。信息细胞内部 de 信息流DNA→mRNA→蛋白质---细胞接受外界信息--个体内部信息流神经调节中的电信号
激素调节中的激素(化学信号)
免疫调节中的抗原信号神经调节中的电信号激素调节中的激素(化学信号)免疫调节中的
抗原信号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
包括声、光、热、电、力、磁…物理信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
也可以是生物。物理信息--光植物的向光性植物开花的光周期
--感光物质:光敏色素萤火虫发光-求偶信号物理信息--光物理信息--声鸣叫-求偶物理信息--振动蛇的热感受器
--红外线感受器物理信息--热物理信息--太阳光鸽子喙部有感应磁场器官-识途靠地磁导航物理信息--磁飞鸽传书以代谢产物、分泌物等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
包括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等。化学信息桉树的自毒现象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传递的信息
包括舞蹈、运动…丹顶鹤雌雄求偶时双双起舞行为信息行为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
-炫耀求偶求偶行为:
-雄蝇“送礼”
-公鸡“请客”
-鳄鱼“情杀”以食物或养分传递的信息;
包括食物的数量、体重、肥瘦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就是
生物的营养信息系统。营养信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模式想一想:有什么特点?
不循环;不单向;具反馈。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物种群的繁衍;种间关系的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相关资料:
在苹果园里放置一个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相同的频率或声音。当蜜蜂感受到电子仪器发出的信息后,就会受到诱惑,飞到苹果园去采蜜。这就有助于苹果更好的传粉,从而提高产量。 提高传粉效率和结实率Ultrabite
鲤鱼诱鱼剂 提高渔产量 用性干扰剂、性引诱剂控制害虫的数量控制害虫的方法化学防治-农药机械防治-捕杀生物防法引进捕食者
引进寄生者
引进竞争者
使用性引诱剂
使用性干扰剂生物防治无污染!暗室培养,可以让菊花在夏天开发!信息传递的其它应用信息传递的其它应用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鸡的产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