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教案)[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教案)[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8-02-20 19:11:00

文档简介

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课题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2、知道原子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3、认识分子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物质的不同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 知道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难点:认识微粒的数量级的大小。
教 学准 备 PPT课件
板书设计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分子由什么构成------原子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二、不同种类的物质1、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2、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与石墨三、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复习】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多少?--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引入】分子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回顾】水电解实验:1、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2、由这个实验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学生讨论再归纳)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介绍】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历程。【读图】我们用模型来认识分子、原子,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介绍】常见的物质哪些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同种类的物质【读图】不同物质的模型,得出 调控:对水电解的实验的结论,可适当地增加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的学习
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1)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2)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网状,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成层状,足球烯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球状。重点讲解:金刚石和石墨在性质上的区别:物理性质上: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上:一样。【举例】科学家做过的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充满氧气,分别放入金刚石和石墨,结构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三、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认识】不同的分子和原子质量。【学生活动】感受10-27千克质量大小。称量1克米,数出米的粒数。 反思: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课题 表示物质的符号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2、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和化合价、金属和非金属。3、能用;表示离子或带电原子团。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会查元素的化合价,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难点:会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教 学准 备 PPT
板书设计 表示物质的符号一、化学式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金属 固态非金属 稀有气体 气态非金属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分子构成 离子构成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⑶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⑸表示分子的质量二、离子的符号1、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2、离子符号的意义:3、常见的离子(包括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三、化合价1、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2、常见化合价: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规律;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3、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4、单质的化合价为零。5、标价方式与离子表示方式。6、应用: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复习】1、默写元素符号2、说明符号的意义 调控:
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新授】一、化学式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化学式2、化学式的确定依据:由实验测定组成,如水的电解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凭空想象,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3、化学式的书写原则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双原子分子:稀有气体:多原子分子:固态非金属(结构复杂,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同上):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左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的最简单整数比表示。【例】【练习】4、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5、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⑵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⑶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⑸表示分子的质量【例】【练习】【补充】1.化学式能代表某种质,如CO2这个化学式就代表二氧化碳。因为一种物质只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2.化学式能表示物质组成。如H2O这个化学式能表示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化学式能表示物质中原子或离子个数比。如NaCl这个化学式表示在氯化钠中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个数比为1∶1。  4.通过化学式可计算式量。如水的化学式是H2O,H2O的式量=1×2+16=18  5.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如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32:16×2=1∶1  6.通过化学式可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二、离子的符号【引入】当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成为离子时,怎样用符号来表示呢 1、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2、离子符号的意义:3、常见的离子(包括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三、化合价1、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2、常见化合价: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氢、氧元素的化合价规律;常见原子团(根)的化合价。3、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4、单质的化合价为零。5、标价方式与离子表示方式。6、应用: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推出各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例】 反思: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课题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2、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重点难点分析 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
教 学准 备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PPT
板书设计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模型模型方法(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模型的类型符号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一、引入:采用提问及学生讨论的方式在生活中你(你用过)见过哪些模型或符号?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些模型或者符号?符号或者模型的引入有什么好处?如:眼球的模型、地球仪、细胞的结构模型学科中出现的符号、生活中常见的符号等等通过学生对以上的分析进行归纳因为地球太大,难以认识,所以人们常用地球仪。 因为细胞太小,难以观察,所以人们画出了细胞模式图。由于眼球构造太复杂,难以表达,人们制造了眼球模型二、学生观察水的状态模型并进行思考水从液态转变到气态,水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水从液态到气态起本质的原因是什么发生了变化?说一说用模型来表示水状态变化的好处。模型建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符号:在我们已经学完的三册科学书里,我们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也学习了一些符号,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符号的意义,并说明为什么用这些符号。 调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授课的方式及教学的策略
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例如: 运动学:v t s 单位:m/s s m 电学:R I U单位:Ω A V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符号,它们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自由发挥),并且谈一谈这些符号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方便。如:时间,不同国家用不同的文字表示,为了减少这种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我们就用T来表示时间,再如一些复杂的事物,如电路图中的元件,如果都要用实物表示,那么电路图会变的十分复杂,所以我们就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可见四、符号的作用:1、简单的表明事物 2、避免混乱小结:通过学习同学们应该建立一种使用符号和模型的思想,它可以帮我们形象的认识事物的共同点,免去一些外因的科学研究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符号和模型就是中间的纽带,所以我们建立了模型和符号的概念对我们以后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是很有利的,同学们通过学习后经常去使用一些符号和模型,也可以去设计一些符号和模型,只要方便使用就可以。当然你设计的符号如果没有经过有关机构的认同,千万不要公开发表!包括你的作业和试卷。五、思考及完成课本上的思考题和作业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课题 原子结构的模型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难点: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教 学准 备 PPT课件 课外资料
板书设计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1、道尔顿--发现原子2、汤姆森--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 4、波尔--“分层模型”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2、原子核: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点) (带正电)三、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四、带电的原子--离子阳离子(带正电):原子失去电子阴离子(带负电):原子得到电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引入】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中本来就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通常情况下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物体是中性的。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带电的微粒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那么,这种微粒到底是什么呢?这就牵涉到原子的结构。【新授】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介绍卢瑟福实验的过程及现象,让学生讨论起结论 调控:1、对卢瑟福实验的讨论,如何得出结论2、培养学生的读图与读表的能力
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原子现代模型)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象“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 【小结】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带负电2、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读表】思考:在原子中哪些数目总是相等的?(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2、质子、中子核电子的质量比较 质子、中子的质量大小几乎相等。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所以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读图】一杯水的微观层次分析3、一杯水--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夸克三、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同种原子的原子核内核电荷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是一定的。但有的原子其核内的中子数会发生变化。【举例】氧的三种原子的原子核:核内都有8个质子,但中子数分别是8个、9个、10个。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2、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氧的同位素原子是氧元素的不同种原子。【思考】氧的3种同位素其核外电子应各有几个?--8个。如:氢有3种同位素原子:氕、氘、氚。汞有7种同位素。3、同位素元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化学分析、消除细菌、医学诊断等。【阅读】利用碳-14同位素测定年代五、带电的原子--离子【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所以,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反思: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课题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3、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含量、所含元素质量比。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了解及查阅;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难点: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质量比。
教 学准 备 PPT
板书设计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一、相对原子质量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二、相对分子质量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化学式的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三、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1、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2、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引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元素符号表示的量,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C”表示的意思 【新授】我们知道“C”这个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且由相关的表中可以查得 C:1.993×10-26千克H: 1.674×10-27千克O: 2.657×10-26千克由此可见,原子的质量非常小,所以直接用它的真实质量会使计算复杂,且数据不容易记忆,所以我们取他们相对的值。在取这个相对的值之前我们必须先有一个标准。就像画地图时用的比例尺,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国家按比例缩小画到一张纸上,现在我们的原子质量太小了,所以我们要让它按比例扩大,而且扩大后的数值要尽可能易记,实际上这就是建立原子质量模型。找出了原子质量的标准,我们就把其它原子的质量与之相比,把比值就定义为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调控:
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下面就来规定这个标准C-12(提问:12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12,由于碳有两种同位素,即C-12,C-14,所以必须指明是哪种碳原子。)C-12 M=1.993×10-26千克1/12C-12 M=1/2×1.993×10-26千克=1.661×10-27千克先留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取1/12C-12作为标准?找到了标准,我们就可以给出任意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了 例如:O: 2.657×10-26千克/1.661×10-27千克一、相对原子质量 以C-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练习】查找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阅读】张青莲教授与相对原子质量--激发爱国热情二、相对分子质量1、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例题】注意规范及计算方法。H2SO4、3CO2、CuS04.5H2O等2、化学式的意义:5点(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5)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讲解】及【练习】三、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 1、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例题】H2O、NH4NO3【练习】Fe2O3、CO2、H2SO4、NH4HCO3、 2、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例题】讲解例题。提醒学生注意:①各元素的质量比跟原子个数比是不同的。例如NH4HCO3、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7∶1∶12,而它们的原子个数比是2∶4∶3。②计算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时,【练习】【补充】计算5t氧化铁中含铁多少吨。[解]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氧化铁的式量是56×2+16×3=1605t氧化铁中所含铁的质量是:5×70%=3.5(t)答:5t氧化铁中含铁3.5t。 反思: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课题 组成物质的元素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难点: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教 学准 备 PPT 课外材料
板书设计 组成物质的元素元素的种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包括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分布地壳中元素含量最多的依次是:氧、硅、铝、铁(后两种是金属)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引入】介绍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以及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与元素的关系。【新授】一、元素的种类1、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注意】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分类依据比较金属铁、非金属硫及硫化亚铁的性质【阅读】元素名称的由来:进一步来了解元素的分类二、元素的分布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阅读】人体种元素的作用【校本课程】营养与各元素的摄取;广告与生活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课外探究】海水中氕、氘、氚的利用 调控:元素的分类中比较新老分类的不同。通过铁、硫及硫化亚铁性质的比较来得出单质与化合物的不同。
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4、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5、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反思: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课题 表示元素的符号 课时 2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元素符号(H、0、C、S、Si、Na、Fe、Cu、Cl、Ca、Ag、Al、I、K、P),会查阅元素符号。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3、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应用的地形、典型历史事实,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认识常见元素符号难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简单运用
教 学准 备 PPT
板书设计 表示元素的符号一、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是国际上统一用拉丁文来表示元素的符号。2、书写:单字母大写 双字母: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3、元素符号意义:⑴一种元素(宏观)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微观)⑶这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二、元素周期表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有序的排列(门捷列夫)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复习】元素的种类、分布以及与物质、原子、分子间的关系【新授】一、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是国际上统一采用的符号,通常用该元素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当元素的第一个字母与其它元素重复时,可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2、元素符号一般表示:⑴一种元素⑵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⑶这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练习】1、“2N”等的意义;与“N2”的区别2、Fe表示的意义3、让学生默写常见的元素名称、符号及对应的核电荷数二、元素周期表【介绍】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7个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8族);112种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 调控:对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适当的分析,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XSL备课本 WS工作室
教学设计 调控与反思
【探究】寻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规律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性质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种类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质量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质子数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中子数上;规律可能表现在元素的发现史上;3、设计方案:研究课本上的元素周期表4、记录考察结构5、验证假设6、交流【小结】 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