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
1.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 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
C. 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 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读“三圈环流图”,回答下列各题。
2.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
A. a、b、e
B. b、c、d
C. a、d、e
D. c、d、e
3.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读“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10°盛行东南风
B. 10°~20°盛行东北风
C. 20°~30°盛行西北风
D. 30°~40°盛行东北风
5.甲、乙两幅图反映的时间与P地季节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3月份、春季
B. 乙表示9月份、秋季
C. 甲表示12月份、冬季
D. 乙表示1月份、冬季
下图为“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①处降水偏少的原因是( )
A. 多上升气流
B. 多下沉气流
C. 多气旋控制
D. 寒流影响
7.图中②处的盛行风向是( )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8.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图表示北半球冬季、高气压
B. b图表示北半球冬季、低气压
C. a图表示北半球夏季、低气压
D. b图表示北半球夏季、高气压
9.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A. 极地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副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0.图中三城市的气候类型都为(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11.导致三城市降水差异的原因是( )
A. 冬季风势力的强弱不同
B. 西风带控制时间长短不同
C. 信风带控制时间长短不同
D. 沿岸洋流寒暖流性质不同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的大气环流状况,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一般地,A地降水量比B地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C气流来自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该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情况怎样?为什么?
(4)请说出A、B、C、D四处风向的差异。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季节)季风分布图。E的风向为________风。
(2)图中季风E和F,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________(填字母),这类季风在________(地区)最为典型。
(3)昆明夏季主要吹________风(填风向),冬季主要吹________风(填风向)。
14.下面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
(2)在图上画出②所在风带的风向。
(3)图1中甲图气压带、风带位置比乙图____(偏北或偏南),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E地常年在④的影响下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四幅图中图________能反映图2中D海沿岸气候特征,该地属于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 1.A 2.C 3.D 4.B 5.C 6.B 7.A 8.A 9.B 10.D 11.B
12.(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对于北半球来说,此时是冬季。(2)多 A地气流由较低纬向较高纬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而B地气流向低纬流动,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所以降水相对较少。(3)副热带高气压带 降水少。 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冷凝。(4)A是西南风,B是东北风,C是西北风,D是东南风。
13.(1)夏 东南
(2)E 东亚
(3)西南 东北
14.(1)赤道低气压带 终年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②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偏北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
(4)全年温和多雨
(5)乙 地中海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或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 1. 同一半球的信风带和极地东风的风向一致,故A项正确;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散,故B项错误;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南风,在南半球是西北风,故C项错误;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不易成云致雨,故D项错误。
2. a为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上升;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上升;d为西风带,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3.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两侧为西风带(西南风)和东北信风带(东北风)。
4. 图中纬度向北增大,为北半球,甲图中副热带高压带移到了30°N以南,为北半球冬季的气压带分布图。此季节,0°~20°N被信风带控制,盛行东北风,A错误、B正确;20°N~30°N被副热带高压带控制,C错误;30°N~40°N被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南风,D错误。
5. 由上题结论知甲图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分布图,表示12月份、冬季,C正确;乙图中副热带高压带移到了30°N以北,为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图。
6. 读图,根据图示的纬度,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图中①处对应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受其影响降水偏少,B对。上升气流、气旋控制区是多雨区,A、C错。寒流影响导致沙漠延伸到西海岸,不是降水量少的主要因素,D错。
7. 读图,根据纬度,图中②处位于40°S~6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范围内,盛行风向是西北风,A对。
8. a图中大陆上气流下沉,会形成高压,由此判断图示为北半球冬季。相反,b图表示北半球夏季,大陆形成低气压。
9. a图中空气柱表示亚洲高压中心,它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10. 根据经纬度判断,A、B、C位于30°~40°N大陆西岸,且冬雨率较高,故应属于地中海气候。
11.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由于三地所处纬度不同,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时间不同,纬度越高,受盛行西风影响的时间越长,降水越多,故该题选B项。
12. 第(1)题,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应为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A地气流由较低纬向较高纬流动,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第(3)题,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冷凝,故降水少。第(4)题,A为西南风,B为东北风,C为西北风,D为东南风。
13.(1)此时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为夏季。
(2)E为东亚地区,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昆明夏季主要吹西南风,冬季主要吹东北风。
14.(1)赤道低气压带 终年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②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偏北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
(4)全年温和多雨
(5)乙 地中海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或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冬季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压带和风带》
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和海陆分布差异,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得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和海陆高低压形势季节性转换现象,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极地、赤道冷热大势-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判断-风带命名),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在冬、夏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标示高低气压中心。
根据气压带风带性质对判定气候的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因为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人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无风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讲授新课】
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输送和交换热量。)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下面我们一起先做一个活动。
看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那么在赤道和极地间会形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生:热力环流。就半球而言,是单圈环流。
师:(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箭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
想一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大气一有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师:很好。地球是不停转动的,而且地球的表面并不是均匀的,因此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全球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呢?我们仍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逐步投影)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立体图(北半球)
师:(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1.低纬环流
①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
②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偏转成东北信风。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①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
②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
③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北纬60°附近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北两方分流,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因此相反。
(投影)“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示意图”
师: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相间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请大家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熟练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并记住其名称。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七个气压带。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六个风带。
(引导学生思考)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个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过渡)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师:气压带和风带是怎样有规律的移动呢?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带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北偏;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向南偏。从夏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北移动。
师: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投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图略)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知识)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讲授新课】
(板书)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师:海陆热力性质有什么差异呢?
生:海洋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
师:那么,冬季,大陆与海洋相比较,哪里的气温低?哪里的气温高?夏季呢?
生:大陆增温和冷却比海洋快,同纬度的大陆温度夏季比海洋高,冬季比海洋低。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
(投影)教材第39页活动3图示(引导学生按步骤分析)
师: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
那么,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
生: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
师:为什么?
生: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师:夏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还是低气压?
生:夏季大陆会形成低气压。
师:为什么?
生: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师: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位于哪个气压带上?
生:冬季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夏季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
师: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
生:不会,图中的气压带会被高低压中心切断。
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地球上的气压带会被切成块状分布于大陆和海洋上。
师:很好。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冬夏季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压中心。
(投影)图示和表格
夏 季
冬 季
气 温
气 压
气 温
气 压
原 因
陆 地
高
低
低
高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海 洋
低
高
高
低
(投影)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和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分析归纳)
A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大西洋
7月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1月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承转: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冬季的亚洲高压(也叫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压(也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就很大。阅读41页课探究课题:东亚季风(动画演示)
师:季风定义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冬季,东亚盛行来自内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海陆热力差异。
季风环流的类型: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投影)
【课堂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又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知道北半球冬夏季的气压中心。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已初步掌握。了解到大气环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讲授新课】
(板书)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
师: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要把气候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情况描述清楚。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其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
(板书)(一)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北纬10°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会有这么样的特征?
生:受太阳辐射强,终年高温。
师:赤道地区受哪一个环流控制?
生:受单一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师: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的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盛行上升气流。
师:多什么样的天气?
生:多对流雨。
师:那么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特征怎么描述?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师:很好,这种气候就是热带雨林气候。
(投影)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读出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值。
生: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 ℃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 mm以上。
师: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呢?
生:赤道及其南北两侧的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等地。
(动画演示)热带雨林气候的世界分布
师: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只受单一的环流控制?(教师引导)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
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在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下,大气是怎样运动的?
生:气流下沉。
师: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生:终年高温少雨。
师:这种气候叫热带沙漠气候。
(投影)开罗——热带沙漠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
生: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西亚阿拉伯半岛、印度河流域、墨西哥、西南非洲、澳大利亚的中西部、智利北部和秘鲁等地区。(同时动画演示)热带沙漠气候的世界分布。
师:终年在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下,南北纬40°至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会是怎样的气候特征?
(投影)伦敦——温带海洋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生: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终年湿润,年降水量在700~1000 mm,气温年较差小。
师:这种气候叫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区?
(动画演示)温带海洋气候的世界分布
生: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交界两侧的西海岸、南美洲的智利南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的南北二岛。
(过渡)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带来风带和气压带的南北移动,这样就会有一些地区夏季受某环流的影响,而冬季又会受另一种环流的影响,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探讨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板书)(二)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动画演示)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师: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因为离赤道较近,故全年高温。看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夏季赤道低气压会移动到这儿并控制这个地区,会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会控制这个地区,降水稀少。)
师:这就是热带草原气候。
(投影)——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直方图
师:看图分析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
生:全年高温,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干燥。
师:正确。热带草原气候有干湿两季。请你找出主要分布的地区。
(动画演示)热带草原气候的世界分布。
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投影)世界气候分布图,标示风带和气压带。
师:很好。再看世界气候分布图(已标示风带和气压带),南北纬30°~
40°的大陆西岸。在夏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呢?会带来什么影响?在冬季哪个环流会移动到这儿?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南移并影响这一地带,暖湿多雨。)这种气候在哪儿最典型?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
师:很好。这就是地中海气候。看图回答,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
生:地中海沿岸地带、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周围和帕斯周围。
师:有哪些代表性的城市?
生:罗马、雅典、伊斯坦布尔、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墨尔本、帕斯、好望角、开普敦等。
师:这是唯一一种夏干冬湿的气候类型,大家要认真理解记忆。
承转: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补充其他气候类型(结合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
小结:刚才我们主要探讨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知道:在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有三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要特别注意: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
课件32张PPT。 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因为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人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大气环流成因表现——赤道与极地之间的三圈环流前提——地球表面均匀三圈环流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南极北极──单圈环流探究活动假设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存在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不移动(直射赤道),结果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流?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北极低纬上空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①低纬环流② 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三圈环流60°N30°N0°极锋GGDDDDGG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赤道北纬30度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南风北纬30度形成高压被迫下沉高空形成
高压难点解疑三圈环流
——风带形成极地东风带西 风 带东 北 信 风 带①②③3.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零三六九
七压六风
四高三低
相间排列
对称分布带带带带带带300N思维拓展:600S300S00900N600N900S阴雨阴雨阴雨晴朗晴朗晴朗晴朗极地高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带西风带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风带
随 季
节移动而南北移动2.就北半球来说,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太阳直射点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的移动,可判断季节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高压低压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600附近原为副极地低压带,冬季因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高气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低压高压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⑴东亚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使东亚冬季寒冷干燥。太平洋东亚冷干季风环流——东亚最典型阿留申低压亚洲
高压印度低压西太平洋
副高东亚暖湿东亚季风(夏季风—东南季风) 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温暖湿润,使东亚夏季高温多雨。东亚季风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赤道赤道思考:亚洲东部和亚洲南部冬夏季的盛行风向有何不 同?形成原因是什么?南亚南亚亚洲高压暖干暖湿 南亚冬季风是源于亚洲高压,夏季的西南风是来源于印度洋
上北移的东南信风。南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亚东亚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不同东南风西北风西南风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差异副热带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赤道附近的印度洋蒙古西伯利亚温暖湿润寒冷干燥温暖湿润低温干燥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主要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局部地区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气候的因素(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冰原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带2、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气候特征的定性描述高温高温多雨多雨终年高温多雨
成因: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温和凉爽湿润湿润
终年温和湿润
形成原因:全年盛行西风,
受海洋暖气团的影响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2)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下的气候类型温和高温多雨干燥夏季高温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受西风带控制,暖湿多雨(3)季风环流影响下的气候类型3、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1)模式法
(2)八字方针法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2、八字方针法(1)以最热月均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最高12、1、2月最高——北半球——南半球波峰型波谷型7月(2)以“温”定带以最冷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15°C以上0 °C ~15°C0 °C以下 ——热带——亚热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和寒带(3)以“水”定型
以年降水量确定气候类型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少雨型——热雨、温海——热草、三种季风——地中海——热沙、温陆(温沙、温草)、针、寒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