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进化第2课时[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的进化第2课时[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5-12-04 16: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Welcome to study biology !生物的进化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了鸡,然后让鸡下蛋!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相信上帝了!没了上帝,上帝创造了鸡的“解释”也就没人相信了。  于是关于生物起源的种种猜测又被提了出来,其中最被人认可的是“进化论”!第2课时进化论的演变1.物种不变论认为: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是一成不变的.生物之间无亲缘关系.2.布丰的直线进化论:(1)观点: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直线进化的.如:    (2)物种可变的原因是生物的环境特别是气候和食物发生了改变.现代鳄鱼远古鳄鱼古代鳄鱼拉马克关于进化的用进废退学说   拉马克是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18世纪初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原因。环境改变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着变,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起来,有的器官则由于长期不使用而萎缩退化了。 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树叶,当然颈长的有优势,它们想要长颈,于是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虽有一定道理,但事实上由于使用而发达起来的器官特征并不能遗传给后代。达尔文通过几十年的观察分析,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过度繁殖:   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生存斗争:   生物的生存资源有限,要生存就必须与无机环境、异种个体及同种的其他个体进行斗争!遗传变异:   生物产生的后代会发生变异,产生各种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生物的变异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有的却不适应环境! 适者生存 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自然选择过程分析:原始种变异个体生存斗争有利变异的个体活下来(适者生存)长期的选择和遗传的不断积累,微小有利变异显著有利变异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意义: 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
和适应性。自然选择的概念: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很好地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原因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做出科学解释,而且仅限于对生物个体的分析.进化论:通常指生物界的进化理论,亦称“演化论”,旧称“天演论”。进化论一词最初为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年一1829年)提出;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
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的理论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进化而来,现代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给予达尔文进化论以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一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展之一。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