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第一课时[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态系统第一课时[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2-18 10: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 教学方案
清华实验学校 初三科学组
1. 教材分析:
1. 本方案是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二章第2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2. 本节教材在种群和群落的基础上主要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四个部分来阐明生态系统复杂性,从多方面来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群落和环境的综合性。
第一部分列举了各种生态系统,以此说明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教材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常见的生态系统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森林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为代表,阐明了两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让学生举一反三,说出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组成,然后归纳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大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包括水、空气、土壤、温度、阳光、有机物和无机物。
本教案有以上两部分内容设计。
2. 教学目标:
3. (一)知识目标:
4. 了解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初步懂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5. (二)能力目标:
6. 能够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来解释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7. (三)情感目标:
8. 通过观察和调查以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9.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0. 生态系统的成分。
11. 四. 教学方法:
12. 探究与讨论相结合。
13. 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设计情景 由《敕勒歌》中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引题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复习引入 由草原常见动物入手述说以下概念:生物个体、种群、群落+ 无机环境 → 生态系统 前后关联自然切入知识延伸
先学后教、关注重点 学生阅读“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成分”两部分内容,找出关键词 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构建框架、梳理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建构知识框架: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生态系统的成分 学会梳理突出重点
创设情景、合作探究互动探究、释疑启智 观看视频,思考影片中的讲到的生态系统类型的特征学生游戏:1.第一二三小组同学分别代表“森林、草原、农田生态系统类型”,要特别关注各自生态系统类型的特征。2.第四五六组分别向有关小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被提问的小组由一人主答,回答不完整可以由组内其他成员补充。3.第七小组可以就回答的情况进行补充,也可以向全班提问题。 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
情感培养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种类繁多,层次明显。现在由于人类的乱砍乱伐,肆意捕杀,天然树林的面积与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在积剧减少。为了保证人类有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教师的问题、教材的重点 由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本节的教学重点:“尽管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你能归纳出他们有那些共同点吗?生态系统有那些组成成分?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这些成分吗?” 设疑启智逐步升华
引入第二部分重点内容 学生对教师的核心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得出“生态系统的成分”教师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加深理解
知识应用 给出图片,由学生讨论草原的几种生物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炼升华 给出图片,学生读图分析思考:1.你认为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哪个最重要?2.假如生态系统中缺少分解者将会怎样? 提升思维能力拓展知识内涵
知识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知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类型1.生态系统2.生物圈3.类型二.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2.消费者3.分解者4.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巩固知识融会贯通
讲练结合、巩固提高 给出习题、学生练习 知识内化巩固提高
课外拓展 学生阅读资料 思考问题 开拓视野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