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人健康与环境[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篇第五章人健康与环境[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12-28 10: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人






境健 康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含义影响健康的因素的概述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身体的防卫非传染性疾病照顾好你的身体来自细菌的威胁来自病毒的威胁传染病对微生物的抵抗特殊的防病毒措施人类的免疫功能肿瘤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注意食品卫生平衡膳食远离毒品吸烟危害健康了解一些急救常识血型与输血1、健康的含义 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最佳状态。 要过健康生活,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保持心理健康,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健康三要素:1 .第一道防线
1)组成 :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
2)功能 :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身体中抵抗疾病的途径2 .第二道防线
1)组成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2)功能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 1.人人都是生来就有的2.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3.第三道防线
1)组成: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淋巴管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自然免疫——直接或间接(释
放淋巴因子)作用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自然免疫 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记忆细胞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都有免疫功能
2、特异性
3、免疫记忆能力二.特殊的防病措施计划免疫—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人工免疫人体免疫功能(1)免疫功能异常七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食


毒细菌性
食物中毒非细菌性
食物中毒某些病源菌污染食品,使食品中含有大量活菌
或它们所产生的毒素,人食用后致病一般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少数动植物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如河豚)有些食品在某些条件下长期储藏可形成
特有的毒性物质(如发芽的马铃薯)发生较少,但死亡率较高被农药污染的食品 注意食品卫生平衡膳食 营养物质的种类齐全、数量适当、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 平衡膳食五谷类蔬菜、水果类魚肉蛋、豆类及奶制品油脂类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一. 肿瘤(1)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区别: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通常受到严格的调控。但在各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会无节制地连续分裂、形成肿瘤。
恶性肿瘤(上皮性肿瘤—癌、非上皮性肿瘤)。细胞会发生转移
二.冠心病 (1)冠心病的病因: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狭窄或动脉硬化),引起心肌供血不足, 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症状有胸闷气喘.严重时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 (2)动脉硬化的原因:由于胆固醇和其他脂肪类物质在动脉管壁堆积,使动脉管壁失去弹性而变硬,同时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三.高血压和糖尿病血压的测量:
测量工具:血压计
测量部位:上臂肱动脉高血压分别是多少三.高血压和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防治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过少1.注射胰岛素制剂
2.控制和调节饮食
3.适当锻炼三、远离毒品常见的毒品的种类:大麻、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冰毒、摇头丸。 四、吸烟危害健康香烟的主要有毒成分:
焦油、烟碱、一氧化碳。病毒
(1)结构:非常微小的生物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壳是蛋白质,中心是核酸(含DNA、RNA)。
(2)形状:球状、卵圆形、杆状、丝状和蝌蚪状。
(3)营养方式:寄生生活。呼吸道粘膜和肺 飞沫
空气 肺结核、流感、腮腺炎、麻疹 不随地吐痰、房内空气流通,加强体
育锻炼、预防接种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
食物 甲肝、痢疾、伤寒、蛔虫病 饭前便后要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
管理好粪便和水源,不吃腐败食品 血液
淋巴 吸血昆虫 疟疾、丝虫病
乙型肝炎、消灭吸血昆虫(如蚊子),预防接种 皮肤
体表粘膜 直接间接接触 血吸虫病、破伤风、狂犬病 消灭钉螺.管理好粪便,注意个人卫生 泌尿
生殖器官 性接触 爱滋病、梅毒、淋病 遵守性道德、一夫一妻制 由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炭疽病 炭疽杆菌 主要是皮肤体表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来自细菌的威胁1.细菌的特点:个体微小;单细胞个体;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2.细菌从形态上可分为三类: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3.细菌的生殖方式: 有益(乳酸杆菌、根瘤菌)
有害(病原菌---结核杆菌、链球菌)4.细菌的营养方式:5.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裂殖(速度很快)1.卫生部公布的2004年1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显示,病毒性肝炎居发病数的第一位。病毒性肝炎属于
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2.20世纪初,许多地方疟疾猖獗,人们根据疟疾分布的情况而得出结论:气温较高、低洼多水的地方易发生疟疾。这些地方之所以易发生疟疾,原因是 ( )
A.气温较高、低洼多水的地方适合蚊子繁殖
B.这些地方的水中存在着很多疟原虫
C.长期生活在这些地方的人,身体的抵抗力较差
D.这些地方气温高,人们衣服穿得少,容易直接接触病原体3.自去年12月以来,亚洲已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禽流感,越南、泰国等国家还出现了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为了确保疫情能够得到完全控制,对疫区开出的车辆进行严格消毒,该措施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计划免疫4.禽流感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每次严重的爆发都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禽流感的预防工作,以下是对疫点(禽流感的发生地)采取应急措施中的几项规定,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 ( )
A.扑杀所有的禽只
B.有关工作人员进入疫区必须穿防护服、戴护目镜
C.对禽类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D.对所有病死禽进行无害化处理5.据报道,2004年2月24日,某地的五岁小女孩李某被自家养的“哈巴狗”咬伤脸部,其家长在其被咬伤24小时后才带她到防疫部门注射狂犬病疫苗,2004年3月23日,小女孩不幸死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咬小女孩的“哈巴狗”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 ▲
(2)狂犬病属于 ▲ 传染病;
(3)预防狂犬病的方法(至少写出两种) ▲ 。6.下列有关抗原和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是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B)抗体是T淋巴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多糖
(C)卡介苗是一种能有效杀灭肺结核病原体的特殊抗体
(D)侵入人体的SARS病毒是一种特定的抗原7.(2001年台州中考题)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是吞噬细胞和体液的杀菌作用;第三道是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的清除病原体作用。这三道防线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第一道 B.第二道
C.第三道 D.第一、三道8.(2003年金华中考题)目前在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部分省、市、区)爆发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们大多数仅有_______组成.经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的专家研究发现,正常人受到“非典”病毒感染所产生的特殊抗肺组织“自身抗体”,会“攻击”自身的组织器官,引起“非典”病人异常的过度免疫反应。请问这种由抗体来完成的免疫反应,称为_______ .我国政府决定对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9.(2001年湖州中考题)被狗咬伤的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病血清,血清中含有的物质和注射血清的措施分别是( )
A.抗体,控制传染源 B.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C.抗原,控制传染源 D.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10.(2000年舟山测试题)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和共同之处是( )
A.产生抗体 B.释放淋巴因子
C.能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D.能产生特异性免疫10.(2003年温州测试题)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发热、干咳,白细胞不升高。肺部二线检查有阴影等症状,严重者呼吸窘迫。由于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治疗药物,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是控制非典流行的关键。请问:
(1)我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师生定时测量体温,贯彻“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的预防方针,是抓_______这一环节来切断传染病的流行。将体温计夹在腋下测量体温,是利用了热传递中的_______方式。
(2)世界卫生组织在4月16日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的病原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_______组成.
(3)开发和研制非典疫苗,用它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获得对非典的免疫,这是_______免疫的一种方法.
(4)过氧乙酸溶液(C2H4O3)是一种消毒剂。若用0.2%的过氧乙酸溶液对全校教室进行消毒,一次需50千克.问配制50千克0.2%的该溶液时需20%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千克?11.现代克隆技术是用动物的体细胞来培育动物新个体,下图为绵羊多莉的培育过程:
(1)多莉的基本特征是由 决定,它的大多数特征更接近于 绵羊(选填“甲”或“乙”)。
(2)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例如:为人体器官移植开辟新的器官来源,并且在器官移植过程中不会出现排异反应。这里所说的排异反应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13.下列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是
A.误吃“摇头丸”
B.吃有农药残留的蔬菜
C.误吃毒蕈
D.吃过期变质的罐装食品14.随着气温的升高,许多食物都容易因滋生大量活菌而变质(平时称为发馊)。对这种变质的食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
A.重新加工后再食用
B.煮沸杀死活菌后再食用
C.去除馊味后再食用
D.不食用,因为有病原菌及其产生的毒素15.下列物质食用后,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 )
A.腐败的猪肉 B.变质的饮料
C.发芽的马铃薯 D.绿豆芽 16.据报道,某地一对母女因食用了从山林中采摘的野蘑菇而双双死亡,这是一例 ( )
(A)遗传病 (B)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C)传染病 (D)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17.(2003年绍兴中考题)饮用工业酒精配制的假酒,会使人双目失明甚至死亡,其致毒成份及中毒类型分别是( )
A.乙醇 化学物质中毒
B.乙醇 蛔菌性食物中毒
C.甲醇 化学物质中毒
D.甲醇 细菌性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