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1张PPT。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神学阴影笼罩下的“中世纪”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造成了人类原始的罪过,这桩罪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所以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一生就是受苦的,必须禁欲修行,不可以有任何欲望和情绪。人在死后会获得幸福和平等。上帝主宰一切,人是毫无价值的,是上帝的奴仆,是上帝的羔羊,只能忠顺地听从神的摆布。
神权
至上愚昧
迷信麻木
顺从 禁欲
苦行压抑
人性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图片反映了中世纪怎样的思想面貌?梵蒂冈教皇国教皇为国王加冕教会焚烧书籍教会处死“异端分子”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夏特尔大教堂雕塑中世纪的表情基本概念2、中世纪的意识形态(特征): 1、中世纪:又称为“黑暗的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疾病流行,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 大约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指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处于统治地位。(1)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
(2)人是神的附属品;
(3)禁欲主义,人性被湮灭;基督教(诞生于AD1C的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11C第一 次分裂16C第二 次分裂4C初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 天主教会教阶制度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神权下的自我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内容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一、文艺复兴
——背景、内容、影响二、宗教改革
——背景、过程、影响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什么原因促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问题探究1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这首先是由于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商人、企业主、银行家为了增加财富,就需要扩大业务,改进经营,提高效率,因而也就需要……各种人才。他们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这客观上需要促使一种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新文化产生并且发展起来。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意大利(1)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2)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罗巴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以国家而论,在这次大瘟疫中,意大利和法国受灾最为严重;在城市中,受灾最为惨重的城市是薄伽丘的故乡佛罗伦萨: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大瘟疫引起了大饥荒,盗贼四起;天主教的威信受到极度沉重的打击;……生死与否的不确定性使人们产生一种“活在当下”的情绪。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3)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想一想,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与文艺复兴运动有关吗?(4)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一 文艺复兴(14-17世纪)1. 背景(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文化环境:(4)社会原因:(5)技术条件:意大利地区较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维护自身利益;保留了大量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黑死病流行,引发反省;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2、时间:
3、发源地:
4、含义:
5、性质:
6、实质:
7、表达形式:
14世纪—17世纪。 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它发源于意大利,传播和发展于英法等西欧国家。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发起的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主张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高举人文主义旗帜。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探究:文艺复兴为什么要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 1、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无法于神学正面冲突 。2、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强大,
压制其他思想传播 3、封建神学理论体系大多以古希腊、古罗马
的文明成果为依据人文主义(humanism)的涵义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人文主义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 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提倡追求自由、平等;崇尚理性和科学。 。文艺复兴的实质神人禁欲现世等级自由蒙昧科学8、旗帜(核心):人文主义。 9、矛头:指向基督教神学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不克哈特《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的文化》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基督教会把文化置于神学的控制之下 1、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2“人类意识处于睡眠与半醒状态”的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烟消云散”指的是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被冲破,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3、“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最早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10、概况: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
(1265-1321)彼特拉克
(1304-1374)薄伽丘
(1313-1375)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诗人,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的不朽杰作《神曲》,一方面给中世纪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另一方面又显现出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但丁作为一位继往开来的诗人,他与莎士比亚、歌德一起被称为西欧文学史上的三大天才巨匠。Dante Alighieri
(1265-1321) 我说:“我的老师,这些人是何许人,我左边的这些削发者是否都是神职人员?”
他对我说:“所有这些鬼魂生前都是缺乏头脑的人,他们不懂得适度地花销钱财……他们都是神职人员,有教皇和枢机主教,他们爱财如命达到无以复加之境……他们生前不分善恶,这曾使他们沾满罪恶泥污,现在也使他们面目全非,令人辨认不出……挥霍无度和一毛不拔使他们不能荣升天堂。”
“人的高贵,就其所完成的业绩而言,超过天神的高贵。” 但丁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1304—1374)
意大利诗人,十四行诗首创者。出生于佛罗伦萨。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他最重要的作品抒情诗集《歌集》主要歌颂他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诗人把劳拉写成美的化身,显示了爱情的崇高和圣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束缚,追求现世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彼特拉克我只是凡人
我只要凡人的幸福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十日谈》叙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作家
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薄伽丘因此博得 “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名声。
**为什么有人把《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人曲”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
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关注点是人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反对等级观念,主张自由平等,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感受名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
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开始的。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薄伽丘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肯定自然人性。父亲这才明白……
人性无所不在,无从回避从禁欲苦行到顺从人性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国由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的新矛盾,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四大悲剧:
《 奥赛罗》《李尔王》
《 麦克白》《 哈姆雷特 》
喜剧:
《仲夏夜之梦》
《 威尼斯商人》高潮时期代表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哈姆雷特》写于1610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但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政治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电影《哈姆雷特》剧照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人文主义。 认为人高于一切,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提倡人性的发展。探
究
深
入◆初期薄伽丘与晚期莎士比亚的比较? (《十日谈》与《哈姆雷特》)
共同:
差异:
反映了什么?宣扬人性、歌颂人的价值、前者注重人性中的本能;内容主要是男欢女爱。
后者更崇尚人的理性; 刻画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人间仁爱,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严Renaissance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歌颂了仁爱,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达 ·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
(美术三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Mona Lisa Smile》
( 高77厘米,宽53厘米,现藏于巴黎的卢浮宫)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画中人物坐姿优雅, 笑容神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 使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这种臻于完美的生动肖像作品,实为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辉体现。 《最后的晚餐》(高420厘米,宽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丽亚·戴列·格拉契修道院)反映了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之一。整个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达·芬奇艺术的代表。 米开朗琪罗
《自画像》 米开朗琪罗,1475年3月6日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和萨伏那罗拉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个人而奋斗的精神面貌,富于人性和人的情感,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
代表作品有雕塑《大卫》《摩西》和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纪》、《末日审判》等。雕塑《大卫》拉斐尔 (1483-1520),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从22岁到25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400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 The Sistine Madonna 》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在1512—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是一幅布面油画,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他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不像以前的圣母像那样神情呆滞、不可亲近。此画现藏于德累斯顿。 1疑难解析:文艺复兴艺坛三杰怎样在作品中体现人文主义 达·芬奇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最后的晚餐》是典型的例证。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和《摩西》等作品,反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英雄主义气概,反映了人的伟大。
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作品则表现圣母的温柔美丽、慈爱幸福,充满人情味。思考:“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从表面的含义来看,它是一种复兴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文艺的活动,是一种复古运动,但从深层含义看,它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思想领域里的变革,是新兴市民阶层借复兴古代理性主义文化来反对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宗教文化的运动,是一场以人本主义反对神本主义的运动。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而弘扬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文化运动。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的革命为开端的。
①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②开普勒: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③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察
④布鲁诺:宇宙无中心重视科学实验,追求知识。(2)科学领域你是如何看待文艺复兴运动的?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材料二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材料三 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①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②政治:沉重地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③思想: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文艺: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众多的文化巨人和名著
⑤科学: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精神动力,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 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局限性: 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1.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主要历史任务是( )
A.把人从宗教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
B.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把人从罗马教皇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控制下解放出来
课堂检测A2、(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A二、宗教改革(Reformation)P改革521、背景: (1)根本原因: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4)社会根源:(5)导火线: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要求
清除障碍。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成为宗教改革的主力和领导力量。文艺复兴宣扬了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向教会的权威的挑战(太阳中心说)。德国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罗马天主教廷剥削与压迫。激化了社会矛盾。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
搜刮人民。 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1513-1521),他生活豪侈淫佚,并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 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运动开始。 他的推销员,夸张赎罪券的功能说:“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你的亲人就从炼狱的火焰中出来了。”
有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
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二、宗教改革(Reformation)1、背景:2、概况:1)代表人物: 二、宗教改革(Reformation)2、概况:
1)代表人物:
2)开始标志: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1、背景: 1517年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站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则。
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 《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81.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纵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83.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捐修筑教堂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慈悲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阅读这些文献,谈谈马丁路德对赎罪券及教皇的看法赎罪券并非救赎的凭证,只不过是天主教会掠夺钱财的一种手段而已。当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时,你亲人灵魂得救了。人必须禁欲才可能得救,教会有解释《圣经》特权,决定人死后灵魂能否升上天堂。教皇和国王,犹如太阳和月亮,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思考1】:如果你是马丁·路德,如何反驳?灵魂得救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钱币投入钱柜时,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婪心。灵魂得救是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教皇和神职人员没有绝对权威,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应让世俗政权在世界中执行职务。 马丁·路德教皇利奥十世矛盾第一辩题:赎罪券作用第二辩题:如何得救第三辩题:王权与教权关系【思考2】: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影响:批判教会虚伪和敛财本质影响:确立灵魂自救的精神自由影响:肯定王权高于教权理论因行得救因信得救PK信仰得救(因信称义)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还俗
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提高自身地位,追求平等。加强君权,激发民族意识,促进民族国家形成,得到封建诸侯支持。 实质:否定教会和教皇权威,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意味,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思考 马丁·路德的这些观点对普通基督徒来说主要意味着什么?
(1)教皇或教会不再是精神权威;
(2)人们获得独立思考的自由。3、宗教改革的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1、这场改革由哪个阶级发动? 2、矛头指向何方?实质: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和社会政治运动。是人文主义的延续。
3、在哪些领域进行?思想、政治、社会问题探究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在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思考(1)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教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这为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打开通道;
(2)新教否定教会的作用,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把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如马丁·路德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所以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为什么说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宗教改革的扩展:加尔文教:"先定论"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
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英王亨利八世与圣公会 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宣布创立英国国教会,又称圣公会,与罗马旧教的教义和仪式并无二致,只是英国国王代替罗马教皇成为政教权威。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路德教
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新教材料一:宗教改革后,有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
政治:神权受到打击,王权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材料二:宗教改革时,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农场主,他们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 改革影响材料三加尔文创办的日内瓦大学路德用德语翻译的圣经思想:西欧社会思想解放 ,文化教育发展。(1)积极:①欧洲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摧毁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政治)加强了君主专制,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
③(经济)打击欧洲封建势力,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到来,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⑤(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宗教改革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进程。改革的影响(2)局限性
局限性:借助宗教形式,未彻底与封建势力决裂
他(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崇拜,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恩格斯 材料一 “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2)材料三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一个根源:
两大运动:
一种精神:
共同影响: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解放思想本课小结:课后拓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2)性质相同。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影响有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点: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宗教改革(以神为中心)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人可以避开教会与上帝直接通话。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进行;
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斗争直指罗马天主教会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宗教改革从德国开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社会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批判、反对),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都扫荡了封建势力,产生的新教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一个是思想文化运动,一个更是一场政治运动(1)经济:
(2)政治:
(3)思想文化:14~17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出现反封建的思想;但西方的思想文化运动影响远胜于同时期的中国,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并引起了政治运动,其不同的根源在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高于中国。1、(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D当堂检测 当堂训练2、(2014·海南单科·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