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2、了解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化学反应里是否可“分”;
3、介绍道尔顿的原子论对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化学反应里是否可“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启发等。
五、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我们怎样来描述这些看不见的粒子?这些粒子又是否能构成物质呢?
(二)新课:
科学探究: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1、提出问题: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呢?水分子还能再分吗?
2、建立假设:①水分子可能是由一些更小的微粒构成,这些微粒我们看不见 ;
②水分子可能是最小的微粒,它不能再“分” 。
3、设计实验:
我们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已知道,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发现水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1。
思 考: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4、得出结论:电解水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粒就是原子。
6、课外拓展:
(查找道尔顿“原子论”相关资料,体会科学发现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历程。)
早在 1803年10月,在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的一次活动中,道尔顿第一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讲述了他的原子论。他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三点
(1)元素是由非常微小、不可再分的微粒——原子组成,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
(2)同一元素所有原子的质量、性质都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也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每一种元素的基本特征之一。
(3)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
[教师评述]:道尔顿有“近代化学之父”之称,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道尔顿的原子论开辟了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新纪元。现在原子的存在已被实验所证实。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看到原子的图象。
【阅读】:图1-6 硅原子的电子隧道显微镜图像(介绍有关STM发明的信息,拓展学生视野、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
思 考:水分子的变化我们肉眼无法看到,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形象直观地表示变化的过程呢?(生答:模型)
模拟实验演示:(课件展示水分子电解模型)
电解水实验可以说明一个水分子正如假设的一样,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与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思考]在电解水的反应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再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回答:水分子发生了变化,而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评述]事实上可以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即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
水分子变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也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阅读课本第6页图1-7,并完成下列练习:
1、水是由 构成的。
2、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3、试用原子和分子的知识来分析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地球上的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那么有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呢?
阅读课本、师总结:
金属(如铁、铝、铜等)
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等)
固态非金属单质(碳、硫、磷等)
【小结】:
1、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即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典型例题分析:
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受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
分析: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解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B错。物体受热或遇冷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或缩小,而分子本身的体积一般不会变,故D错。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