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培优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C.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B
学霸推荐
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
B.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C.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
D.近二十年来珠海市人口的剧增是因为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B.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C.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
D.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
3.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的是
A.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
B.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
C.鸟类的栖息地
D.工业用水的资源
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对濒危物种应该禁止开发和利用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
5.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基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组织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1.【答案】D
正确。
2.【答案】C
【解析】A.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薄层,A正确;B.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B正确;C.生物多样性就是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D.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控制出生率,D正确。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价值,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利用价值,准确判断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类型。
生态系统的效益体现在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三个方面,其中间接价值也就是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表现在生态系统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或“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或“鸟类的栖息地”,均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ABC不符合题意;工业用水的资源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D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对濒危物种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D正确。
5.【答案】C
每周一测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一、选择题
1.近二十年来,我国广东沿海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二十年前幼儿人口比例较大
B.青年男女比例接近,出生率提高
C.外省人口大量迁入
D.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
2.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①水资源短缺
②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晚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提倡晚生
C.近亲结婚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4.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生物种群增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则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b曲线
B.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
C.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应多以动物性食物为食
D.如果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c曲线
5.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
B.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
C.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D.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6.位于南美洲西海岸900公里处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群岛上生活着14种“达尔文地雀”,其种间杂交一般是不育的。对加拉帕戈斯群岛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群岛的物种多样性仅与生物种类的多少有关
B.对该群岛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主要采取就地保护的方式
C.对岛上的动物进行物种多样性研究,应采用样方法
D.对该群岛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应包括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
7.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指对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禁止猎杀和采伐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唯一手段
B.人为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很难再生
D.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
1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C.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属于就地保护
D.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二、非选择题
12.如图甲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图乙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 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 年。
(2)人口也可以看作一个种群来看待。但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看作一个种群,请根据种群的概念,分析其原因 。
(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 。
(4)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填图乙中的字母)点进行最好,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填图乙中的字母)点。
(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13.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水库、滩涂、池塘等,被称为“地球之肾”,请回答相关问题:
(1)湿地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改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_(填“就地”或“易地”)保护。
(3)在对湿地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时,常用____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常用_________法进行统计。对于不知名称的小动物_________(填“是”或“否”)需要统计在内。
(4)某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有计划地对湿地进行填埋,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该实例说明了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14.据环保学家统计,现在地球陆地面积的1/10是沙漠,还有43%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地区不合理的农垦是造成沙化的原因之一,常导致“开荒一亩,沙化三亩”,此过程进行的是___________演替;现在通过植树造林,将流动的沙丘固定下来,沙丘上进行的是_______演替。我国通过“飞机播种造林”“沙漠边缘人工推进”等方式逐渐控制沙漠的蔓延,甚至减少沙漠的面积,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进行。为了解决沙漠治理种子匮乏的难题,有人提议采集各地树种支援沙漠的改造,你_________(填“赞同”或“不赞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沙漠中有一种神奇植物——复活草,即使丧失自身高达98%的水分,仍可顽强生存数十年。沙漠多风的环境可将收缩成球形的复活草散布到沙漠多处,并生存繁殖,同时固定周围沙粒,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在相互影响中_____________。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复活草惊人的储水力与糖基海藻糖有关,研发出化妆品,这体现了复活草的____________价值。
(3)沙蜥是沙漠中常见的动物,主要以蚂蚁等各类小昆虫为食。若各类昆虫同化的能量为a,沙蜥摄入的能量为b,沙蜥粪便中的能量为c,沙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昆虫→沙蜥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100%。蚂蚁被沙蜥捕食时会释放一种告警外激素,使周围的蚂蚁纷纷逃避,这属于_______信息传递。
答案
1.【答案】C
【解析】二十年前幼儿人口比例较大属于增长型,但是不会使人口密度急剧增长,A错误;青年男女比例接近,出生率提高,属于增长型,但是不会使人口密度急剧增长,B错误;外省人口大量迁入,由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使得人口密度显著增长,且速度快,C正确;医疗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不会使人口密度急剧增长,D错误。
2.【答案】D
【考点定位】世界人口问题。
3.【答案】A
【解析】人口膨胀是当今世界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优生优育和禁止近亲结婚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优生不是晚生,而是强调适龄生育,B错误;近亲结婚其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增加,并不是后代必患遗传病,C错误;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D错误。
4.【答案】C
【解析】由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可知,由于环境和资源有限,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型曲线,A正确;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最适人口数量应在K/2时(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为55亿,B正确;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应多以植物性食物为食,C错误;如果人口剧增带来的资源短缺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被破坏后,环境容纳量降低,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c曲线,D正确。
5.【答案】C
【解析】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是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A错误;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这也是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之一,B错误;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C正确;粮食短缺是人口增长引发的问题之一,D错误。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答案】B
【解析】物种多样性与生物种类、生物个体的多少有关,A项错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主要的措【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或C项,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物种多样性的含义。物种多样性与生物种类、生物个体的多少有关,因此调查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生物种类,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生物的个体数量。
7.【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以看出,西部的问题在于“生态环境较差”,所以在开发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改善其生态环境。
8.【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生物种类多,稳定性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更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
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错误,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合理开发和利用,不是禁止猎杀和采伐,故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还有易地保护,故D错误。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3个易错点
(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基因(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体现生物多样性)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10.【答案】A
【解析】A.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手段有:①就地保护。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地;②易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等,A错误;B.人为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B正确;C.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很难再生,C正确;D.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出现了空前的环境危机,D正确。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1.【答案】D
12.【答案】(1)增长 1982
(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个体
(3)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 0
(4)b c
(5)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为“J”型增长曲线)
【解析】(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1982年。(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因此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看作一个种群。(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食物充足,天敌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增长率为0。(4)分析图乙可知,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b点进行最好,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为“J”型增长曲线),因此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S”型增长曲线。
13.【答案】(1)群落 空间(垂直和水平)
(2)间接 就地
(3)取样器取样 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 是
(4)速度和方向
【解析】试题分析: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其物种组成是其重要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演替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它们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1)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群落;各种生物占据不同的位置,既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又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改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在原有基础上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3)对湿地、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对于不知名称的小动物需要统计在内。(4)将湿地填埋成耕地说明了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4.【答案】(1)次生 初生 速度和方向 不赞同(或赞同)
全国各地的植物种类多样,不一定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2)共同进化 直接
(3)(b-c)/a 化学
所以昆虫→沙蜥的能量传递效率=(沙蜥的同化能/各类昆虫同化的能量)×100%,即(b-c)/a×100%;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如超声波等,化学信息,如动物产生的性外激素等化学物质,行为信息,如孔雀开屏等,故蚂蚁被沙蜥捕食时会释放一种告警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人口剧增不会导致的后果是
A.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
B.淡水资源日益缺乏
C.人均粮食资源日益减少
D.能源需求量不断下降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人口剧增会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A正确;人口剧增会导致淡水资源短缺,B错误;人口剧增会导致人均粮食资源减少,C错误;人口剧增会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D错误。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人均耕地减少;②燃料需求增加;③环境污染加剧;④水、矿产资源短缺;⑤植被破坏。
学霸推荐
1.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2.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⑤推进生态农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正确,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
2.【答案】C
【解析】在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方面,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①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等;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和海域的污染;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⑤推进生态农业等。②在牧区开垦耕地,围湖造田,会破坏环境。
3.【答案】A
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图Ⅱ的好于图Ⅲ的。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性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参考答案】D
部分野外回归实验,这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学霸推荐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解气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最后手段
D.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易地保护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B.森林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4.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掠夺式采伐,龙血树资源日趋枯竭,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龙血树对人类有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
D.保护龙血树最好的方法是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
答案
1.【答案】C
【解析】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A项正确;“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解气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项正确;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最有效手段,易地保护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最后手段,C项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D项正确。
2.【答案】B
3.【答案】B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利用,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正确;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措施有: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②易地保护:给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关键,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4.【答案】D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不一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草地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C
机结合起来,D正确。
考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学霸推荐
1.“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2.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气体依次是
A.CO2、硫和碳的氧化物、氟利昂
B.CO2、硫和氮的氧化物、氟利昂
C.硫和碳的氧化物、CO2、氟利昂
D.硫和氮的氧化物、CO2、氟利昂
3.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A.多开汽车
B.火力发电
C.植树造林
D.燃煤取暖
4.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A.减少汽车使用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提高绿化面积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答案
1.【答案】D
【名师点睛】水污染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污染成因判断
①若水中富含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水中富含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引起的污染,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根据危害结果判断
①若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则为无机污染。
②若异养生物大量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则为有机污染。
③若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重金属、农药浓度高,则为重金属、农药污染。
2.【答案】B
【解析】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过量释放引起的;酸雨主要是由空气受到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所致;臭氧层空洞是由氟利昂的释放引起的,故选B。
3.【答案】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过高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雾霾天气的发生主要是由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烟尘等造成的,所以减少汽车使用、提高绿化面积、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都能有效降低雾霾天气的出现,但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使雾霾天气更加严重,选B。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B.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变草原放牧为圈养等,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C.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
D.禁止利用生物技术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和利用
【参考答案】D
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而非禁止,D错误。
学霸推荐
1.社会文明与生态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关于生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退化的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利用群落演替的规律
C.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主题,人们进行植树造林,并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林群落中垂直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阳光
B.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呈“J”型曲线增长
D.湿地公园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下列有关“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B.人类在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开发时,应遵循“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的科学道理
C.目前人类已经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臭氧层遭到破坏,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上升,但对植物光合作用没有影响
4.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共同进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
A.生物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明显大于它的____价值,比如森林草原的________作用,湿地的______________作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是________,还可以建立__________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答案
1.【答案】C
【解析】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碳的排放,这样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A项正确;利用群落演替规律能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B项正确;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D项正确。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A正确;在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开发时,应遵循“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有利于海洋的更新,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C正确;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D错误。
4.【答案】(1)A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
(2)间接 直接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
(3)就地保护 精子库/种子库
库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的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可能会对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生态价值
【参考答案】C
学霸推荐
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从黄花蒿中成功分离提取了抗疟药物青蒿素。黄花蒿的药用意义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具有
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生态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以下例举事实不符合其价值的是
A.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锯,属于直接价值
B.沿海地区加大人工种植红树林的力度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属于间接价值
C.科学家研究苍蝇在垃圾场所不染疾病的原因,属于潜在价值
D.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下列叙述的组合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①蔬菜供食用
②森林保持水土
③湿地调节气候
④花卉供欣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水族馆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体现了热带鱼具有
A.间接价值
B.潜在价值
C.直接价值
D.观赏价值
答案
1.【答案】A
【解析】科学家屠呦呦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愈伤组织中提取了抗疟药物青蒿素,可以用于治疗疟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故选A。
2.【答案】C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答案】C
4.【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有三方面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水族馆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体现了热带鱼具有直接价值,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