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 复习课[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 复习课[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7-30 22: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复习课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成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制法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4、了解氧化反应、燃烧与灭火,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5、了解自然界中氧、碳循环
二、复习重点:
  1、空气的成分和空气的污染与保护,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人的呼吸过程,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三、复习难点:
  1、化学方程式书写
  2、氧化反应,质量守恒定律,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3、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空气
投影练习:
  1、学生完成表中内容
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实验室制法
气体内容 氧气 二氧化碳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 原料
原理
装置
验满
用途
  2、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右表是关于浙江省1999~2001年酸雨的有关统计。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浙江省在这三年中,酸雨最严重的年份是 年;
 (2)酸雨落到地面,会通过土壤的营养层危害植物生长,整片森林都会因酸雨而被破坏。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 在降水时溶解在水中而形成的,这些物质的主要来源是 、 等燃料燃烧的产生的。为了保护空气免受污染,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至少答出一点以上)
 (3)物质燃烧产生的飘尘,颗很小,长期飘浮,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气接触,使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在这一化学反应中,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只有一个选项)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吸附剂
  (200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煤、石油,控制污染源,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发展“绿色工业”,使用洁净无污染的能源,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卫生;C)
(二)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2)微观解释(3)应用
  例题:甲、乙两同学分别按图A、图B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他们俩的做法是
  ①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
  ②取下装置:甲挤压胶头;乙将气球内一定量的镁粉倒入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最终如图C所示。
  ③把装置放回各自的天平上。等天平平稳后,两同学的天平所处的状态为( )
   A、甲、乙都不平衡 B、甲不平衡,乙平衡
   C、甲平衡,乙不平衡 D、甲、乙都平衡
  分析与解: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通过导管排出瓶外,C装置中的胀大的气球产生的浮力大于B装置中气球产生的浮力。答案为A
  2、化学方程式书写
  投影练习: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
  (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写出四组中的一组以上,并指出反应类型:化合或分解反应)
  I(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II(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和 (4)磷在空气中燃烧
  III(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6)硫在氧气中燃烧
  IV(7)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8)铁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练习后归纳小结:
  3、化学方程式计算
  投影练习:
  1、硫燃烧的产生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现有含硫1%的煤10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多少?这些二氧化硫可用NaOH溶液来吸收,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 +SO2==Na2SO3 +H2O,需要多少氢氧化钠?
  2、有X、Y两种元素,12克X2和XY3反应能生成克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2+XY3==3C,则X、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
   A、1∶1 B、1∶2 C、1∶3 D、3∶4
  学生板演后,分析归纳
(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2、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通过例题讨论分析,归纳落实知识点
  投影例题1:
  有一位同学利用饮料瓶改进了一个生物演示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
 
(1) 取一列色透明的饮料瓶(500ml),将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放入瓶中,注入约3/4体积的清水。
(2) 用手挤压饮料瓶,使液面上升至瓶口,排走空气,塞紧橡皮塞,涂凡士林以防止漏气。
(3) 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不久可以看到金鱼藻放出一串串的小气泡,饮料瓶受气体的排挤,逐渐恢复原状,且聚集于瓶口处,当气体收集约占瓶容积的
1/5左右(约2—3小时),就可以做实验了。
(4) 实验时打开瓶塞,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入饮料瓶,
(5) 即可观察到卫生香重新燃烧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主要是研究植物的 作用。
(2)在实验步骤4中,将卫生香伸入饮料瓶中的目的是 。
(光合、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否氧气存在)
例题2、右图所示装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据图回答问题:(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1)该装置可测定蝗虫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O2的
(2)速率还是释放的速率? 。
(3)15分钟后,U型管左右两侧的管内液面位置有何改变? 。
(4)B瓶有什么作用? 。
分析与解答:生物的呼吸作用在活细胞中进行,所以活蝗虫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面碳,放出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造成A瓶内气压降低。答案;吸收氧气的速率;左升右降;作对照)
(四)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例题: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图解,甲、乙、丙分别是生物中的动物、植物和微乙、生物中的一种。回答问题:
 (1)图中丙表示的生物种类应是 。
 (2)除了图中的流动情况外,物质中的碳还可以通过 等方式变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
 (3)二氧化碳在高压下会变成液态,这种物态变化与下列哪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归同一类( )
   A、雾 B、雪 C、冰 D、霜
 (4)在减少二氧化碳量的方法上,还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
  (分析与解:微生物、燃烧、A、要多栽树,不要滥砍伐森林,增加森林的覆盖率;人类应降低燃烧物的燃烧量,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积极开发一些新能源来代替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六、随堂检测题: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 物。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它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在呼吸作用中必需的是 它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 ;通电情况下能发出各种有色光的是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2、下列制取的气体的原理是利用分解反应的是 ( )
   A、实验室制取氧气 B、工业上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利用光合作用制取氧气
  3、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实验室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 D、水中的氧气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4、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 ( )
   A、元素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数目 D、物质质量之和
  5、 下图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示意图,为使实验获得好的效果,实验中选用的塑料袋颜色最好是 ( )
  
 A、无色 B、白色 C、黑色 D、红色
(参考答案:1. 混合 氮气 氧气 1/5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2.A 3.D 4.B 5.C)
六、课外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