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植物与土壤 教案集[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植物与土壤 教案集[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9-04-24 20:28:00

文档简介

第6节 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土壤资源的基本状况
     2、知道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3、体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教学过程:
***************************************
课堂引入:展示材料:
材料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这种情景在现代是很难见到了。目前,有许多人出于种种目的,肆意破坏土壤,请列举破坏土壤资源的事例。并请提出两条保护土壤的措施。
材料二、1998至今,我国西北、华北、华东、北方等地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突发性的灾害几乎袭击了大半个中国,就我国而言,已有33.4万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已经沙漠化的有17.6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沙漠及沙漠化的土地已占我国土地面积的13.3%,而且还在一天天扩大。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教师活动:介绍我国陆地面积和耕地面积。
学生活动:①讨论引起土壤污染的原因;
     ②提出土壤保护的措施。
教师小结:①土壤资源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②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都影响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材料三:据科学资料得知,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达30%以上,那么这个地区农牧业生产就比较稳定,试从植物蒸腾作用的角度分析其中道理。
解析: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所以,森林可以增加大气温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因此,大规模地植树造林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确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答: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降低空气温度。森林覆盖面积大,可调节气候,减少干旱,农牧业生产就会比较稳定。)
课堂练习:
1、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以下有四种餐具,从保护环境角度看,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是(  )
A、瓷器餐具   B、塑料餐具    C、淀粉餐具  D、不锈钢餐具
2、下列关于各种土壤的描述中,属于美国北部沙漠土壤特征的是( )
 A、形成于湿润的热带气候条件下,表土层厚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
 B、形成于干旱、没有植被的地区,经常沙漠化,土壤贫瘠
 C、形成终年寒冷之地,土壤贫瘠
 D、形成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并富含有机物
作业:作业本第1节 土壤中有什么(3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知道土壤中的非生命的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质
     3、知道“借助于工具和科学方法,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可以逐渐深化的”
重点难点:土壤中的物质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课堂引入:土壤随处可见,你知道土壤中有什么吗?
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实验1:观察土壤
 ⑴取样:挖一个长、宽深分别是50×50×30的土坑,取少许土壤样本。
  想一想:应该取哪一层的土壤做样本?用什么工具观察?
 ⑵观察
 ⑶填写观察报告。
观察时间 天气状况
观察地点 观察人
环境特点
土壤生物
简要分析:根据“环境特点”,主要分析土壤中动物的生活与土壤的湿度、疏松程度、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                     
⑷师生共同交流、评价。
课堂练习:见课后练习
作业:作业本
              
第 二 课 时
课堂引入:上堂课里,我们观察了土壤,了解到土壤中存在土壤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除了土壤生物外,土壤中还有什么物质?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⑴提出问题:①土壤中有空气吗?
②土壤中有水吗?
③土壤中有有机物吗?
      ④土壤中有无机盐吗?
⑵分小组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 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 实验结果
土壤中有生物吗? 取一土壤的典型样品,仔细观察,并利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寻找土壤中有无生物 发现有蚯蚓等生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微小生物
土壤中有空气吗? 取相同形状、体积的土壤和铁块,分别放置于两只完全相同的大烧杯中,分别标记为A、B;向A、B中注水,直到水面恰好将土壤块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 A烧杯中注入的水比B烧杯中注水量多
土壤中有水吗? 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试管壁有水珠生成,试管口有雾状水蒸汽
土壤中有有机物吗? 将一定质量的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待土壤冷却时,再用天平称量 土壤能燃烧,冷却后称量,发现土壤质量减少
土壤中有无机盐吗? 将燃烧后的土壤放到烧杯中,加足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让它慢慢沉淀下来;提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后蒸发 土壤中有不溶于水的无机盐;蒸发后的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
结 论 土壤中有土壤生物、空气、水、有机物、不溶于的无机盐、可溶于水的无机盐、……
⑶小组间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⑷师生共同交流、评价。
课堂练习:见课后练习
作业:作业本
    第 三 课 时
课堂引入:上堂课里,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有机物和无机盐。那么你
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吗?
三、从岩石到土壤
1、思考:岩石是怎样变成土壤的?
①风的作用: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岩石,久之,岩石被慢慢地磨损,有了裂缝,最后破裂
成小碎块。
②流水的作用:流水能促使大块岩石裂成小块。
③冷热交替的作用:炎热的太阳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下降,岩石会爆裂。
 事例:修栈道。
④冰能裂石:雨水积聚到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0℃以下,水就结冰,体积增大,从
而使岩石缝隙加大,最终裂成小碎块。
 ⑤生物的作用:种类繁多植物和动物等生物的作用下,岩石也会碎裂成石块等。
2、猜想:假定你看到一块有缝隙的巨石,如果在几百年后,你又能观察到它,你预计能看到什么
现象?请加以解释。
分析:从岩石到土壤是一个长时间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级其复杂的过程,但基本上存在着岩石从大
变小的过程(风化)和有机物的岩石颗粒间的积累过程。风化因素主要有自然外力(风力、水流
外力、水形成冰产生的外力)、热胀冷缩、植物和动物的作用等。
3、讨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这种情景在现代是很难见到了。目前,有许多人
出于种种目的,肆意破坏土壤,请列举破坏土壤资源的事例。并请提出两条保护土壤的措施。
课堂巩固练习:
1、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许多其它成分及生物且起组成,下列选项中不是土壤
生物的一项的是(  )
 A、细菌    B、蚯蚓   C、真菌    D、腐殖质
2、下图的洁净玻璃板的两侧,分别滴有少许土壤浸出液
和等量的蒸馏水,将玻璃板放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
后,发现:A处的液体完全消失,B处的液体消失后留
下了少许白色粉未,据此现象:
⑴_____处是土壤浸出液。
⑵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作业本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2课时)
教学目标: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和性能
     2、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
3、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的主要性状
4、了解壤土类土壤各成分的比例
5、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重点难点:三类土壤的质在特征和主要性状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课堂引入:上堂课中,我们发现,同学们从不同地方采集回来的土壤是不同,那么,怎样的土壤是利于植物生长呢?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2、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因素。
3、实验1: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
    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两个漏斗中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小烧杯内。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_______漏斗。
4、实验2:土壤的黏性
①选取足量的壤土类土壤,按砂粒:壤土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砂土类土壤;
 ②选取足量的壤土类土壤,按黏粒:壤土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黏土类土壤;
 ③取少量壤土类土壤和已配制好的两种土壤,加少许水,用手搓一搓,哪种土壤能搓成一个条状?
5、讨论:通过实验1、实验2 ,你认为这三类土壤的保水性、通气性是怎样的?哪一类土壤更适合植物生长?
6、小结:土壤的类型及性状
课堂练习:课本P103
作业:作业本
               第 二 课 时
课堂引入:上堂课中,我们学习了土壤的分类及性状,我们知道壤土类土壤是适合于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二、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1、在壤土类土壤中,固体部分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5%;水和
空气占25%左右。你能建立一个壤土类土壤的模型吗?
2、学生活动:用不同颜色表示壤土类土壤的四种成分,建立模型。
3、案例分析:
例题一、小宇建立了一个砂土类构成的体积分数模型,如右图所示:
⑴你觉得他建立的这个模型合理吗?试说明理由。
⑵你能建立一个壤土类土壤构成的体积分数模型吗?并请你根据自己
创建的模型,对壤土的各部分构成的比例进行描述。
解析:砂土类土壤的模型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实物模型,也可以
是图表模型或数字模型。但是任何模型都应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在砂
土类土壤中,空气比例应该显著大于水分比例,即砂土类土壤中的水分
比例应该比较小,所以,小宇所建的模型不合理。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
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土壤,这类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占
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约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
占25%左右。这样的土壤即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生长
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物。
例题二、小丽想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她分别取等体积的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装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并分别标记为:A、B、C。下表所示是她的实验方案。
花盆 植物名称 放置地点 浇水量(ml) 每天浇水次数
A 郁金香 窗台 200 1
B 小雏菊 窗台 100 2
C 小雏菊 窗台 200 1
⑴请指出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外。
⑵根据你修正后的方案,你预计:种在____盆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解析:在用三类土壤培育植物,观察“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应当注意变量控制,防止干扰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分别种植一株大小相近”、“同一类植物”、“浇等量的水一次”、“放在窗台上”、“不能被雨水淋到”。这样做基本上能排除来自于因为植物种类不同、生长起始状态不同,所外环境温度不同、从环境中获取水分量不同,从而使植物生长状况不同而带来的干扰,进行这样的变量控制,基本上可以认为植物生长状况的不同是因为土壤的不同性状而造成的。由此可知:例题中的条件控制在:植物种类、浇水量、浇水次数上存在着缺陷。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应当注意:选取“生长旺盛”、“能照到阳光”是希望植物能在最适宜的土壤中继续旺盛生长。这种旺盛生长的好处在于让三株植物在以后的生长中生长状况出现明显的差异,便于观察、比较。
作业:作业本。第5节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3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
3、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
4、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重点难点:叶的结构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课堂引入:我们都知道“水从低处留”,可在植物体内,是什么促使水从根部向茎、叶运输呢?
一、蒸腾作用
1、 实验观察: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植物,用一透明的塑料袋将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观察塑料袋上有无水珠生成,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
3、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后,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99%通过蒸腾作用从叶中散发出去,蒸腾作用可以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叶片的温度,同时也是根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由此可见,蒸腾作用不是在浪费水分,而是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4、学生讨论:①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②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夏天的烈日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③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④如果在实验室里,用电吹风吹叶片,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
      ⑤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条件有关。
5、课堂练习:
①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 ( )
 A.降低光合作用 B.减小呼吸作用 C.减少水分蒸腾作用 D.移栽方便
②仙人掌在强烈的阳光下,不会被太阳光灼伤的原因是(  )
A、吸水力大   B、储水多  C、蒸腾作用强    D、叶变成刺
③关于植物体水分散失的意义,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   B、促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促进溶于水的矿质元素的吸收 D、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
④北方果树由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植物的生长   D、果实的形成
6、作业:作业本
            第 二 课 时
二、叶的结构:
1、实验观察1:①选取一张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
       ②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
       ③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的颜色变化。哪一张纸先变色?哪一张纸的颜色会深一点?
2、 实验观察2、:①在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撕取蚕豆的下表皮,把它们放在栽玻片上,展开后加盖玻片。
        ③在低倍镜下观察叶的表皮细胞。
        ④换用高倍镜观察半月形细胞,并将结果绘制下来。
        ⑤另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仔细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哪面多?为什么?
4、叶片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以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导管里的水分。这样,就促使水分从根上升到叶里,同时,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在水分上升的时候,进入根里的无机盐也随着上升,最终进入叶片。
5、叶片的结构:
①表皮: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表皮上有成对的半月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的里面有绿色的颗粒――叶绿体。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叶中的水以气体形式从气孔中散发出来。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着。
②叶肉:由大量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个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③叶脉:分布在叶肉当中,具有支持作用。
⑵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根毛从泥土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
6、课堂讨论: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请你例举它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作业:作业本
            第 三 课 时(复习课)
例题一:请你将杨树叶子泡在热水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⑴可见叶片内向外冒出一些气泡,冒出气泡的部位是________。
⑵叶片背面的气泡比正面的气泡____(填“多”或“少”)一些,说明   
背面的气孔____(填“多”或“少”)于正面的气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减少________的散失,有利于适应干旱的环境。
解析:叶片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例题二、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散发出来的_______凝结而成的,它是______的结果。下午打开袋口,迅速伸一支将熄灭的大柴棍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_______较丰富,这是_______的结果。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____较丰富,这是______的结果。
例题三、在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喷剂喷洒到叶面上,能结一层薄膜,这层膜可以让二氧化碳通过而水分子不能通过,从而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是(   )
A、抗呼吸作用        B、抗蒸腾作用
C、增强光合作用       D、增强蒸腾作用
例题四:为测定土壤的大小不一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采集了家乡土壤的典型样品。下表是小明同学所测的不同土壤颗粒的比例。
空气 水 粉砂 砂粒 黏土 有机物
25% 25% 14% 16% 15% 5%
⑴该地的土壤属于(  )
A、砂石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⑵该地的土壤通气性____(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____(填“较好”或“较差”),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耕种。
例题五:2002年,杭州余杭某地区大部分水域“水葫芦”(一种水生植物)过量繁殖,泛滥成灾,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后来,又因“水葫芦”腐烂,造成河道堵塞,养殖的鱼类大量死亡。造成“水葫芦”过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而鱼类大量死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请你提出一条有利于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葫芦”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何变害为利,加以利用,也是很值得人们思考的,请你举出一种“利用水葫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练习卷
作业:作业本  第4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2课时)
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引入: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然后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中
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
1、 茎的结构
1、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匍匐茎       缠绕茎    直立茎       攀援茎(卷须)
根状茎――竹鞭    块茎――马铃薯
洋葱――鳞茎     肉质茎――仙人掌
2、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幻灯)
 放大镜观察,分为三层:树皮、木质部、髓
 用针扎一下,感受一下: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质地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在木质部和树皮之间有一层韧皮部,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茎的结构
㈠树皮
①树皮的外侧主要起保护作用;
②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其中有筛管,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属于输导组织。
③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在茎的树皮中自上而下的运输。
㈡形成层
由几层细胞构成,中间的一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所以茎才能逐年加粗。小麦等一些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
㈢木质部
①导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属于输导组织;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
②木纤维: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㈣髓
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2、实验与观察:你能从年轮中知道什么吗?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
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
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
较浅。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
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
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课后练习:作业本
             第 二 课 时
二、水份、无机盐的输送
实验: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展示)
剪取一段木本植物的枝条,把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过一段时间,当看到叶脉微红以后,把这段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看一看枝条的______(填“木质部”或“韧皮部”)被染红了。
解析: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道,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上地向枝端运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因此,木质部会变红。
实验结论:水份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三、有机物的运输
思考:1、如果用细铁丝缠紧小树,对植物生长会造成伤害吗?为什么?生活中你见过这
种现象吗?
实验:树皮环割
   对照实验,一根茎作环割处理,另一根不作处理。
现象:在处理过的茎上方会分泌汁液,而在未作处理的根部产生较多的不定根。
实验结论:有机物在茎的筛管中是自上而下地运输。
事例解释:
①割橡胶。
②右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两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如图所示)。
⑴伤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⑵这两个果实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析: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
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那里
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
是形成了瘤状物。所以,A处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能继续长大,B处的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将逐渐萎缩、变小。
学生活动:讨论①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讨论②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哪里来的?
课堂练习:
1、茎具有运输功能,能够运输(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有机物、氧气
 C、水、无机盐、有机物    D、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2、根从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3、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租是由于茎的______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新的_______,向内形成新的______。
4、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______向上运输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茎里的_______向下运输的。
5、推算树的年龄,可根据树干的_______数目。
作业:作业本
PAGE
2第3节 植物与土壤(3课时)
教学目标:1、区分直根第与须根系
     2、理解根尖的基本结构特点以及
3、知道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吸水、失水的条件
     4、了解植物缺乏氮、磷、钾的病症
     5、知道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基本症状
     6、初步学习数据处理能力――干扰数据的辨别和删除
     7、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优劣性比较
重点难点:根尖的结构、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课堂引入:植物是通过根来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你知道根的结构吗?
1、 植物的根系
学生活动:观察带根和小麦和大豆根的什么不同,并填写观察表格。
小麦 大豆
根的数目
是否有明显发达的根
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具有这样的根?
1、根的功能:植物的根有两项基本功能――固定和吸收。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
2、植物的根系
①直根系:主根比较长而粗,侧根比较短而细,主根与侧根有明显的区别。
一般地说,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如菜豆的根系)。
②须根系:主根不发达,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的。
一般地说,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有是须根系(如小麦的根系)。
3、根系的分布
①植物的根在土壤中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有关。
 ②案倒探究:植物根系的分布与地下水位高低的关系。
 方案一:野外调查。
 方案二:野外栽培
 方案三:实验室栽培
学生活动:①讨论哪一种方案比较好?三种方案的优劣在哪儿?
     ②你还能改进或设计更好的方案吗?
  ③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④实验结论:一般地说,地下水位越高,根系的平均长度会越短。
课后练习:作业本
             第 二 课 时
情景展示:大雨过后,光秃的山坡常常冲下大量的泥土,有树有草的山坡就不是这样。这是什么原因?
案例分析:将一棵植物的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根系在土壤中总是向土壤深处生长,并且向四周扩展。原来,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根系的入土深度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的主茎高度,根系的扩展范围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的扩展范围。因此,在栽培植物的生长期间,要经常耕松土壤。疏松的土壤,不仅空气充足,有利于根的呼吸,而且阻力比较小,有利于根系在土壤中延伸。根系不但固定了植物体,而且牢牢地“抓住”土壤。人们在山坡、沙地上造林和种草,就是利用根系分布的这个特点来保持水土的。植物都有发达的根系,植物根的各个部位都能吸水吗?
实验观察:①选取两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小麦幼苗。将一株小麦植株的所有根的前端都剪去3~5毫米,并在伤口涂上石蜡,另一株不做任何处理。
     ②将两株小麦幼苗分别放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哪一株先出现
萎蔫现象?
     ③实验结论:根尖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学生讨论:小丽想要移栽一株月季花,她应该怎样做呢?(  )
 A、将月季花小心地连根拔起后移载
     B、将月季花小心地连根拔起后,将根洗净后移载
     C、小心地将月季花连根带土的挖起后移载,尽量不要损伤根系
     D、以上方法均可以
实验观察:植物根尖纵切面的显微结构图。
②根的长度能够不断地增加,就是因为分生区的细胞能够分裂和伸长区细胞能够伸长的缘故。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
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如图)。放置一段时间,分析
会出现的变化:
⑴甲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将(  ),乙玻璃管内液面高度
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⑵用手捏萝卜的感觉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
⑶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
解析: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学生讨论:请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萝卜细胞的细胞质浓度。
(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水,装置如上图所示,观察到玻璃管内液面变化不大,则该
溶液的浓度就约为萝卜细胞细胞质的浓度)
课堂练习:
1、用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浓盐水),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B、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C、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软缩,
D、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2、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 (  )
 A、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核大、分裂迅速
 B、细胞体积大、排列不够整齐
 C、细胞迅速伸长,内有较大液泡
 D、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核小、分裂迅速
课后练习:作业本
 第 三 课 时
课堂引入:植物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
实验观察:①配制四种营养液,其中一种按科学标准配制,另外三种分别缺氮、磷、钾等元素,将它们分别倒入四只三角烧瓶内,并用标签注明“正常、缺氮、缺磷、缺钾”等字样。
     ②选取生长旺盛的植物幼苗4株,小心洗去其根部附着物,最后用蒸馏水将其洗净,分别置于四瓶中。
     ③记录四种植物生长的基本状况,如发现异常,在相应的培养液中分别标准添加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化合物,再观察植物生长状况。
④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⑤三类无机盐在植物的生活中各有不同的作用
三类无机盐 缺乏时的表现
含氮的无机盐 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含磷的无机盐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含钾的无机盐 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2、合理施肥:要使植物生长良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用肥料。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
3、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会在淡水中出现“水华”现象,在海洋中出现“赤潮”。当这些藻类死亡后,由于细菌分解这些有机物需要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从而使水体中需氧生物大量死亡。此时,水体就会发黑发臭,水质严重恶化。
课堂练习:
1、用甲、乙两个试管(甲管盛有肥沃土壤的浸出液,乙管盛有蒸馏水),各培养一棵大小相同的健壮幼苗。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用肥沃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颜色鲜绿;用蒸馏水培养的幼苗,生长瘦弱,颜色发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B、该实验表明:根吸收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C、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则是由
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深层施肥有利于农作物根系伸向土壤深处,这
说明根具有的特性之一是( )
 A、向地生长   B、向水生长   C、向肥生长  D、固定植物体
课后练习:作业本
EMBED PBr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