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9* 蝉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28 16:2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法布尔(法国)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重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难点)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重点)
作者简介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纪录,写成《昆虫的故事》(《昆虫记》)。
《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课后科普阅读p121)
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
生字过关
地穴( ) 金蜣( ) 窠( )
涂墁( ) 纤弱( ) 罅隙( )
蚋( ) 鳍( ) 车辙( )
匹敌( ) 黏土( )
xué
qiāng

màn
xiān
xià
ruì

zhé

nián
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第四层(第21—23段),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第24段),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第25—26段),概括蝉的生活历程。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形象化的总结。
默读课文,品味说明语言
2、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可怜做母亲的”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同时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多么不易啊!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再比如最后一个自然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感知内容,了解作品精髓
3、作者为什么能把我们熟视无睹的蝉的成长过程说明得这样清楚明白?
这是因为作者经过了长期细致的观察。从文中看,比如蝉4年一个生命周期,在阳光下歌唱只有5星期,都说明作者对蝉的观察是长期而细致的。有时,还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正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必要时,还要借助观察工具。“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正是作者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让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能写出这样生动而又准确的文章。
问题研究
1、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引起读者的兴趣,突出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2、最后一段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而前一段则说:“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既然是个“秘密”,作者又为什么说是“苦工”呢?这样说,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两者的说法并不矛盾。“苦工”是就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时间之久而言的,“秘密”是对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具体方式而言的。
主题思想
本文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客观地说明了蝉的习性与成长规律,充分地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