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4-11 19: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 2 节 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小麦、鼠和食鼠动物等生物。假设气侯条件较好,小麦大量增加, 鼠的数量将会如何变化? 鼠食物增加鼠增加鼠吃大量植物鼠减少鼠因饥饿死亡植物
减少植物
增加食鼠动物增加食鼠动物减少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动态平衡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讨论:森林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比较,哪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为什么?◆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就越多。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低。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保持)恢复力稳定性(恢复)问题讨论: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何者抵抗破坏能力强?何者受破坏后容易恢复?抵抗力弱
恢复力强抵抗力强
恢复力弱2.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3.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差的是( )
A、池塘 B、海洋 C、湖泊 D、江河 1、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的因素是
A、生态因素的好坏 B、生态系统的大小
C、营养结构的复杂度 D、动物数量多少4、1998年,国家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与人工林比较其最大的优势是 ( )
A、自动调节能力强 B、调节气候能力强
C、水土保持能力强 D、水源涵养能力强CADA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
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
态平衡。
B.生态系统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
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一种状态,生态平衡
是一种能力。
D.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一种能力,生态平衡
是一种状态。×2、生态平衡的特点是
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物质和
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的平衡。
D.以上三点都是。√二、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1.在2004年12月发生在东南亚的空前大海啸,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这属于 因素的作用,而伊拉克战争给当地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就属于 因素的作用。 自然人为2.在一个成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的是(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B5、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
A、分解者大量减少 B、生产者大量减少
C、动物大量减少 D、食物网简化B6、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类把草的种子吃掉,试着将某块草地用网罩上。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加网罩的草地的草生长良好,而加网罩的草地的草数量却比前者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加网罩草地的 ( )(A)草的光合作用减弱 (B)食物网发生变化 (C)土壤结构被改变 (D)消费者的种类
和数目增多了B1.草原上有很多成群的野狼,所有这些野狼就是一个( )
A.群体 B.团体 C.种群 D.群落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个水池可看作是一个 ( )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系统3.在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是 : ( )
A.生产者和草食动物 B. 生产者和分解者
C.食肉动物和分解者 D.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CDB第2单元复习4.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将会( )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仍保持相对稳定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5.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DD7.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果大量捕杀蛇会导致( )
A.鼠减少 B.草产量增加
C.羊因食物不足减少 D.人口增加C6.水稻与稻株旁的稗草,水稻同稻田里的蝗虫,水稻与其茎叶内稻瘟病菌之间的关系依次是( )
A.共生、捕食、寄生 B.竞争、寄生、捕食
C.竞争、捕食、寄生 D.竞争、捕食、捕食C.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曲线图,试分析说明:
(1)图中Ⅰ为_________者,Ⅱ为____________者,Ⅲ为_____________者。
(2)图中B处Ⅲ开始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C开始曲线不再呈现大起大落的变化,这表明该生态系统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处于_____ 状态。生产 初级消费次级消费 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增多,限制了初级消费者的发展,有利于生产者 相对稳定第1单元复习一、生命的起源 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 中诞生。38亿原始海洋二、生物的进化四种理论物种不变理论
布丰的直线进化理论
拉马克的阶梯向上无分支进化理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生物进化的最有力证据是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
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个体差异)
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自然选择的实质(或结果)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动植物化石自然选择学说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二、生物的进化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生物进化规律:1.由低等到高等 2.由简单到复杂 3. 由水生到陆生 三、遗传与变异 1.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
 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
 B.小羊和小牛同吃一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2.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有的变异对生物自身的生存不利 
B.有的变异对生物自身的生存有利
C.变异对生物的进化不利     
D.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利 C 3.下列方法中,不能得到遗传的变异的是(?????? )。
  A.加强水肥管理,使作物生长健壮
  B.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C.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
  D.挑选牛群中的肉质较佳的进行繁殖A4.以下关于染色体的正确叙述是(? ????)。
A.染色体就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相同的染色体
C.在生物的细胞里,染色体总是成对出现的
D.体细胞内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D染色体结构: 沃森、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DNA分子上包含着遗传信息的一些片段,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特征蛋白质DNA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基因:9.我国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鹤等总是在森林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栖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
(1)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有密切关系,如血雉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
煤山雀和橙红鹤的生活环境相同,是 关系。
(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动物和植物外,还生活着
等微生物, 微生物主要生活在 。
(3)下列哪项是一个种群 ( )
A.森林中的所有昆虫 B.森林中所有血雉
C.森林中所有苔藓 D.森林中所有树木
(4)上述森林中的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 ( )
A.群落的垂直结构 B.种群的垂直结构
C.群落的海拔结构 D.种群的海拔结构10.观察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在自然界的 过程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 ,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 。
(3)写出该图中的一条
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