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43讲 人的健康与环境一、健康的含义一、健康的含义1.健康的含义: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或最佳)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2.健康的三要素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二、提高健康水平做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1、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保持心理健康; 4、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二、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细菌形态和结构特点1.个体微小,单细胞2.类型:球菌、杆菌、螺旋菌3.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形成的细胞核4.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由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 炭疽病 炭疽杆菌 主要是皮肤体表1、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 。2.细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可用 治疗原核生物抗生素3.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 )
A、粪-口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
C、接触传播 D.性接触传播A4.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___,它由一些__或__自然合成。人们最早发现的抗生素是___,它能使细菌的_____,并使细菌破裂 。
5.下列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是 ( )
A、细菌性痢疾 B、青春期肺结核
C、破伤风 D.霍乱化合物细菌 真菌青霉素细胞壁变薄B三、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一)病毒1、无细胞结构;2、病毒极小(电子显微镜) ,大小一般在 10~300纳米;3、化学组成:蛋白质和核酸。4、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在细胞内过寄生生活。人类的流感、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的病原体都是病毒。——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四、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由病原体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并可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寄生虫微生物寄生在人体内或体表的一些小型动物(蛔虫、疟原虫)病毒真菌细菌(一) 病原体是指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分为寄生虫和微生物两大类。(二)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人、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给健康人。流行性——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播,使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免疫性——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对该病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传染源携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的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或受感染的动物都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容易受传染病传染的人群(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有病治病是控制消毒杀菌是切断没病防病是保护1.控制传染源: “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三早”2.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3.保护易感者:远离传染源;锻炼身体;预防接种3.下列生物属于传染源的是 ( )
A、蛔虫 B.血吸虫
C.甲肝病毒 D、患狂犬病的狗
4.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
A、粪-口传播 B.飞沫传播
C.性接触传播 D.母婴传播 [基础过关]
1.病毒和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它没有____。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生活
2.传染病流行三环节:
___、____和____。 细胞结构寄生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DB练一练:以下属于什么方法不与SARS病人接触锻炼身体消毒洗手戴口罩隔离、治疗SARS病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组成,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的功能。
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组成,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产生抗体,
消灭病原体(抗原),叫特异性免疫。(四)人体的三道防线:1、特异性免疫:只能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1)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再由抗体来完成的免疫反应。细胞外的体液中出现病原体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消灭抗原B淋巴细胞加以识别和记忆病原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
免疫反应(2)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病原体或大分子异物)(1)抗体: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所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①化学成分:一类蛋白质,称“免疫球蛋白”②作用:使病原菌凝集;中和毒素。 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原因(3)B淋巴细胞对抗原有识别和记忆功能。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抗原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有特异性
在细胞外体液中产生。是外来的。是内在的。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内T淋巴细胞消灭和清除异物调节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释放淋巴因子(2)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释放淋巴因子)参与的免疫反应。直接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比一比抗体 B 淋巴细胞细胞内淋巴因子T 淋巴细胞体液中凝集病原菌、中和毒素直接或间接消灭和清除异物相同点:2、都有免疫记忆能力1、都是特异性免疫类
型特异性免疫抗体产生(在体液中完成)体液
免疫:识别抗原B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或直接杀灭(在细胞内完成)识别抗原产生细胞
免疫:T淋巴细胞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产生免疫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对多种异物起作用某一异物或抗原非专一性专一性生来就有的后天逐渐形成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
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在体液中消灭病原体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皮肤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吞噬细菌泪液、胃液杀死病菌等自然免疫小结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人工免疫
是指人体经过预防接种后所获得的免疫。免疫期可持续几个月至几年,对传染病的预防起很大作用;或者人体经注射抗体以获得对抗传染病的能力,均称“人工免疫”。后者有效期短,一般2~3个星期。多用于治疗或暂时预防某些传染病。自然免疫
是通过自然的方法,如由于机体感染了某种疾病而获得了对该疾病的免疫力。此种免疫可以保持很久,甚至终身。又如,胎儿经母体胎盘、初生婴儿经初乳获得的抗体,可使其在出生后的短时期内(一般六个月)不容易得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白喉等,这也属自然免疫。人工免疫一般分为:人工自动免疫
是指给人体接种抗原物质,使人体自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人工被动免疫
是指给人体注入现成的抗体或淋巴因子而使人体具有免疫力的方法。一般用血清注射。人体的免疫功能第一个方面,抗感染免疫的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
第二个方面,免疫监视的功能.(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第三个方面,自我稳定的功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及损伤的细胞)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2、计划免疫特殊的防病措施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2、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____进行____,使他们获得__, 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免疫结核病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目标对象记忆性作用方式一切抗原类物质如细菌、病毒、衰老细胞体液中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侵入人体细胞的病原体无有有吞噬产生抗体释放淋巴因子列表比较三种免疫细胞的异同四、非传染性疾病常见非传染性疾病: ——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一、肿瘤:
1、特点:连续不断地分裂(不间断地分裂)
2、分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不转移和侵犯转移、侵犯新的组织(恶)危害:使患者营养耗尽,衰竭死亡3、癌与恶性肿瘤:
癌是上皮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 (癌是恶性肿瘤的一种)1、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受到严格的调控。在种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会连续不断的分裂形成肿瘤。
2、从免疫方面来看,肿瘤是由于突变了的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引起的。
3、肿瘤的分类: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上皮性肿瘤--癌非上皮性肿瘤思考:肿瘤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它与前面所学的传染病引起的原因是否一样?其特点是什么?1、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3、肿瘤细胞特点: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许多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2、引起的原因:肿瘤细胞由正常细胞转变而来的。4、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细胞只在原发部位不间断地进行分裂细胞不仅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而且
能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并在病人体内广泛播散。)思考:癌是如何形成的?癌致死的原因是什么呢?5、癌是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细胞就叫癌细胞6、癌致死的原因:能逃避人体的免疫监视,不断恶性增殖,广泛转移播散,最终破坏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或者耗尽患者的营养而导致患者死亡。动脉硬化的危害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
(中风)缺血:心绞痛无血:心肌梗塞无血:脑血栓出血:脑溢血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已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之敌.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1/4高血压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类物质过高低密度脂蛋白积聚于血管壁使动脉管壁失去弹性而变硬,同时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不能正常运作动脉硬化的成因2、常见的心血管病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中风)供应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硬化。脑部动脉硬化、高血压所致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已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之敌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1/4心绞痛:心肌发生暂时缺血。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栓塞或发生痉挛,
血液循环不能流通。脑血栓;脑血管痉挛;脑溢血3、糖尿病--难以根治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血糖浓度过高,以致肾脏无法将经过肾脏血液中葡萄糖全部吸收,于是葡萄糖随尿液排出。糖尿病病因?五、中毒、毒品问题:1、什么是环境毒物?什么是中毒?食物中毒有几种?这几种的中毒有什么不同?特点:一、环境毒物和中毒1、环境毒物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引起病变。①污染物:工业“三废”、农药、化学武器毒剂及食物中的有毒物质。②自然界:氟化物、硝酸盐2、中毒:由于毒物作用而引起的病变。来源:食物中毒 三、远离毒品1.毒品的种类:九大类危害最大的是鸦片类、可卡因类(百毒之王)、大麻类。2、吸毒的危害(1)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2)毒品有成瘾性
(3)昂贵的毒品使吸毒者倾家荡产,走上犯罪道路。
(4)吸毒、贩毒破坏国家的安宁和经济发
展已成为国际公害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四、吸烟危害健康烟气主要成分烟碱(尼古丁)焦油CO(1)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之暂时兴 奋,但随后便抑制,甚至麻痹。(2)促使动脉硬化、诱发心脏病。(3)改变胃液酸碱度,使溃疡病发病率增加。致癌物(苯并芘)诱发肺癌。毒害作用。5 月31日定为
“世界无烟日”五、酗酒的危害1、少量饮酒有利于健康(提高食欲、消除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等)2、过量饮酒(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表现酒醉状态损害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胃 肝诱发胃炎 脂肪肝
肝硬化引起动脉硬化 心肌梗塞损害脑细胞并发展成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酒精中毒量70-80克酒精致死量250-500克六、急救常识1、死亡标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