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复习H2[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复习H2[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4-19 12:32:00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化学方程式配平**
奇数配偶法:
在等式两边找出是一奇一偶的原子,把较大奇数的原子配成偶数。
Al
+
O2
Al2O3
点燃
4
2
3
3)、书写化学方程式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H2 + O2 —— H2O
2、 Na + Cl2 —— NaCl
点燃
点燃
3、 KMnO4 -—— K2MnO4 + MnO2 + O2
4、 Fe2O3 + HCl —— FeCl3 + H2O
5、 Fe2O3 + CO —— Fe + CO2
高温
2
2
2
2
2
2
6
3
3
3
2
实验室里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现要制得8克氧气,需要多少克过氧化氢?
解:
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m.
2×(1×2+16×2)
16×2
m
8克
答:需要过氧化氢17克。
2H2O2
2H2O
+ O2
MnO2
m =
= 17克
68×8克
32
68
32
m
8克
=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未知数 ……………....…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 …...….写
(3) 写出相应已知物与待求物的相对分 量...…… … …… …求
(4) 列比例式,求解 …...….…..列
(5) 简明地写出答案 ….…...答
实验室利用大理石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如果制取二氧化碳5.5克,问需用含碳酸钙质量分数为96%的大理石多少克?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2.5g加热,完全反应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为17.7 g , 求:
(1)制得氧气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克
思考题
把一定量的碳放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氧气质量/克  8  16  24
碳质量/克  3  12  6
生成的CO2质量/克  11  22  22
1)从以所提供的数据分析,这三次有什么不同?
2)第二次实验为什么不生成28克CO2,哪种物质有剩余?余下多少克?(提示: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
3)第三次为什么不生成30克CO2?哪种物质有剩余?余下多少?
过量计算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 Ca(OH)2的水溶液}反应:
(3)这是二氧化碳的特征性反应,据此可检验某气体
是否是二氧化碳.
CO2 + Ca(OH)2 = CaCO3  + H2O
(1)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原因: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
H2O + CO2 = H2CO3 (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的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
氧化碳可以灭火.
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你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吗?

二氧化碳的制取
1、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一般有五个步骤,请按顺序排列 ( )
①收集CO2气体;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装置;③向漏斗注入盐酸;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大理石小块。
A.②④⑤③①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④②③⑤①
A
2.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都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
A.广口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
B.大试管、集气瓶、水槽、导管
C. 酒精灯、广口瓶、漏斗、烧杯
D.烧杯、玻璃棒、长颈漏斗、集气瓶
A
3.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下列气体,若将它们分别倒立于水槽中,试管内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
A.H2 B.CO2 C.O2 D.空气
4.盛有石灰水的容器敞开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壁上常会形成一层白色物质,其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若要除去壁上白色物质,可用稀盐酸冲洗。其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B
CO2 +Ca(OH) 2 CaCO3 ↓+H2O
CaCO3 + 2HCl CaCl 2 +H2O + CO2 ↑
第二章复习(一)
一、复习内容
1、呼吸系统的器官组成
2、呼吸(呼气和吸气)过程
3、动物、植物呼吸情况
4、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
5、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产物及实验设计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7、氧循环与碳氧循环的途经
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鼻腔

右支气管
右肺

气管
左肺
左支气管
鼻孔

人体的气体交换是在呼吸系统内进行。
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系统
组成
作用
呼吸道
肺:
鼻腔
鼻毛:
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粘膜:
温暖、湿润空气,感受 气 味 的刺激。
咽:
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
保持气流畅通,内有声带,声带振动发声。
气管、支气管:
保持气流畅通,内有纤毛的粘膜能分泌粘液,粘住灰尘和细菌。
基本结构为肺泡,它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缠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模拟实验
吸气过程与呼吸过程究竟是怎么完成的?
膈肌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骨胸骨 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力 肺内压 气流
吸气
呼气
收缩
收缩
放松
放松
向上向外
向下向内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进肺
出肺
收缩变得扁平
放松恢复拱形
2、呼吸运动的过程
小于大气压
大于大气压
呼吸运动是依靠 而产生的。
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
外界与肺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呼吸运动
吸入气和呼出气中各种气体的量比较:
气体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呼、吸比较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氮气 78% 78%
稀有气体 0.94% 1%
水汽 较少 较多
少了
多了
基本不变
基本不变
问题:为什么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而氧气却减少?
气体发生了交换
多了
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外界
O2
CO2
O2
O2
O2
O2
O2
CO2
CO2
CO2
CO2
一个肺泡
思考: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
三、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毛细血管
肺泡
血液
O2
CO2
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肺泡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肺泡及毛细血管网
思考: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
(1)数量多:约8亿;
(2)面积大:约100平方米;
(3)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有弹性:肺泡壁外具弹性纤维;
(5)外包毛细血管网。
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



能量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动力:光
场所:叶绿体
条件:活细胞(酶)
原料
产物
原料
产物
四、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1、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原料
条件
作用场所
产物
物质转化方式
能量转化方式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光照
白天、黑夜,每时每刻
叶绿体
一切有生命的活细胞中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合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
贮存能量
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是互相对立的。
四、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2、联系:
(1)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所贮藏是能量。
(2)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保证了植物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两者是互相依赖。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过程。
3.在一个密封容器中,放置绿色植物,让它受阳光的作用进行生长活动,并昼夜测定容器内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正确的图是( )
C
2、根据下图来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A
在大自然中,消耗氧气途径主要是
氧的消耗:
⑴生物的呼吸作用
⑵燃料燃烧
氧的产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五、氧循环
六、碳循环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CO2→____作用→____物→_______作用→CO2
光合
有机
植物呼吸
(2)CO2→_____作用→______物→______吸收→体内氧化→CO2
光合
有机
动物
(3)CO2→____作用→____物→动植物尸体→微
生物分解→CO2
光合
有机
(4)CO2→______作用→______物→动植物残体→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CO2
光合
有机
使碳循环失去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①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
②植树造林
③控制人口激增。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增多
造成这种温室效应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自然界的碳循环
人为原因:大量使用煤、石 油等燃料;大量砍伐森林
空气污染
①、汽车尾气:
②、可吸入颗粒物:
③、酸雨:
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和冰雹。
大气环境问题 原 因 保护措施 危 害
全球变暖
臭氧空洞
酸雨
二氧化碳增多
氟氯烃化合物增多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破坏生态及经济
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
酸性气体增多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二氧化硫、氧化氮
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破坏生态及经济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破坏生态及经济③腐蚀建筑物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②植树造林
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植村造林
①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综合利用②植树造林
空气环境问题
天高任你飞!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