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拓展练习[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拓展练习[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05-10 13: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1、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铁钉 B、红磷 C、木炭 D、硫粉B2、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微量的臭氧(O3),可抵抗阳光中
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致冷剂“氟利昂”是一
种氟氯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
过程为:M+O3 MO+O2 MO+O M+O2,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M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C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是氧化物 B、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C、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D、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D4、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
应选用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D5、在北京地区的优良品种甘蓝的叶球质量大约为3千克,
引种到西藏拉萨后,叶球的质量可达7千克。叶球质量增
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改变甘蓝种植的环境后引起生物变异 ②高山日照强而长,
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③拉萨空气污染少,更适合于引成
大叶球 ④高原晚上低温,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D6、距地球15-35Km处,有一个臭氧层。关于臭氧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臭氧是一种单质 B、臭氧和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
C、臭氧和氧气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D、臭氧转化为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B7、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焚烧落叶 B、增加绿地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A8、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下列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
A.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比造成污染后再去治理的意义更重大
B.甲烷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但煤矿坑道中由于它的存在,可能引发爆炸
C.CO2有利于促进绿色植物生长,为使农业增产,大气中应增加CO2的含量
D.塑料制品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D9、在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D、使可燃物降温至着火点以下B10、二氧化氮(NO2)是大气污染物。下列关于NO2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NO2是化合物 B、NO2是含氧化合物
C、NO2是氧化物 D、NO2是混合物D1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3Fe+2O2 Fe3O4 B、S+O2 SO2

C、4P+5O2 2P2O5 D、2H2O O2↑+2H2↑点燃点燃点燃通电D12、右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室中某种蔬菜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用单位时间合成或分解的有机物量来表示)受温
度影响的曲线图。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光合作用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温度能增大光合
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
C、在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为0
D、植物生长最快时的温度就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温度B13、若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项( )
①不易溶于水 ②易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D14、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着火点低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A15、“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国家对易燃、易爆物的生产、
贮存、运输、使用有严格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下列
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液化石油气 B、二氧化碳 C、汽油 D、面粉B16、“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反应过程或化工生产中,
尽量减少使用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下列做法中,符合绿
色化学的是( )
A.生产和使用剧毒农药 B.造纸厂用二氧化硫进行纸浆漂白
C.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D.化工厂产生的废气向高空排放C17、法国科学家库尔特瓦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海藻灰
溶液(主要成分为NaI)与浓硫酸混合时产生一种美丽的紫
色蒸气,从而发现了碘(I)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NaI+5H2SO4==4I2+4X+H2S+4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
的化学式为( )
A、Na2S B、Na2SO3 C、NaOH D、Na2SO4D18、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空洞的人为原因是( )
A、二氧化碳的排物量增加 B、氟里昂的排放量增加
C、含硫化合物的排物量增加 D、海洋中的营养元素增多B19、地球变暖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体积分数
增大,更多地吸收地表辐射能量从而导致气温升高的结果。
下列现象在地球变暖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极地的冰将更多地融化 B、海水的蒸发量将增多
C、植物的生长将趋缓 D、大气中水的含量将增大C20、美国PPG公司生产的“自净玻璃”的神奇之处全在于它穿
上40纳米厚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膜外套”。其“纳米膜外
套”可与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作用,分解落在玻璃上的有机
物,使有机物化为乌有;还能使玻璃表面的雨点或雾气变成一个薄层而使玻璃表面湿润,并洗掉表面的脏物。工业上二氧化钛可用下列方法制得:
2FeTiO3+7Cl2+3C==2X+2FeCl3+3CO2,X+O2==TiO2+2Cl2,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TiCl421、通过科学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些消防安全知识。请
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个灭火事例,并说明其中的灭火
原理。(灭火原理不要重复)22、阅读资料: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约占95.32%、氧气约
占0.13%,岩层中含有较丰富的镁资源。请用化学方程式解
释下列设想:
(1)检验取回的火星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点燃的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来解决人类在火星上生存的燃料问题(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Ca(OH)2==CaCO3↓+H2O23、李强同学在家找了一个带螺旋盖、密封的罐头瓶,做了一个小实验:①将罐头瓶洗净,晒干;②取一大把大豆种子,用温水浸泡,待种子萌发;③将萌发的种子倒入瓶中,约占瓶容积的1/3,盖上瓶盖放在温暖的地方,如图a所示;④一天以后打开瓶盖,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一端固定在铁丝上,如图b所示)伸入瓶内,烛火立即熄灭。上述实验现象说明:瓶子里的空气缺少______,这是由于种子进行_____作用的结果。图a图b氧气 呼吸24、①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在放
电条件下,N2跟O2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NO气体;
③NO气体不溶于水,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O2化合,
生成红棕色NO2气体;④NO2气体有毒,易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HNO3
和NO;⑤生成的HNO3随雨水淋洒在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作用,
形成可溶性硝酸盐。试填写下列空白:
(1)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NO气体宜用____________法收集
(3)写出NO2跟水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溶于水排水集气 3NO2+H2O==2HNO3+NO 25、某校“酸雨”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的雨水水样,
用测pH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见下表:(1)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推测“正常雨水”的pH_________7
(“>”,“<”或“=”),引起这种pH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__________________。
(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和一
个电镀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
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中二氧化碳溶于雨水生成碳酸是酸雨,pH小于5.6工厂排放的废气中二氧化硫进入大气中,溶于雨水,形成酸雨26、小明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
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
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
到的现象如右图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气体中的CO2含量
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内的
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_______交换。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CO2+Ca(OH)2==CaCO3↓+H2O 气体 27、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
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
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
碳酸饮料的口感。
(1)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的成分。干冰 取少量雪状的物
质置于容器中该物质直接气化,
没有液体留下 取少量雪状的物质
放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28、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它主要是由
含硫燃料(煤和石油)燃烧和金属冶炼厂释放的二氧化硫气体造成。
酸雨的危害极大,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是非常
重要的。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酸雨水样,每隔
一定时间测定其pH,数据如下:(1)从测定的数据可知:在测定的4分钟内水样的酸性是______
(填“减弱”或“增强”)。(2)在测定的时间内,酸雨水样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酸雨中
的亚硫酸(化学式是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的缘故。请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增强 2H2SO3+O2==2H2SO429、几种常见的气体和空气的性质见下表,根据下表、下图回答
下列问题:
(1)能用A装置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能用B装置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3)能用C装置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均填化学式)CO2、SO2 CH4、H2 CH4、H2、NH3 30、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把D处夹紧,E处打开,当光照一段时间后,绿色植物会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加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可在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和稀盐酸(此时把D打开)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石灰石 31、小柯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先将竹子锯成几节,然后
做了下列实验:
(1)他先将一节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把装满水的集气瓶倒放
在水中,让瓶口对准小孔,一串串气泡进入瓶内,他收集到了甲、
乙两瓶气体。这种集气方法叫___________法。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如图甲)。用放大镜聚集阳
光,使红磷燃烧,瓶里充满白烟。再将甲瓶倒放入水中,松开夹子,
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另往乙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发现马上变浑浊。这两个实验能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
(3)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空气的气体含量如图乙)有什么
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图乙排水集气 O2和CO2 竹子里的气体中O2含量比空气中要少,约为1/10,CO2的含量比空气中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