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二章测试卷[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第二章测试卷[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03-15 16: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类复习测试卷(空气与生命)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一14 O-16 S一32 C1—35.5 Ca一4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注意: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空气是一种化合物 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A、充入灯管 B、灭火 C、制造炸药 D、冷冻麻醉
3、小华用凉开水养金鱼,不久鱼儿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凉开水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几乎不含氧分子 D、凉开水几乎不含水分子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
A、铝箔 B、硫粉 C、铁丝 D、木炭
5、如右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
C、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D、将红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实验
6、炒菜时若锅里的油因过热而起火,最佳的灭火措施是(  )   
A、往锅里加水 B、往锅里撤沙子 C、立即端锅离火 D、盖上锅盖
7、如右图,三只不同的盒子中,各放相同的蜡烛,同
时点燃蜡烛并密封,则蜡烛熄灭的先后次序是( )
A、同时熄灭  B、 1、2、3    
C、 3、2、1   D、 2、1、3
8、A、B、C、D四只集气瓶内,分别装有空气、氧气、
氮气、氢气。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发现A内木条照常燃烧,B内木条燃得更旺,C内的气体燃烧,D内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知,A、B、C、D四瓶气体依次是( )
A、氮气、氧气、氢气、空气 B、空气、氢气、氧气、氮气
C、空气、氧气、氢气、氮气 D、氮气、氢气、氧气、空气
9、检查集气瓶内是否收集满了CO2,正确的操作是 ( )
A、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的中下部
C、捉一个小虫丢入集气瓶中观察 D、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10、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 B、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C、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水善于将热迅速向外散发
11、200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右图为火星大气含量示意图。与地球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大气N2的体积分数大于地球空气中N2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CO2的体积分数小于地球空气中CO2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没有水汽,地球大气中有水汽
D、火星大气中有稀有气体,地球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
12、根据上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火星上无法传播 B、金属铁在火星上不会生锈
C、火星上适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火星上不会形成风
13、如右图为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I为碘元素符号)。由此,你得到的信息和作出的推测是( )
A、此食盐是纯净物
B、“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C、1 kg此食盐中含碘酸钾(35±15)mg
D、“菜未烧熟不宜加入碘盐”的原因可能是碘酸钾受热不稳定
14、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 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 经过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塑料内壁出现细小水滴, 如右图所示。分析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小水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
C、小水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
D、小水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15、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种类
A、①③④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⑥
16、下列图中,甲装置是验证在有光照条件下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乙和丙是另2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17、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 )
A、可使燃烧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B、可降低燃烧物着火点
C、可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D、能与燃烧物反应生成水
18、如右图所示,若甲代表H2O和CO2,那么,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乙是呼吸作用,丙是糖类和O2,丁是光合作用
B、乙是光合作用,丙是糖类和O2,丁是呼吸作用
C、乙是呼吸作用,丙是CO2和H2O,丁是光合作用
D、乙是光合作用,丙是CO2和H2O,丁是呼吸作用
19、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会放飞数以万计的彩色气球。用你所学的有关物质化学性质知识和下表提供的数据,气球最好充灌的气体是( )(空气密度:1.29g/L)
选项 A B C D
气体名称 氢气 氦气 氮气 氧气
密度(g/L) 0.089 0.17 1.25 1.43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试推断容器中的反应式可能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0 30 16 14
A、X+Y→Z+Q B、Z+Q→X+Y C、Y→Z+Q D、 Z+Q→Y
21、A、B、C三种不同分子的模型分别为“ ”、“ ”、“ ” ,下图为三种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状况,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三物质的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为( )
A、4:1:3 B、3:1:2 C、4:1:2 D、3:1:3
2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 B、臭氧主要集中的大气的平流层里
C、温室效应对人类有利有弊 D、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氧循环的关键途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4分)
23、空气中占体积分数为78%是____________,占21%的是___________,其它还有________________以及其它杂质。 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8升氧气,大致需要空气 _____ 升。在标准状况下,8升氧气的质量是 克。(O2 的密度=1.429克/升)。
24、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曾做过一个实验:如右图所示
在甲和乙两个密封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
小白鼠,乙内放一只小白鼠和一盆绿色植物,
放于向阳处,发现小白鼠在乙中的存活时间
比甲长了许多。
(1)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两只容器中的小白鼠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则乙内小白鼠存活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有: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②把药品装入大试管,③给试管加热,④检查气密性,⑤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⑥将导管移出水面,⑦用铁夹把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将操作正确顺序用数字代号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翰林汇翰林汇翰林汇
26、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元化工厂发生氯气(Cl2)泄漏事故,继而发生氯气罐爆炸,周围十五万群众紧急撤离。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相同情况下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
(1)根据以上信息,氯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溶解弥漫空气中的氯气,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氯气通入含氢氧化钙Ca(OH)2的水池中,使氯气不再对周围居民造成伤害。已知氯气与Ca(OH)2的反应方程式为:Cl2+2 Ca(OH)2=CaCl2+Ca(ClO)2+2X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4)请为现场居民提出自救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火焰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
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干燥棉团燃烧,蘸水的棉团不燃烧
(3) 瓶内蜡烛熄灭瓶外蜡烛仍燃烧
由此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如图,左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右图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在左图的d点处,此时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_______ (选填“高”、“低”或“相等”)。当胸廓变化处于右图的B状态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反映于左图中的哪一段 _______ (用左图中的字母表示)。
29、如图是制取和验证CO2化学性质的装置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c__________
(2)装置1是制取CO2装置,内装的药品是:
(写名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装置2来检验CO2,则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
(4)用装置3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则装置3中除水外还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4中放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在一次自然科学兴趣活动中老师介绍了铁生锈的外界条
件是铁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即铁与氧气、水 同时接触)。
小张同学为了证实它,设计了如下实验:
用二枚相同的铁钉分别悬挂在二只试管中,一只试管充满
干燥的空气,另一试管盛适量的水,均密封。如右图所示:
(1)一段时间后可发现________装置中的铁钉生锈。
(2)小张设计的此实验属于_________实验。
(填“探究性”或“验证性”)
(3)同学们认为小张的实验不够严密,应补充一个相同的丙装
置,并在试管中盛满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甲、丙二装置在实验中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0、某生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MnO2+O2↑)来制取氧气,他在加热操作前,已经完成的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回答: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
(2)审视图示,请分别指出该生在加热前的
操作中的三个明显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前,测得试管及内部高锰酸钾的总质量21.6克,完全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测得试管及内部固体的总质量为20克,则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__克。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31、如图是市售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
其主要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Na2PO3F),是牙
膏常用添加剂之一,实验表明牙膏中单氟磷酸钠
的质量分数达到0.76%~0.80%时,防龋齿效果较好。
(1)求单氟磷酸钠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
(2)通过计算判断,该牙膏是否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
32、在电解水实验中,在负极上收集到11.2毫升气体时,同时在正极上能收集到几毫升气体,此时,分解了几克水?(ρ氢气=0.089g/L,ρ氧气=1.429g/L)
分类复习测试卷(空气与生命)答案
1、D 2、B 3、C 4、A 5、D 6、D 7、C 8、C 9、D 10、B 11、C 12、B 13、D 14、D 15、A 16、B 17、C 18、B 19、B 20、D 21、B 22、A  23、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 40 11.43 24、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等大、体质相近 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5、④②⑦③①⑥⑤ 26、(1)黄绿色、有毒、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相同情况下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Cl2+H2O=HCl+HClO (3)H2O (4)略
27、(1)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2)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3)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结论:物质应是可燃物 须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28、低 bc 29、(1)长颈漏斗 烧杯 广口瓶 (2)石灰石 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3)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浑浊 (4)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5)烛焰由下而上熄灭 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9、(1)乙 (2)验证性 (3)水 (4)对照 30、(1)铁架台 酒精灯 集气瓶 水槽
(2)试管口向上 集气瓶没充满水 试管口没放棉花团(3)1.6克  31、(1)13.2%(2)有 32、5.6毫升 9克
(1) (2) (3)
甲 乙
CO2
N2
Ar等
反应前 反应后
主要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
(Na2PO3F)
净 含 量: 110g
含 氟: 114mg
功 能: 防止蛀牙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