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四册第二章(第1~2节)A 06年3月12日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氧气有关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C.氧气能液化成无色液体 D.氧气物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的过程
2.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 ( )
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
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 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3.能说明木炭跟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事实是 ( C )
A.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 B.发出明亮的白光
C.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集气瓶变热
4.除去密闭在集气瓶中空气里的氧气,且不准其他气体混入空气中,那么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物质应选用 A.木炭 B.硫 C.磷 D.蜡烛 ( C )
5.下列对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燃烧一定有火焰
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燃烧一定有气体产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同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其目的是使酒精隔绝空气而灭火 D.要达到灭火的目的,一定要在隔绝空气的同时,还必须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7.一般来说,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B )
A.水不是可燃物 B.水变成水蒸气既可降低燃烧物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
C.水变成水蒸气可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D.水变成水蒸气可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
8.如右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D )
A.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
C.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D.将红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实验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的水或在底部铺一层细砂 ( B )
A.防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B.防止生成熔融状态的四氧化三铁炸裂瓶底
C.防止生成的有毒物质逸出瓶外 D.防止生成密度很大的的四氧化三铁砸坏瓶底
10.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 B )
A.O2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D.达不到着火点
11.下列氧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C )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氧气不易溶于水
C.蜡烛能在氧气中燃烧 D.氧气在一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12.下列气体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硫 C.氧气 D.二氧化碳 ( B )
13.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C ) A.闻气体的气味 B.观察气体的颜色
C.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
A.镁带燃烧时生成一种白色固态物质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满CO2的瓶内,火焰熄灭
15.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②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的抹布盖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 D )
16.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我国救援队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中,不能考虑用于此次灭火的是 ( C )
A.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B.设法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17.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约为1:4,这是指它们的 ( C )
A.质量比 B.质量百分比 C.体积比 D.密度比
18.食用油在锅内着火,关掉火源后,火仍不熄灭。这时灭火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B )
A.浇水 B.盖严锅盖 C.把油倒入水槽 D.用灭火器
19.200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右图是火星大气成分的含量示意图。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D.火星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
20.物质常发生下列变化:①挥发②燃烧③熔化④发光⑤锈蚀⑥腐烂。其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 C )
2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本质不同,它是 ( B )
A.煤燃烧 B.雪融化 C.水电解 D.铁生锈
22.某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合物 ( D )
A.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23.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辩论中,该小组为正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 )
A.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D.地球人口增多,其呼吸和所用的燃料越来越多
24.下列对氧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 )
A.急救病人常常需要供给氧气 B.液态氧可用作宇宙火箭的高能燃料
C.在钢铁冶炼中用添加了氧气的空气进行鼓风,以提高炉温 D.制液氧炸药
25.证明集气瓶里的氧气是否已满的正确方法是 ( C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底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里
C.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口 D.在瓶口点燃氧气
26.下列用途中,不需要用较纯净的氧气是 ( D )
A.制液氧炸药 B.焊接或切割金属的氧炔焰
C.促使火箭里燃料迅速燃烧 D.家庭煤炉中煤炭的燃烧
27.存放易燃与易爆物仓库的错误做法是 ( A )
A.紧密堆放,隔绝空气,防止自燃 B.人离开时必须切断电源
C.不得将不同灭火方式的物质放在一起 D.不能将易燃、易爆物存放于露天处
28.某固体可燃物的着火点为t℃,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使该固体物质燃烧的是 ( B )
A.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t℃ B.在空气中将固体加热至t℃
C.在敞口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t℃以下 D.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t℃以下
29.白磷的着火点40℃,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中,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 ( D )
A.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温度超过着火点 C.白磷的质量太小 D.白磷没与氧气接触
30.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D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31.下列物质中,不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①蔗糖;②火药;③汽油;④烟花爆竹 ( C )
A.只有①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全部
32.如右图,三只不同的盒子中,各放相同的蜡烛,同时点燃蜡烛并密封,则蜡烛熄灭的先后次序是 ( C )
A.同时熄灭 B.1、2、3 C.3、2、1 D.2、1、3
33.检验氧气最简单的方法是 ( D )
A.只要闻气味、观察颜色 B.测密度 C.用红热的木炭 D.用带火星的木条
34.可燃物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三者的共同点是 ( D )
A.都有火焰 B.都发光 C.反应都剧烈 D.都产生热
3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C )
A.铁丝 B.硫粉 C.红磷 D.木炭
36.下列不是大自然中氧气的消耗的是 ( D )
A.生物呼吸作用 B.物质燃烧 C.动植物尸体氧化腐烂 D.水蒸发
37.在金鱼缸中放养适量的金鱼藻等水草,金鱼将生活得更好,其主要原因是 ( C )
A.增加了金鱼所需的食物 B.美化了环境
C.增加了水中氧气的含量 D.增加了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8.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 A )
B.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39.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得出空气是由 ( B )
A.二氧化碳和氧气组成 B.氮气和氧气组成
C.氮气和氨气组成 D.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
40.“生物固氮”是利用空气中 ( D )
A.氧气 B.惰性气体 C.氨气 D.氮气
41.成年人1min需要吸入8L氧气,则10min内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约为 ( C )
A.100L B.500L C.400L D.320L
42.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灯泡里填充了 ( C )
A.二氧化碳气体 B.氧气 C.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 D.空气
43.关于空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
A.“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是指100克空气中含有21克氧气
B.空气的主要成分比较固定,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44.空气中的成分是:①氮气;②稀有气体;③氧气;④二氧化碳、其他杂质气体。按体积分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A.④②③①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45.住宅、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来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
A.水能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B )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离
46.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
A.CH4和O2 B.CO和CO2 C.N2和O2 D.CH4和CO
二.填空题
47.在欧美国家时兴一种密封的玻璃球作为家庭摆设。玻璃球内装有一部分水(留有一部分空间),底部有一些泥沙,并养有几条鱼和一些水藻。为使鱼和水藻能成活较长时间,在白天,必须将玻璃球置于有 光 和适宜温度的环境中,在此情况下,瓶内气体成分中的 氧气 含量白天比夜晚高。
48.⑴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氧气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二氧化碳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
⑵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 。
49.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⑴. 氧气具有助燃性 ,⑵.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
50.燃烧柴禾时,通常将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原因是 。
51.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常温下(填容易或不容易) 溶解在水里,密度比空气 。冷却到-l830C时变成 色的液体,在-2180C时变成 状的 色固体。
52.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⑴. ;⑵. 。我们把任何 都叫燃烧。通电的白炽灯、电炉,也能发光发热,但不叫燃烧,是因为 。而燃着蜡烛、汽油叫燃烧,是因为 。
53.空气是由 、 等单质和 、 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8升氧气,大致需要空气 升。在标准状况下,8升氧气的质量是 克(O2 的密度为1.429克/升)。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⑵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干燥棉团燃烧,蘸水的棉团不燃烧
⑶ 瓶内蜡烛熄灭瓶外蜡烛仍燃烧
5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⑴.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火焰上点燃。⑵.用镊子分别夹取一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⑶.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由此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第四册第二章(第1~2节)A 06年3月12日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氧气有关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C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C.氧气能液化成无色液体 D.氧气物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的过程
2.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 ( D )
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
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 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3.能说明木炭跟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事实是 ( C )
A.燃烧匙内还有黑色固体剩余 B.发出明亮的白光
C.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集气瓶变热
4.除去密闭在集气瓶中空气里的氧气,且不准其他气体混入空气中,那么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物质应选用 A.木炭 B.硫 C.磷 D.蜡烛 ( C )
5.下列对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燃烧一定有火焰
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燃烧一定有气体产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同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B.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其目的是使酒精隔绝空气而灭火 D.要达到灭火的目的,一定要在隔绝空气的同时,还必须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7.一般来说,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B )
A.水不是可燃物 B.水变成水蒸气既可降低燃烧物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
C.水变成水蒸气可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D.水变成水蒸气可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
8.如右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D )
A.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
C.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D.将红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实验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的水或在底部铺一层细砂 ( B )
A.防止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B.防止生成熔融状态的四氧化三铁炸裂瓶底
C.防止生成的有毒物质逸出瓶外 D.防止生成密度很大的的四氧化三铁砸坏瓶底
10.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 B )
A.O2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D.达不到着火点
11.下列氧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C )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氧气不易溶于水
C.蜡烛能在氧气中燃烧 D.氧气在一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12.下列气体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硫 C.氧气 D.二氧化碳 ( B )
13.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C ) A.闻气体的气味 B.观察气体的颜色
C.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D.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
A.镁带燃烧时生成一种白色固态物质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黄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满CO2的瓶内,火焰熄灭
15.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盖上锅盖;②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⑥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的抹布盖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 D )
16.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我国救援队在灭火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中,不能考虑用于此次灭火的是 ( C )
A.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B.设法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17.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约为1:4,这是指它们的 ( C )
A.质量比 B.质量百分比 C.体积比 D.密度比
18.食用油在锅内着火,关掉火源后,火仍不熄灭。这时灭火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B )
A.浇水 B.盖严锅盖 C.把油倒入水槽 D.用灭火器
19.200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右图是火星大气成分的含量示意图。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D.火星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
20.物质常发生下列变化:①挥发②燃烧③熔化④发光⑤锈蚀⑥腐烂。其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⑤⑥ ( C )
2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本质不同,它是 ( B )
A.煤燃烧 B.雪融化 C.水电解 D.铁生锈
22.某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合物 ( D )
A.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B.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23.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辩论中,该小组为正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 )
A.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
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高达30%
C.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 D.地球人口增多,其呼吸和所用的燃料越来越多
24.下列对氧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 )
A.急救病人常常需要供给氧气 B.液态氧可用作宇宙火箭的高能燃料
C.在钢铁冶炼中用添加了氧气的空气进行鼓风,以提高炉温 D.制液氧炸药
25.证明集气瓶里的氧气是否已满的正确方法是 ( C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底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里
C.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口 D.在瓶口点燃氧气
26.下列用途中,不需要用较纯净的氧气是 ( D )
A.制液氧炸药 B.焊接或切割金属的氧炔焰
C.促使火箭里燃料迅速燃烧 D.家庭煤炉中煤炭的燃烧
27.存放易燃与易爆物仓库的错误做法是 ( A )
A.紧密堆放,隔绝空气,防止自燃 B.人离开时必须切断电源
C.不得将不同灭火方式的物质放在一起 D.不能将易燃、易爆物存放于露天处
28.某固体可燃物的着火点为t℃,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使该固体物质燃烧的是 ( B )
A.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t℃ B.在空气中将固体加热至t℃
C.在敞口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t℃以下 D.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t℃以下
29.白磷的着火点40℃,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中,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 ( D )
A.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温度超过着火点 C.白磷的质量太小 D.白磷没与氧气接触
30.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D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31.下列物质中,不允许旅客带上列车的是:①蔗糖;②火药;③汽油;④烟花爆竹 ( C )
A.只有①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全部
32.如右图,三只不同的盒子中,各放相同的蜡烛,同时点燃蜡烛并密封,则蜡烛熄灭的先后次序是 ( C )
A.同时熄灭 B.1、2、3 C.3、2、1 D.2、1、3
33.检验氧气最简单的方法是 ( D )
A.只要闻气味、观察颜色 B.测密度 C.用红热的木炭 D.用带火星的木条
34.可燃物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三者的共同点是 ( D )
A.都有火焰 B.都发光 C.反应都剧烈 D.都产生热
3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C )
A.铁丝 B.硫粉 C.红磷 D.木炭
36.下列不是大自然中氧气的消耗的是 ( D )
A.生物呼吸作用 B.物质燃烧 C.动植物尸体氧化腐烂 D.水蒸发
37.在金鱼缸中放养适量的金鱼藻等水草,金鱼将生活得更好,其主要原因是 ( C )
A.增加了金鱼所需的食物 B.美化了环境
C.增加了水中氧气的含量 D.增加了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8.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 A )
B.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39.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得出空气是由 ( B )
A.二氧化碳和氧气组成 B.氮气和氧气组成
C.氮气和氨气组成 D.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
40.“生物固氮”是利用空气中 ( D )
A.氧气 B.惰性气体 C.氨气 D.氮气
41.成年人1min需要吸入8L氧气,则10min内需要吸入空气的体积约为 ( C )
A.100L B.500L C.400L D.320L
42.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灯泡里填充了 ( C )
A.二氧化碳气体 B.氧气 C.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 D.空气
43.关于空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
A.“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是指100克空气中含有21克氧气
B.空气的主要成分比较固定,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44.空气中的成分是:①氮气;②稀有气体;③氧气;④二氧化碳、其他杂质气体。按体积分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A.④②③①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45.住宅、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来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
A.水能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B )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离
46.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
A.CH4和O2 B.CO和CO2 C.N2和O2 D.CH4和CO
二.填空题
47.在欧美国家时兴一种密封的玻璃球作为家庭摆设。玻璃球内装有一部分水(留有一部分空间),底部有一些泥沙,并养有几条鱼和一些水藻。为使鱼和水藻能成活较长时间,在白天,必须将玻璃球置于有 光 和适宜温度的环境中,在此情况下,瓶内气体成分中的 氧气 含量白天比夜晚高。
48.⑴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氧气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二氧化碳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
⑵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 。
49.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⑴. 氧气具有助燃性 ,⑵.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
50.燃烧柴禾时,通常将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原因是 。
51.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常温下(填容易或不容易) 溶解在水里,密度比空气 。冷却到-l830C时变成 色的液体,在-2180C时变成 状的 色固体。
52.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⑴. ;⑵. 。我们把任何 都叫燃烧。通电的白炽灯、电炉,也能发光发热,但不叫燃烧,是因为 。而燃着蜡烛、汽油叫燃烧,是因为 。
53.空气是由 、 等单质和 、 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8升氧气,大致需要空气 升。在标准状况下,8升氧气的质量是 克(O2 的密度为1.429克/升)。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可燃物才能燃烧
⑵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干燥棉团燃烧,蘸水的棉团不燃烧
⑶ 瓶内蜡烛熄灭瓶外蜡烛仍燃烧
5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⑴.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火焰上点燃。⑵.用镊子分别夹取一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⑶.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由此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