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和程序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程序和程序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7-12-29 14:5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程序和程序设计第1课时
执教者 刘 庆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
2、年级:高二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1章 第三节 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
5、本课时学时数:40分钟
课时安排的说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建议用2课时完成本节(第三节 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内容,本教学设计是本节内容的第1课时。21教育网
二、教学设计(参照并遵循教师用书对本节内容第1课时的要求)
1、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①掌握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了解程序设计语言。
②探寻算法与程序的关系。
(2)技能方面
①通过课前的学案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阅读程序,学生主动探寻算法与程序的关系。
③学生能够浏览程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树立合作意识。
②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算法和程序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③在本课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体会程序设计工作的严谨性。
2、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1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节(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容。浏览源程序的构成和观察体验源程序的执行过程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探寻算法和程序间的对应关系是本节内容第1课时重点中的难点。21cnjy.com
3、学情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VB比较陌生,不了解语句的功能,给学生分析程序带来很大的障碍,因此,需要教师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以及学生间密切的合作和配合。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接受和新技能掌握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快乐的去学习。www.21-cn-jy.com
4、设计思路
通过对本课教材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对高二年级学生学情的了解,我对教材中的“活动”程序范例做了一些调整,但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以及教师用书中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本课教学中,我融入了我县目前正在试点推广的“四环、六步、双向”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借鉴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采用演示法、讲解法、引导法,通过“活动”来达到教学效果。学生可采用练习法、发现发、观察法去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1·cn·jy·com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
(n +5分钟,n为课前)
提前(提前多长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将本课的学案发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
利用学案结合教材等辅助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5-10分钟)
演示一些程序,让学生对程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出本课要学的内容。
学生通过观察,踊跃发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交流展示
(5-10分钟)
组织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学习成果,具体内容见学案。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点拨领悟
(约10分钟)
根据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展示情况,老师有针对性的补充讲解相关知识。
通过程序举例,探索“算法与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程序范例,介绍“程序及其特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
教师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训练反馈
(约10分钟)
布置学生拓展练习的活动,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碰到的困难。
学生分组练习,试着编写程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课堂小结
(1-2分钟)
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
回顾所学,自我评价
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四、教学反思
我感觉本课的教学设计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实践,从我任教班级中的教学情况来看,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我也感觉到还有许多的不足。例如,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还可以跟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安排得更科学一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积累和总结经验,力争把课上得更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