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共三课时教案.doc[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态系统共三课时教案.doc[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6-12-22 12:03:00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
2.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3.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4.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
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区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流动。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生态系统:
1、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水、大气、土壤、阳光。
2、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动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
读图:说说鹰、鼬、鼠、小麦进行生命活动
的能量各来自何处?
1.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
什么地方开始的?能不能从动物开始,
为什么?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的输入形式:太阳能
能量的传递途径:食物链
能量的散失形式:呼吸热能
见p51读图2-22:自然界中的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思考: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有什么
联系?
2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为
什么会不断减少?
师归纳:1能量流动的起点应该是生产
者,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能量
流动的终点是热能。
分析:
1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总能量,能量流动是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以后才开始的,所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而不是太阳。
2 生物所需的能量就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
1 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光能――生物体内的化学能――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也就是说能量流动的终点是热能。
2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约10%-20%),即食物网中下一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级生物的一部分能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不息,即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1、 能量流动特点:①能量是单向流动的;
3 逐级减(传递效率约10%-20%)
为什么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之所以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原因之一是食物链的各级营养级的顺序不可逆;之二是呼吸放热不可能作为光合作用的能源,必须要太阳能不断补充。
思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的流动呢?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由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讨论:碳的循环过程(右图所示)
以碳为例,
说说化学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
解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循环流动的。
总结:
(1)碳循环的形式:CO2;
(2)碳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碳循环的形式
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
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③化工燃料的燃烧
读图:1、氮是怎样循环的

1、 中固氮途径有:雷电固氮、
人工固氮和生物固氮。
2、 说明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
元素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可以循环。
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区别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全球生物圈
课外活动:见P52
小结:
后记:第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
2.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3.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4.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
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学
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区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流动。
教学过程
小结:
1、 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右图所示思考:
1、 找出这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
非生物因素?
2、说明各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
3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
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总结: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物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浮游植物
消费者:浮游动物、鱼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物质:空气和水矿物质等;能量:阳光温度。
1.生产者:
1 指自养生物,它们都是能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生物。
2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是生产者的主体。另外光合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也是生产者。小动物绿眼虫在有光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此时是生产者;无光时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命,此时属于消费者。
3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必要的、最基本的成分。
2、 消费者:
1 主要指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绿色植物制造地有机物进行生活。
2 直接以植物为食地食草动物叫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地肉食动物为次级消费者,捕食次级消费者的肉食动物称三级消费者,依次类推。
3 消费者是非基本成分,它们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3、 分解者:
1 主要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2 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中必要的、最基本的成分。
4、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 由太阳辐射能及无机物的和有机的化学物质组成的非生物环境。
2 非生物环境主要包括太阳能、温度、水、空气、矿物质等。
练习: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
小结:
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动物(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
2、非生物部分:物质:土壤、空气和水等;能量:阳光温度。
第2课时:
复习引入:
1.在一定的区域内和生物群落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2.地球上的和它们全部生物所生活的环境中的组非生物因素成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等。
4、生态系统的组成:
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物,供给自
身和系统中其他生物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
成分。
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
食。
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重新被绿
色植物利用。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思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说的是什么生物现象?
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例如:草 兔 狐 虎
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练习:写出草蛇鼠鹰之间的食物链。
动动脑:右图所示你能连接多少条
食物链?写出最长的食物链?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右图所示)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由
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用箭头表示捕食
关系,被捕食者在前,捕食者在后。
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
食物链关系的本质是物质和能量的
传递关系,所以食物链表征的是生
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渠道。
食物网——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以被多种生物为食。将一个群落中所有的食物链在一起组成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结构,形成了食物网 。
练习:(下图所示)
观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将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箭头连接
起来。
思考:这里有多少条食物链?你能找出一条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
探索人在食物网中的地位 P49
活动:
1、在纸上写下你昨天吃的食物
2、写出每一种食物的组成成分分别来自哪一种动物或植物。如:馒头——小麦,牛奶——牛,请接着列出它们的食物。
3、找一张纸写上这些生物的名称。想一想这些生物还能吃那些生物,或被那些生物所吃,把这些生物的名称也写上。用箭头连成一个食物网。
讨论:
1、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消费者的角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
小结:
课后练习:
作业:作业本
后记:
EMBED MS_ClipArt_Gallery.5
狐第2节 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
2.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3.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4.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
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区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流动。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引入:
1、 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生理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可分为非
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两类,生物因素是指它们的生活环境中的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多种环境因素.
2.池塘淡水鱼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  )
A、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同 B、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C.鱼类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D.鱼类的食性和栖息水层不同
2、 水族箱中哪些属于非生物因素
以青鱼为例,分析一下影响它生活的
生物因素有哪些 ――
非生物因素有
——阳光、水分、空气、温度、池底泥沙。
浮游等植物
影响青鱼 浮游动物
的生物因 鱼等其他动物
素 微生物
思考:若把大鱼缸看成一个体系,
其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
间是什么关系?―――水族箱中的植物和鱼的生存都离不开水,而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也会随植物和鱼的生理活动而变化。植物为草食性鱼类提供了食物,而鱼的排泄物又为植物提供了生活所需要的养料。由此可见,水族箱中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
思考:1、草原上的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把它们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
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还需要阳光、水、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如果没有这些非生物因素,草原上的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
3、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一部分草场
罩起来,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
结果导致加罩区的草场昆虫的大量繁殖,造
成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
师归纳: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把这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
1、概念
在一定地区域内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2理解:①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
②非生物因素是指生物存在的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③群落有地域性的,群落的划分是人们根据地域的实际情况以及观察和研究的需要来确定的,生态系统也按照这两个原则划分。
④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片湖泊、一条河流、甚至一个村庄或城镇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小的生态系统也可以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可以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类型:
3、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①森林生态系统:
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是陆地上最复杂
的生态系统。有高大的乔木、许多灌木和苔藓等,
还有各种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许多细菌和
真菌等微生物。还有各种非生物因素,如阳光、
空气、水、土壤及气候因素等。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你能说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组成吗?
②草原生态系统:②草原生态系统:
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以草本植物为主,有少量的灌木和罕见的乔木,羚羊、跳鼠、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水生动物
和两栖动物很少。
作用:畜牧业基地,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作用。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③海洋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③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植物主要是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从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到动物中个体最大的蓝鲸。海洋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温度和盐度。
④淡水生态系统:
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与淡水生物组成。
⑤沼泽生态系统:⑤湿地生态系统:
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典型的有沼泽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⑥农田生态系统:
⑥人工生态系统,人起主导作用。是人工建立起来的,一定程度上受人控制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单一。
人工生态系统
⑦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人类起重要的
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
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
动物。
其他生态系统
荒 漠 草 甸 高寒荒漠
讨论: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动植物的种类在哪类生态系统中更多?
2、影响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与陆地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主要区别有哪些?
3、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有所不同,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
思考:1、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吗?
2、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
三、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
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生物圈。
思考:为什么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定义: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生物圈。
2、 生物圈范围:
大气圈底部:地面以上10千米;
岩石圈表面:地面以下2~3千米;
水圈大部:水面以下12千米
作业:作业本
后记:
EMBED MS_ClipArt_Gallery.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