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复习9空气和空气污染历史上对空气的认识:1、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空气是一种单质2、科学家拉瓦锡研究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拉瓦锡一百份体积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氧气(O2)
21%氮气(N2) 78%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根据作用指出气体的名称稀有气体(0.94%)按体积算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二氧化碳(0.03%)水蒸气等其他杂质(0.03%)冲入灯泡延长使用寿命,用于食品防腐、保鲜,液态氮可作冷冻剂,是制作化肥、炸药的原料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的燃烧用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用途的霓虹灯光合作用原料,用于制造纯碱、尿素、汽水饮料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活泼用途:制硝酸和化肥原料.用作保护气稀有气体(氦He.氖Ne.氩Ar)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气体,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最外层电子已达稳定结构,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又叫惰性气体,
用作保护气,霓虹灯。氮 气:你认为包装袋中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阐述你的理由。点燃燃烧匙中的(过量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磷在空气燃烧时,产生浓厚的白烟 火焰熄灭后,振荡集气瓶,(集气瓶冷却)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什么现象 ;
瓶内水位变化 ;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中 是上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则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A、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B、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水少
C、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
D、改用木炭重新实验原理:消耗瓶内氧气后使容器中气压减小注意事项:
(1)容器必须密闭
(2)反应物必须过量,确保容器内氧气全部反应
(3)反应物必须易燃,且没有气体产生,所以Fe.S.C不行思考2:P若改用C.S,应该如何处理?将所用液体改为NaOH思考1:反应物为何不用Mg?Mg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右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①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
②观察到到的现象有 .
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④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
积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氮气性质的哪些
结论? .
⑤如何证明生成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的溶液呈酸性? .
⑥燃烧匙中放的是S,则实验不能成功的原因是 .
目的是把氧气除尽不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溶于水,占4/5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①产生大量的白烟②钟罩内水面先下降,后上升了15体积 红磷燃烧时消耗了钟罩内空气中有氧气,钟罩内压强降低⑦下列事实中,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的是(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红磷量不足 C.将红磷换成足量的白磷 D.未冷却到室温时就读数 A.B.D臭氧的形成:O2 = 2O紫外线O + O2 = O3臭氧分布:距地20--35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
(90%)臭氧的作用: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有保护作用2、臭氧层和温室效应臭氧:O3无色美丽的天蓝色气体气体无味特殊刺激性臭味稳定不稳定O2<O3臭氧空洞
1、臭氧层作用——吸收紫外线,防止对生物辐射伤害2、臭氧层破坏原因——氟利昂等致冷剂的使用,机理是:2O3====3O2氟利昂3、后果:皮肤癌及白内障患者增多4、防治减少并禁止氟利昂使用研发环保型的致冷系统温室效应 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温室效应1、主要的温室气体是:CO22、CO2增多原因:(1)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矿物燃料燃烧(产生角度是主要原因)(2)植被破坏,森林面积减小,光合作用减弱(吸收角度)3、后果:(1)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2)气温升高.蒸发加剧.降水减小.气候更为干旱4、防治:(1)开发新能源,减小含碳燃料燃烧(主要措施)(2)合理利用资源,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温室效应有有利的一面吗?光化学
烟雾烟尘SO2生物性
污染
酸 雨地 球 在 流 泪3、空气的污染空气污染的来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沙尘暴等汽车尾气可吸入颗粒物:工业废气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碳烟……光化学烟雾会使人感到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症状,空气中的病菌容易使人感染疾病。阅读后回答:天然降水呈什么性?原因是什么?什么叫酸雨?酸雨如何形成?酸雨有何危害?1、天然降水呈弱酸性(pH=5.6—7), 因为:CO2+H2O=H2CO32、酸雨—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雨、雪、雹、雾)3、酸雨成因: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降酸雨时,随时间延长,酸雨酸性越强,pH越小4、小 结:酸雨危害腐蚀文化古迹、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 危害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人的健康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存(熟石灰中和)(引起呼吸系统等疾病)目前表现:次数增多、酸性增强2、安装脱硫固硫装置1、推广低硫煤、洁净煤的使用3、对废气进行净化如何防治酸雨污染?讨论题4、推广无污染能源SO2+2NaOH=Na2SO3+H2O Ca(OH)2+ SO2 = CaSO3+H2O5、植树造林(夹竹桃)大气污染的防治1、防治大气污染的核心减少工业烟尘和各种废气排放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大气的生物性污染3.1982年发布?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完善环境质量监督实验: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测算步骤:1、用粘胶玻璃纸和硬纸板框做成幻灯片2、编号放置在指定位置,收集尘埃粒子(粘性一面朝上、平放、手捏框边)3、放置相同时间收回(时间不能太长.为何?)4、用幻灯机放映,统计尘埃粒子数结果:1、同一场所,近地面处尘埃比高处 。2、同一场所, (填“早晨、中午或傍晚”)尘埃粒子数多3、空气中尘埃雨天比晴天 。多中午少(硬纸板框内的粘胶玻璃纸面积应相等到)练习:1(1)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 ) (2)空气质量级别确定的依据是…( ) A、三项指标综合考虑B、看最大的数据C、看最小的数据总反应:2O3?3O2
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O3和O2是同一种元素构成的它们属于D同素异形体2、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
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
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
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
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3、 据《2003年温州市环境状况公报》曾对温州市区、瑞安市、乐清市、苍南县及永嘉县五地酸雨污染进行调查五地降水测点共设5个,采集降水样品299个,其中酸雨样品265个,五地降水pH值年均值分别为4.40、4.62、4.49、4.52、4.73
由上述材料请判断:
(1)上述四个地区有无受酸雨污染 ;
(填“有”或“无”)判断理由是 . (2) 和 是重酸雨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增多有各降水的pH<5.6温州市区 乐清市大气中的SO2等酸性污染物4、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烟尘,SO2、 光化学烟雾、CO2等
B、大气是生物重要的非生物因素
C、建造高烟囟,可减小地面SO2浓度,这是防止酸雨的有效措施
D、酸雨对大理石的腐蚀比铝合金快
E、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是防治酸雨的最有效方法 B5、空气中有许多污染物,在降水时,一些污染物就从空气转移到地表,在许多情况下,这一个过程是有益的。如果降落的地表的水的PH小于5.6,这样的酸性降水就是酸雨,酸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试回答问题
(1)形成酸雨的污染物是
(2)文中的“有益”的指降水对
(3)某同学模拟酸雨完成了一个实验,布置如下:A
取相等数量的小麦种子分别放进两个相同的培养皿中,并编号;B定时向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模拟的酸雨,对照组喷洒的是 洁净的天然水;C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推测该同学的选择题是6.气象学家认定:凡水平方向能见度小于1Km的风沙现象称为“沙风暴”,下列关于“沙风暴”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沙风暴”是风尘被风沙吹起所致
B.“沙风暴”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C.“沙风暴”对植物光合作用没有影响,叶片嫩芽的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D.种树种草,加大防护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退耕还林是防治风沙的有效途径(1)(2)7.汽车尾气(含有CO.SO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其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能控制空气污染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①开发氢能源;②使用电动车;③植树造林;④戴呼吸面具。 8.2004年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下图是火星大气成分含量示意图,与空气的成分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D.火星上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9.下图是某不幸监测小组的同学描绘的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地区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北京时间0~24时,纵坐标表示一氧化碳含量,你认为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10.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密度有0.0064kg/m3的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异,在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8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②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③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④瑞利发现,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密度大于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11.小明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空气中的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所示:⑴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
⑵写出该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⑶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的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 交换.12.如果设法把自然界水里溶解的气体分离出并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