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课件+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1-09 10:12:19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练习
姓名 学号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我学会了
1、可持续发展 (1)定义: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______,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
他们______的发展模式。(2)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可持续发展
和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可持
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3)标志: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________能力。(4)与经济的关系:可持续发展________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增长________当代人生活水
平,增强国力。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________,更追求经济增长________。
(5)与社会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改善人类生活,提高人类________
水平,创造一个精神生活和________生活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6)与人口的关系:可持续
发展要求在严格________人口、提高人口________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________的前提
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________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
2.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1)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______技术作为支撑。
(2)原因: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科学可以为解决______
危机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________的成因,从而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
性,为防灾减灾服务。科学可以为________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科学可以为完善
_____________、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我理解了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一组是-----------------------------------( )
A.水、阳光、土地、煤 B.森林、铁矿、石油、电
C.土地、阳光、水、森林 D.石油、煤、土地、阳光
4.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措施是要保护好该种生物的生活环境
B. 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C.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
D. 自然保护要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并举
5.201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同济大学召开,大会的
主题为“食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下列公众的参与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①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②自备篮子买菜 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④稻田灌溉采用大水漫灌 
⑤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6.我国的内蒙古地区,过去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在则是“天苍苍,
野茫茫,老鼠跑过露脊梁”。其主要原因是------------------------------------------------------( )
A.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B. 全球气温升高 C. 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 D. 酸雨的影响
7.我国继海上实行休渔制度之后,已经开始在长江实行休渔制度,其主要作用是--( )
A. 保护中华鲟等珍稀鱼类洄游产卵 B. 保护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濒危动物白鳍豚
C. 防止过度捕捞导致的生态破坏和资源衰竭
D. 我国渔获量居世界首位,防止市场上资源过剩
8.“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
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 就地焚烧 B. 发酵后作农家肥 C. 加工成精饲料 D. 用来制造沼气
9.某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基地,也将是一个观光休闲的生态
农业园区。下列一些生产管理思路你认为不妥的是-----------------------------------------( )
A. 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增产效果
B. 为了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农药
C. 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也可以提高农业、畜牧业的产量
D. 园区内禁止大量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10、“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可持续
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措施是--------------------------------------(   )
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可以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11.小明对“可持续发展”这一章进行了总结性反思,其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资源是无限多的,所以我们不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B.要合理开采和使用能源 C.核电站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D.太阳能只能转化成电能和内能
12.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逐渐兴起。下列不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的是(  )
A.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
B.在郊游时,应自备凉开水,少购买包装饮料
C.多使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筷子和饭盒
D.把还能书写的纸张收集起来,以便继续使用
13.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道路已形成共识,中国不能落后
B.古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深刻的影响
C.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应当在保护环境中做出贡献
D.我国生存和发展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挑战
14、“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
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
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下列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温室效应 D.森林火灾
(2)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A.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开垦荒山 D.发展工业,随意排污
(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
种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面对温室气体含量升高、全球变暖、森林和湿地面积剧减、大气和水污染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人类生存环境恶化问题,我们人类应该怎样面对?
人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
内容包括:
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的必要条件
——发展的基础
——发展的最终目的
生态、经济、社会这三个方面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1)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使用的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
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可再生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
限量捕捞,实施休渔期制度
OPEC决定维持石油开采配额
(2)良好的生态环境
例如,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恢复。
计划砍伐,植树造林,可保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3)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能力。
摄影于2017年7月杭州西子国际办公楼22楼
关于我国的发展之路有三种观点。
观点1 :把能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先把经济
发展起来,等到拥有更加强大的经济实
力以后,再来解决环境问题;
观点2 :利用发达国家现在正在实行的高投入、
高技术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模式,来解决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观点3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承受的能力,
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请收集有关材料和事实,说明我国目前为什么不能走前面两种道路,而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
(1)环境要素: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社会要素:
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
(3)经济要素:
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增长质量。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4、可持续发展在行动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 世纪议程》
将可持续发展由概念、理论推向行动,要求各国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规划,迎接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21世纪议程网页
为什么解决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一致行动?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只有合作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我国发布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我国政府于2002 年8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这项报告说,中国将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发展,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项报告介绍了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地方21世纪议程、公共参与等方面的行动和成就,阐述了中国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和政策措施。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近年来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报告也指出,虽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还没有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始终存在。
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实施力度,加大了对资源、环境、灾害领域的执法力度。
二、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人口控制、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需要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解决。
1、科学可以为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
理论支持。
例如,我国2010 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麋鹿自然保护区
2、科学可以为解决资源危机提供理论基础。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技术、开发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都需要依靠科学。
例如,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
蕴量巨大。我国在2011年的装机容量比2010
年增长39.4%。
3、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探究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
提高自然灾害预报的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服务。
例如,人们利用卫星云图来监测台风的活动情况,为准确分析天气和预报天气提供依据。
4、科学可以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基础。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环境噪声等防治和处理,我们都需要依靠科学知识。
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变化
长江水环境明显改善
5、科学可以为完善经济结构转型、缓解区域发展
不平衡、促进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审视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实现清洁生产技术,
减轻环境压力。
首钢搬迁前厂貌
首钢搬迁后厂貌
例如,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措施,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科学施肥
秸秆还田
紫云英
苜蓿
要求人类在发展中关注生态和谐、讲究经济效益和追求社会公平。
可持续发展要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改善人类生活,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
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 )
A.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B.自然资源的保护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 控制“三废”的排放
A
2、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A.水土流失 B.工业废水
C、动植物资源破坏 D.以上都是
D
3、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砍树造房,解决住房问题
C.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D.多开采石油,满足能源需要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