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传递》第二课时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热的传递》第二课时课件+教案+学案+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1-06 16:59:53

文档简介

《热的传递》习题
一、基础过关
1.我来填一填:
(1) 、 、 、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2)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 ,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
(3)不靠 、 或 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4)使用酒精灯时,用点着的火柴 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2.我来选一选:
(1)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 的方式传递的。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2)热只能在液体中传播,不能在气体中传播,对吗? 。
A.对 B.不对
(3)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正确吗? 。
A.正确 B.不正确
二、综合训练
1.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的?
2.在室内,暖气片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冷空气下降又被加热,冷热空气不断相对流动使整个屋子温暖起来。这是热的什么传递方式?
三、拓展应用
在热的传递实验中,给你准备好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等器材,结论是热会沿着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要点。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1)传导、对流、辐射
(2)混合 对流
(3)空气、水、其他物体
(4)自下而上
2.(1)B (2)B (3)A
二、综合训练
1. 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2.这是热的对流方式。
三、拓展应用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在汤匙柄滴上蜡。
1、点燃蜡烛。
2、在汤匙柄前,中、末分别滴上蜡,等蜡凝固。
3、每组准备两把汤匙,分别按要求滴上蜡。
2、点燃酒精灯。
1、打开酒精灯灯帽,把灯帽竖起放在桌上。
2、点燃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3、观察酒精灯火焰。
1、酒精灯火焰分为内焰、中焰、外焰。
2、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加热一般都使用外焰。
4、给汤匙加热。
1、给一把汤匙的前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2、给一把汤匙的中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5、熄灭酒精灯。
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焰。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热的传递》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探究热在液体和气体当中的传播及传递方式。
2. 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的现象。
3. 锻炼自己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学习过程
1.课前准备酒精灯、木屑、石棉网、烧杯、水等相关器材,介绍装置及方法。

2.进行实验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1)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3. 通过实验和讨论得出结论是什么?
4.小组交流:烈日下地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
物体的呢?

《热的传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并解释生活中热传递的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热在液体、气体中的传播及传递形式。
教学难点
热的传递形式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水对流演示器、课件,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课
导入:热在固体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那热在水中是不是也是这样传递的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
二、新课学习
研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1.导入:热在固体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那热在水中
是不是也是这样传递的呢?
2.猜想:水可能是怎样传热的?
3.讨论:想办法看到水变热的过程呢?
学生可能想到:
给水加上一些颜色。
在水里加入其他物体:木屑、茶叶等
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实验时需要注意:
(1)加热时不
研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1.导入:热在固体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那热在水中
是不是也是这样传递的呢?
2.猜想:水可能是怎样传热的?
3.讨论:想办法看到水变热的过程呢?
学生可能想到:
给水加上一些颜色。
在水里加入其他物体:木屑、茶叶等
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实验时需要注意:
(1)加热时不
研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1.导入:热在固体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那热在水中
是不是也是这样传递的呢?
2.猜想:水可能是怎样传热的?
3.讨论:想办法看到水变热的过程呢?
学生可能想到:
给水加上一些颜色。
在水里加入其他物体:木屑、茶叶等
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实验时需要注意:
(1)加热时不要用手去接触三脚架和烧杯
研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1.导入:热在固体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那热在水中
是不是也是这样传递的呢?
2.猜想:水可能是怎样传热的?
3.讨论:想办法看到水变热的过程呢?
学生可能想到:
给水加上一些颜色。
在水里加入其他物体:木屑、茶叶等
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
实验时需要注意:
(1)加热时不要用手去接触三脚架和烧杯
1.研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1)猜想:水可能是怎样传热的?
(2)讨论:想办法看到水变热的过程呢?学生可能想到:给水加上一些颜色。在水里加入其他物体:木屑、茶叶等
(3)教师介绍实验方法。实验时需要注意:
1)加热时不要用手去接触三脚架和烧杯
2)观察过后,不要立即取下烧杯,应先熄灭酒精灯,待其冷却后再取下杯子。
(4)学生实验并记录。
(5)交流讨论:
1)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发现,水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可以通过水中的固体颗粒看见水的运动。水也不只是从下往上流动,还看见水从上往下流动,如此形成水的相对流动。
2)水中的物体自己会动吗?那可能是谁使水动?
(6)小结
1)水受热上升、遇冷下降,靠流动传递热,这种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对流传热的。
2)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平台,让他们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让看不见的现象变为看得见?经历思维探究。对于孩子们来说,科学真正开始于于当他们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找出事情真相的那一刻。同时,为学生提供一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设计,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2.认识热辐射。
(1)我们已经知道了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其实,热还有一种传递方式。
(2)情境: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呢?
(3)推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
(4)讲解:出示图片,这是一堆篝火,在它周围的人会感到……(很热)。像这种由太阳、篝火等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使其它物体也变热,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辐射,(板书:辐射)
三、应用。
(1)播放火炉周围的热传递课件。分析图中热的传递方式,并用箭头表示方向。
(2)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所需研究的科学问题,又能够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回到生活中去,体现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念。是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科学知识最终要应用在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热在液体中传播和热在气体中传播,我们知道热传递的三种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有很多,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能更好的辨别出热的传递。
使用‘学乐师生’APP录像、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五、课内作业
1、热在( )中,总是从( )的地方传到( )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 )。 ?
2、( )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 ?
3、不靠( )、( )或( )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
六、板书设计
热的传递(二)
热在液体中的传播
对流
热在气体中的传播
辐射
课件13张PPT。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单元回顾内容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酒精灯的使用
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3.热传导就是通过直接接触,
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
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本节课学习知识热在液体中的传递
热在气体中的传递Re 热冷冷烧开水时,壶底部的水受热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下降,冷水、热水的上下相对流动,使整个壶里的水都变热了。热空气冷空气在室内,暖气片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冷空气下降又被加热,冷热空气不断相对流动使整个屋子温暖起来。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夏天的室内,空调周围的空气被变冷并下降,热空气 上升又被变冷,冷热空气的不断相对流动就使整个屋子凉爽起来了。热冷像太阳那样,不依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热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热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课后小结牛刀小试 把相应的序号
填到对应的括号里(A)在烈日下,站在物体的影中会较凉快
(B)失火之处四周生风 
(C)阳光下的冰雪,撒炭粉可以加速融化
(D)烟囱可以帮助燃烧 
(E)锅子的柄多用木柄 
(F)在海滩,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面 
 
 (1)与热的传导有关的( )。
(2)与热的对流有关的( )。
(3)与热的辐射有关的( )。分析图中热的传递方式学以致用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