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和冷却》习题
一、基础过关
1.我来填一填:
(1)水在一般情况下,受热时体积会 ,冷却时体积会 。
(2)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3)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 发明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603年,造出了空气温度计。
2.我来当法官:
(1)水具有热胀冷缩缝的性质,但其他液体没有热胀冷缩缝的性质。 ( )
(2)夏天架电线时要架得松一些,以防止冬天电线遇冷收缩时绷断。 ( )
(3)铁轨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防止铁轨热胀弯曲或冷缩拉断。 ( )
二、综合训练
1.酒精或水在加热和冷却后实验过程是怎样?
2.科学探究:
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
三、拓展应用
1.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
2. 温度计和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装置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1)膨胀 收缩
(2)热胀冷缩
(3)伽利略
2.(1)× (2)√ (3)√
二、综合训练
1.1)准备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用胶塞塞紧瓶口。
2)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酒精或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记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入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2. 壶里的水受热体积膨胀了,所以会溢出来。
三、拓展应用
1.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弯曲玻璃管,炼钢,预留铁轨缝隙等。
2. 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的。温度计中的液体受热了体积会膨胀,液柱上升,温度计的读数就会增加;冷却时液体体积会收缩,液柱下降,温度计的读数就会减小。
《加热和冷却》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2. 懂得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 能够提高自己动手操作能力,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二、学习过程
1.动动脑: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
(预习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
2. 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
(1)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预习书22页至23页)
(2)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
(3)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3. 做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
4. 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加热和冷却》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 知道液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 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有关实验器材,课件等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并不被我们注意。可是往往在平常的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加热装满水的水壶的时候,常常会看到什么现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这段录像(出示烧开水的视频:水壶烧水,水溢出)。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生:我看到在炉子上烧一满壶水,水还没有烧开,壶里的水就直往外溢,这是为什么呢?
生:水在加热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
2、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壶里的水为什么会往外溢呢?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继续学习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看看加热和冷却可以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谈话: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一下,壶里的水为什么会往外溢呢?
生:(1)因为水变多了;(2)因为水里有热气;(3)因为水占的地方大了;(4)……
2、设计实验方案: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刚才还有同学说是因为水的体积变大了,可是水壶里面的水在加热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让我们观察到水的变化,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设计时大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大屏幕提示):
(1)实验中需要水,用什么装水进行研究呢?(可以像教材上那样用锥形瓶)
(2)怎样才能把水的变化看得更清楚?(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在锥形瓶内装满水,为了便于观察,可以把水染成红色;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胶塞塞紧瓶口,因为胶塞要占据空间,所以这时红色的水会上升到塑料管中;用黑皮圈在塑料管的液面位置作一个记号。)
(3)要研究水在加热和冷却情况下的变化,用什么方法使水受热或受冷?(加热的方法有很多,酒精灯、蜡烛等等,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热水和冷水。)
3、实验:同学们真不简单!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说明同学们都很善于动脑筋!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1)我们用锥形瓶代表水壶,在锥形瓶内装满水;(2)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水染成红色;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胶塞塞紧瓶口,这时红色的水会上升到塑料管中;我们用黑皮圈在塑料管的液面位置作一个记号。(3)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把锥形瓶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的情况下到底会有什么变化。
每个小组旁边的水池里有一套这样的实验装置,一个烧杯里已经装好冷水,等一会我去倒热水,在实验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屏幕演示或指课前黑板上写好的:①安全实验(小心不要被热水烫着;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锥形瓶要注意拿着瓶口,不要拿橡皮塞)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③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④(用实验记录表一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如果实验完成,可以反复做几次,看结果是不是一样。
师:现在请水池边的同学把装有实验器材的水槽轻轻地端出来,等我给你们组倒好热水以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4、各小组自行实验并记录,师倒热水后巡视指导。(课前提醒学生注意:①分组实验时播放轻音乐,音乐停,大家就停止实验。②实验过程中,如果时间允许,要把实验再做一遍,认真观察和做实验记录。)
5、汇报实验结果。
师:(音乐停)请各组材料员把锥形瓶从烧杯中拿出来,实验材料整理好,桌面擦干净。说说在实验中,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的同时,用课件来演示说明实验过程。动画描述:动画的主体是一个胶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装满红颜色水的烧瓶,背景是分别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将烧瓶分别放在盛热水、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注意:移动容器时的规范动作,观察时眼睛与刻度线的关系)。
(1)“我们发现把锥形瓶放入热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液面上升了;把锥形瓶放入冷水中后,塑料管里的液面下降了。”
(2)塑料管内的液面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体积变大了)是不是锥形瓶里的水突然增多了?(不是,因为锥形瓶是密封的,没有往里面加水。)为什么塑料管里的液面上升,就说明水的体积变大了?(塑料管内液面上升,是因为水占据的空间变大了,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体积变大叫做体积膨胀。板书:体积膨胀)塑料管内液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体积变小了,体积变小叫做体积收缩。板书:体积收缩)
(3)锥形瓶里的水是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的?(完成板书: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4)你能把水的体积变化和所需要的条件联系起来,说说水有什么性质吗?
6、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简单地说,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热胀冷缩)
7、现在你能不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壶里的水受热体积膨胀了,所以会溢出来。)
8、实验: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醋、酒精、食用油、橙汁、牛奶(出示),它们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谁来预测一下?(生预测)现在请组长把你们组装水的锥形瓶交到前面来,然后任意选择一种液体,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注意观察,将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二上面。等我给你们组倒好热水以后,就可以开始实验了。
(学生自主选择液体进行实验,师再倒热水。课件温馨提示:实验时将所选的液体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入冷水中。别忘了在液面处做记号。)
9、 “哪个组愿意把自己的探究结果告诉给大家?别忘了说清楚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的?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10、提问:现在你已经知道水、醋、酒精、食用油、橙汁、牛奶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这些又都是液体,(板书:液体)根据这些事实,你可以推想出什么?
11、小结:由此可以推想,液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1、思考:热胀冷缩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资料,看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看课件资料)
2、提问: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学生自由发言)
(1)(可出示温度计加以提示)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最近我们每天用体温计测体温,同学们注意对比观察一下,温度计和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装置有什么相似之处吗?(有)温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发明的呢?(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的。温度计中的液体受热了体积会膨胀,液柱上升,温度计的读数就会增加;冷却时液体体积会收缩,液柱下降,温度计的读数就会减小。)
(2)有些瓶装的、纸盒装的液体都不装满,是不是厂家比较小气,不舍得装满呢?(不是,这些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在瓶内、纸盒内受热膨胀引起包装破裂。)
(3)铺水泥地时,每隔一段路要留一道窄沟,就是为了防止水泥膨胀或者收缩,造成路面不平整。
(4)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的缘故,电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的缘故,电线紧绷。夏天架电线时要注意架得松一点,不要绷得太紧,避免到了冬天电线冷缩时绷断。
(5)铁路的铁轨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防止铁轨热胀弯曲或冷缩拉断。(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由于当时的人不知道热胀冷缩的原理,铁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铁轨变得七扭八歪,左右弯曲,有的地方甚至还朝上拱起,弄得火车总是脱轨;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铁轨竟冻裂成一段一段的,后来火车都不敢走这条路了;所以现在铁路的铁轨之间都要留有空隙,就是为了防止铁轨热胀弯曲或冷缩拉断。)
(6)火车的金属轮子分内外两层,是靠热胀冷缩的原理组装和拆卸的。
(7)瓶盖或者钢笔帽拧不下来时,可以用热水把瓶盖或者钢笔帽烫一烫,就能拧下来了。
(8)冬天用玻璃杯接热水时,都要注意先用热水涮涮杯子,以免玻璃热胀冷缩
不均匀导致玻璃杯破裂。
(9)“孔明灯”也是应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
(10)建议妈妈在做美容护理时,蒸汽洗面之后,再用冷水洗脸,可以使脸部
皮肤毛孔收缩,使皮肤更细腻光滑。
(11)工厂里的蒸汽管道上,总是装有一些U形的管子,当管道受热伸长或受冷
缩短时,只会改变U形管的弯曲程度,而不会影响其他部分。
(12)水饺、汤圆等在水中受热后体积膨胀了,会浮在水面上。
……
四、课堂小结
“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许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实践,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科学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
六、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二)
液体和固体 受热→体积膨胀
受冷→体积收缩 } 热胀冷
课件18张PPT。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课第二单元加热与冷却第二课时回顾旧知识1.糖、蜡烛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
2.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3.物体加热和冷却后发生的形态变化,熟悉铜球试验酒精或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类似铜球这样的变化吗?思考1.准备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用胶塞塞紧瓶口。
2.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酒精或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记下细管里水面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入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实验过程 水位上升,说明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能。 你能根据下图的提 示,设计出研究空气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变化的实验吗?1.把气球皮套在瓶口上。2.把瓶子放入热水槽中,观察气球。3.再把瓶子放入冷水槽中,观察气球。我的设计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小资料 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发明的。你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1.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603年,造出了空气温度计。2.1654年,伽利略的学生斐迪南又设计了酒精温度计,它的样子和今天的温度计一样。3.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温标,用“℃”表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0 ℃ ,沸点为100℃。温度计的发明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启思站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弯曲玻璃管炼钢预留铁轨缝隙 据科学家测算,每升温1 ℃ ,钢轨便伸长10万分之一米。冬夏温差达50 ℃时,北京至太原的514千米钢轨在夏天会伸长257米。具体事例讨论1.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
2.给我们哪些启示?